江门介绍经验!广东省绿色水经济发展白皮书发布

作者 梁洁 2025-08-15 15:59

8月1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发布《广东省绿色水经济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全面梳理总结广东推动绿色水经济的发展背景、思路、模式、成效及未来展望,江门市人民政府是发布单位之一。

新闻发布会上,江门市政府副秘书长、江门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岑明俸介绍,江门市河网密布,山塘水库众多,水资源非常丰富。2023年以来,江门坚持以建设广东省全域水经济试点市为契机,将水经济列入全市十大新兴产业,着力写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

在规划引领,推动“资源”变“项目”方面。江门全面梳理水经济发展基底,从“水+文旅”“水+农业”“水+工业”等7大水经济新业态入手,在全省率先编制印发水经济发展规划,系统谋划90个、总投资达400多亿元的项目库。此外,江门还开发“邑起亲水圈”推介小程序,搭建水经济规划项目推介、亲水圈等核心板块,“一张图”直观展示推介优质涉水招商项目与水生态产品,全市正在推进的水经济项目达45个,总投资近150亿元。

“邑起亲水圈”推介小程序。

“邑起亲水圈”推介小程序。

在融合发展,推动“资源”变“资产”方面。一方面,江门抓好碧道建设成果“转化”。西江碧道、城央绿廊等多条碧道沿线布设集装箱式商铺,引入轻餐饮,成为吹江风、赏美景、“叹”咖啡的网红休闲生态廊道;另一方面,抓好滨水工业遗址“活化”。将江门旧船厂打造成1954文创园潮流街区,将潭江废旧码头打造成落日绝佳“打卡地”御潭江,废旧码头年租金增长6倍多;目前正大力推进建设西江美岸文创园、甘化厂活化利用等沿河工业遗址活化利用项目。再一方面,抓好水库资源“优化”。投资近30亿元的澜石水库莱苏人家、天岛湖陈皮庄园等水库文旅项目相继动工建设;规划达898亩江门水都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其中已投产运营的恩州山泉成为迪士尼系列饮用水生产制造基地。

江门甘化厂。杨兴乐 摄

江门甘化厂。杨兴乐 摄

在创新机制,推动“资源”变“资本”方面。江门市政府印发了《关于积极开展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的通知》,探索采取用水权交易市场化、河权交易“初期减免租金+收益分成”、投融资“传统抵押+水权河权增信”等组合式激励政策,推动河湖生态资源从“潜在价值”向“现实收益”转化。2024年,新会区亚太森博纸业3500万元“节水贷”、恩平市水电站3亿元“取水贷”成功落地;鹤山市率先在全省开展河权改革探索工作,全市涉河权改革项目增加财政收入超3000万元。另外,台山市探索构建一套南方丰水地区用水权交易制度体系,入选全国2025年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市县名单。

白皮书总结了6大绿色水经济发展模式、共13个典型案例,江门作为全省唯二的全域水经济试点市,有4个典型案例入选,是全省地级市中入选数量最多的城市,显示了其在全省绿色水经济发展中的一定代表性。

6大绿色水经济发展模式分别是水城融合发展模式、特色产业驱动模式、资产盘活利用模式、生态保护开发模式、优质资源增值模式和文旅品牌赋能模式。其中,资产盘活利用模式提及江门市新会区御潭江项目;生态保护开发模式选取的案例全部来自江门,如江门市青年水库源林生态乐园项目、江门开平市大沙山水茶乡全域农旅发展项目;优质资源增值模式提到了江门市利用锦江水库优质水资源发展水资源特色产业园项目。

青年水库。

青年水库。

江门的绿色水经济项目不仅改善了河湖水质,还促进了文旅、农业等多产业融合,不断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江门市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推进水经济工作,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升级、生态保护与文化活化协同推进,不断丰富绿色水经济内涵,为广东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之路。

南方+记者 梁洁

通讯员 冯维林 高爽

◎相关链接

合集|省级全域水经济试点,江门如何点水成“金”

南方视评|全省唯二水经济试点,江门探出哪些新路

编辑 李衡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