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坐落于珠江新城CBD核心区域的广州首家市内免税店正式迎客,是广州市首家集免税与有税业态于一体的市内免税购物新地标。
去年8月,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提出在现有市内免税店的基础上,在广州、成都、深圳、天津、武汉、西安、长沙和福州等8个城市各新设立1家市内免税店。
越来越活跃的免税经济,早已站上风口。市内免税店这一业态的出现,突破了机场、港口及边境口岸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成为吸引消费者、挖掘更多需求的新消费体验场景。
除了方便出入境旅客“买买买”之外,广州市内免税店的开业,更承载着吸引消费回流、促进国潮出海、提升消费市场国际竞争力的期待。
消费体验的转变:“匆忙买”到“悠闲逛”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包括口岸进出境免税店、市内免税店、离岛免税店、离境退税店等在内的多种免税、退税经营模式。
相较而言,市内免税店的核心优势则在于时间和空间上的解放。它让购物行为从匆忙的机场流程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可以提前规划、从容享受的消费体验。顾客无需担心误机,可以花上几个小时仔细挑选、试用、比较商品。
广州市内免税店开业首日,居住在广州的乌克兰消费者苏珊就告诉记者,自己不久后将前往德国看望家人,“我可以提前来这里逛一下,挑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带给家人,免税的价格也更加实惠。”
从“匆忙买”到“悠闲逛”消费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绝非简单的场景迁移,更是消费体验的全面升级。
因此,市内免税店的重点更在于打造一个沉浸式的零售娱乐综合空间。通过提供更宽敞的购物环境、更丰富的商品选择和更深度的品牌体验,使免税购物从出行流程的一部分转变为专程前往的消费目的地。
例如,广州市内免税店内设置了威士忌主题馆、国潮文化馆等体验空间,将购物消费、文化互动与沉浸体验融为一体。其功能不仅是卖货,更是品牌展示、文化传播和休闲社交,旨在吸引顾客专程前来并长时间停留。
周边市场的辐射:“终点站”到“始发站”
跳脱于固定的消费空间,市内免税店发挥的辐射作用不容小觑。
得益于免签政策、航班复苏、支付便利等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旅客来华旅行。据白云边检站统计,今年1月1日至5月22日,白云机场口岸免签入境外籍人员超48万人次,同比增长141%;总出入境外籍旅客超223万人次,同比增长42%。
作为跨境旅游业的重要一环,免税购物的扩容升级,可以有效丰富跨境游体验,实现旅游与消费的良性互动。市内免税店的设立,则能够与面向所有离境旅客(包括中国公民)的机场免税店形成互补。
在广州首家市内免税店,引入“免税+有税”“进口+国产”“线下+线上”购物模式,商品涵盖美妆护肤、腕表首饰、箱包服饰、高端酒水等品类,店内还增设了离境退税服务。这样的设置,能够将一部分原本发生在海外的购物需求截流在国内。
更为重要的是,市内免税店设置在广州珠江新城CBD核心地带的广州友谊国金店,毗邻广州塔、花城广场等城市地标,汇聚高端商务人群与全球游客,背后代表着庞大规模的客源和消费力。
市内免税店将成为带动区域消费的“引擎”,一方面将境外客流引导至广州线下商圈,另一方面也有望带动周边商业业态升级,形成以免税为特色的消费生态圈,进一步提升广州消费市场的品牌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
国潮品牌的“跳板”:从“卖全球”到“全球卖”
客流就是现金流。广州如何用好市内免税店这一直面国际消费者的平台?抓住“国潮”关键词,广州开展了尝试。
广州市内免税店内,除了免税店常见的国际美妆大牌、高端酒水、旅行装备,兼具文化与消费属性的国潮好物得到不少境外旅客的青睐。在岭南文化与中华老字号品牌体验专区,陈李济、致美斋、谷雨、李占记等广州本土代表品牌的入驻,令人耳目一新,成为吸睛亮点。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为22922.3亿元,同比增长11.72%,预计2028年将突破30000亿元。市内免税店的设立,对于国潮品牌出海将会是新的“跳板”。通过“线下体验+线上复购”的模式,市内免税店将帮助广州本土品牌建立国际知名度,实现从“卖全球”到“全球卖”的转变。
广州市内免税店的意义远超商业本身。它是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在新时代的转型升级,更是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进程中,从“全球商品集散地”向“国际消费目的地”跃迁的重要实践。
未来,广州还将继续打好“市内免税店+离境退税+口岸免税店”的组合拳,持续优化市内免税店的商品组合、提升服务能级、创新消费场景。这些布局表明,广州正通过免税经济这条新赛道,全面提升自己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这场关于免税经济的城市竞争,才刚刚开始。
【相关阅读】
南方+记者 黄舒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