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汕英歌舞带旺喀什古城,海陆丝路在此刻共鸣
9月5日,随着英歌槌在新疆喀什古城叩响,全国首支少数民族英歌舞队——粤喀情·喀什古城英歌舞队(下称“粤喀情英歌舞队”)首次完成热门的“暑期档”演出。“天气热,表演考验体力,好在平时练得扎实,大家演40分钟没有问题。”粤喀情英歌舞队队长艾日夏提江·艾力说。
近年来,诞生于广东潮汕地区的英歌舞热度不断攀升,并通过春晚等平台进一步打响知名度。通过短视频首次接触英歌舞后,艾日夏提江被深深吸引,并自学了一段时间。“我也尝试过表演,却被网友说是‘散装’英歌舞,效果不好。”艾日夏提江说。
2024年5月,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了解到相关需求,安排专业英歌舞队前往喀什传授技艺。粤喀情英歌舞队于同年11月完成首演,这一诞生于海上丝路的民间艺术,历经数百年发展,终于传到了陆上丝路的“十字路口”。
目前,粤喀情英歌舞队共有34人,其中不少人是受英歌舞的艺术风格感染“半路出家”。比如队员阿布都乃比·艾尼玩,此前就是喀什古城表演队的摄影师,在拍摄时第一次接触英歌舞,器材一放就要学。“被跳英歌的氛围感染了,好看!”阿布都乃比说。
“我以前是运动员,第一次看英歌舞时,我就喜欢它强烈的动作风格。”队员买买提依明·吐尔逊说,“古城的老人孩子也喜欢,我们表演要绕古城东城一圈,经常有老乡跟着我们看一路。”
叩响的不只有英歌槌,一首产业兴旺、文化交融的“协奏曲”也在南疆奏响。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之余,英歌舞等各类演出也成为带旺当地文旅的关键拼图。数据显示,今年1—7月,喀什地区累计接待游客33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均超两成,喀什古城景区8月单日游客量最高达14万人次;当地旅游直接就业超5万人,共17万群众在文旅产业链上收获稳稳的幸福。
除英歌舞外,近年来,南狮、广东龙舟等“老广”地方艺术均在喀什找到“忠实粉丝”,通过广东援疆工作队的各项工作普及到喀什地区各县、市。
其中,更早推广的南狮普及成效明显,已成为许多巴扎开市、店铺开业的“固定节目”。到2024年底,当地已组织正规龙狮比赛,吸引50多支队伍竞逐“狮王”头衔。
广东、喀什相隔万里,艺术缘何能够共鸣?艾日夏提江说,在表演中,他能感受到两地的审美意趣天然互通,对英歌、龙狮崇尚的“自强不息”“浩然正气”都欣赏有加,“哪怕我们相隔再远,也阻不断、冲不淡来自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共鸣。”
采写:南方+记者 邵一弘
摄影/摄像/剪辑:见习记者 赵子杰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