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舞 最潮阳③ 从“底数”到“底气”,潮阳英歌舞还有多少“心事”谁人知?

作者 廖奕文;陈斐仪;黄嘉锋 2025-03-11 11:25

 编者按 

近年来,英歌舞作为传统文化“出圈”“出海”的代表之一,引领了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新热潮。作为起源地,潮阳历来高度重视英歌舞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为文化“出圈”“出海”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如何推动英歌舞的“守正创新”,既在传承保护上“根正苗红”,又在大众传播上赢得大流量澎湃正能量,同时赋能发展,带动一个产业、一片区域乃至一座城市的发展?潮阳在思考,也在探索。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英歌舞 最潮阳》系列报道,探寻“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潮阳方法论。

25人、8天、2个国家、4座城市、2万里。

潮阳西门英歌队副教练吴燕花回国后直言:“感觉像做了一场梦,感觉荣幸又自豪。”

春节的8天假期里,西门英歌队一行25人跨越山海,代表潮阳英歌远赴德国、法国,分别在哈瑙市、里昂、巴黎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进行了4场英歌表演。

彼时,在距他们2万里外的家乡——汕头潮阳,一场规模空前——全国英歌活动展演规模最大、展演人数最多、展演英歌流派及风格最齐全的英歌嘉年华活动在正月里热闹上演。

18支英歌队超千名舞者同台“斗舞”,3公里的沿途巡游展示将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现场吸引了超26万观众观赏。

乙巳年春节,潮阳英歌深刻诠释了文化“破圈”又“出海”背后,是“底数”与“底气”的双重支撑。

挖掘底数,量化的是潮阳英歌的现实影响力;探索底气,筑牢的是文化传承的精神根基。

一个个亮眼的数字所记录的,不只是潮阳英歌的巡演轨迹,更暗藏着一份未被言明的“心事”:当英歌舞以雷霆之势叩开世界大门时,那些深植于田间巷陌的传承密码、那些在锣鼓喧天中的文化坚守者,如何被世界看见?

以“底数”基因演绎文化“破圈”

“潮汕的孩子从小就追着英歌跑。”

然而,这几年,“追着英歌跑”不仅是潮汕本土的传承习惯,更演变成了外地游客的旅游行程:“现场看一场英歌舞”成为来潮汕旅游的游客必打卡的文旅项目。

据统计,春节假期网络公开平台关于潮阳英歌的信息累计20536则,综合阅读量约8.17亿。这一数字体现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也揭示了英歌舞作为“流量担当”的传播潜力。

从文化角度看,潮阳英歌凭借其自身的文化内核和激昂的表演形式,跨越了地域,成为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文化桥梁。

从旅游经济层面看,潮阳英歌的热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经济效益,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潮阳区共接待游客187.21万人次,同比增长33.4%。全区538家酒店(公寓)春节假期累计住宿旅客超28万人次。

当游客的“打卡”需求与英歌表演绑定,“文化引流—消费转化”的良性循环不仅让潮阳英歌成为潮汕非遗文化的象征,亦通过文旅交融,实现了其从本土传承到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跨越。

自2006年潮阳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至今,潮阳已建有潮阳英歌传承基地10个,拥有各级英歌传承人共47人,形成非遗人才优势梯次。

同时,自开展“英歌进校园”的计划后,全区超30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常态化英歌培训,目前共组建30多支校园英歌队。

如今,潮阳的英歌队伍达到130多支,且新的英歌队还在不断涌现。

世界的目光持续关注着中国非遗,世界各地纷纷成立英歌队。

2024年,潮阳英歌队继2012年到马来西亚开展友好交流演出后,时隔12年再次走出国门,协助成立马来西亚首支英歌队并同台表演。

潮阳英歌“燃”至国外,也“引”来了世界各地10多个海外社团相继走进潮阳体验和学习英歌舞。

以文化“底气”发出“世界语言”

一场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让年轻的英歌队员们直观地感受到,潮阳英歌正以传统为根基,借力国际交流与年轻化表达,在全球化语境中构建起独特的文化引力场。

让潮阳英歌以独特的文化艺术姿态走向世界、走进群众,是英歌队员们的集体“心事”。

回忆潮阳英歌这场“出海”欧洲之旅,吴燕花感受最深的,是英歌舞成为无需翻译的“世界语言”,让他们与外国友人可以无障碍沟通

“起初,欧洲观众脸上写满了好奇与惊讶,后来有人拿出手机拍摄,有人加入进来跟我们一起跳英歌舞。”吴燕花说,初次欣赏英歌舞的外国观众被充满力量与节奏感的艺术形式感染,纷纷参与进来,文化交流在那一刻具象化了。

据西门英歌队队长陈坍鹏介绍,法国和德国的民众很少接触中国民俗,但他们在观看英歌表演后,有的提出要跟着陈坍鹏学习英歌,有的则希望能将英歌表演留在欧洲。“法国已经有留学生在组织英歌队学习英歌舞,还邀请我们5月份再去法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我们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从外国观众的热情反馈中汲取了文化自信的力量。”吴燕花自豪地说道。

蕴含于英歌舞中的文化自信,要求它既需要昂首地走向世界,亦需要低头守护扎根大地的文脉。

潮阳英歌的“心事”在此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注解:“破圈”与“扎根”相辅相成。

第十二届潮阳双忠文化节刚刚落下帷幕,涵盖16支英歌队的巡游队伍人数高达3800多人,队伍声势浩大、绵延数公里。

潮阳英歌舞巡游表演之多,与潮阳的民俗文化不可分割。

数据显示,今年除夕至元宵节期间,潮阳区共举办各类型文化活动超过290场,其中民间信仰民俗文艺活动有148场次。

而潮阳英歌作为民俗巡游队伍的核心方阵,以其独特表演形式,承担着驱邪开路、纳吉祈福、凝聚社区的多元功能。

英歌巡游密度之大,恰好印证了其深入民间的生命力。

当熟悉的步法随着鼓点跳起,英歌队员们触碰到的既是深厚的传统,也是内心的身份认同与情感归属。从潮阳的田间巷陌到法国香榭丽舍大街,英歌舞的“底气”在“底数”里闪光,而它的“心事”仍藏在每一场气势磅礴的英歌表演中:潮阳英歌正以“数字化的影响力”与“骨子里的认同感”,让世界听见潮汕文化跳动的脉搏。

策划:廖奕文

采写:南方+记者 陈斐仪 黄嘉锋

【相关阅读】

英歌舞 最潮阳②“出圈”“出海”背后,潮阳英歌舞的烟火气到底有多旺?

英歌舞 最潮阳①历久弥新,潮阳英歌为何引来普利策新闻奖大咖?

外眼“看”英歌!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走进潮阳“捕捉”千年文韵

特写|普利策新闻奖大咖“组团”潮阳:“这里的英歌舞太有energy了!”

英歌舞起源于哪?潮阳这场学术研讨会很有“料”

解锁国庆文旅“流量密码”,潮阳区举办英歌舞沙滩汇演迎八方游客

高光时刻!潮阳英歌“舞”上人民大会堂

“英歌舞激发我的热血与激情!”深圳学子赴潮阳学习传承英歌文化

舞动“潮阳英歌”国家非遗活力!潮阳17支校园英歌队巡城展演

大展非遗风采,发扬英歌文化!潮阳英歌队助阵樟林“游火帝”民俗文化节

参游人员近万!潮阳双忠文化节“大闹热”进行中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吴夏晴
校对 钟惠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