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这群新疆青年在喀什古城跳起了英歌舞

作者 邵一弘;赵子杰;吴颖岚 2025-08-29 18:50
02:51

(我在喀什跳英歌,时长共2分51秒)

燃!这群新疆青年在喀什古城跳起了英歌舞

这个暑假,新疆喀什古城景区不仅旅游旺,线上也火了一把。景区官抖发了一条视频,短短10秒收获1.5万点赞,网友看完,留下4000评论:

“这一刻,我一个广东人,宕机了……”

……

视频里,喀什古城门口,一群少数民族青年在跳英歌舞。虽然英歌舞“出圈”不是新鲜事,但在万里之外的喀什诞生一支英歌队,仍让人始料未及。

更让人意外的是,不止英歌舞,南狮、龙舟等虽然是南方的地方艺术,却都在祖国的最西端找到了忠实粉丝。他们说,欣赏艺术不必分彼此——一股浩然英雄气,观之自会有共鸣。

 被英歌舞“种草” 

视频画面中,身着便装的维吾尔族青年叫艾日夏提江·艾力,是土生土长的古城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古城景区表演队邀请他客串,意外解锁了他的“本命”职业:演员。

这些年来,喀什的旅游热度快速上升,2025年1—7月,游客量、旅游收入都有超过20%的同比增长。作为最热门的景点,在喀什古城景区表演也越来越“卷”,古城和旁边的香妃园每天大小十几场演出,要竞争,就得有“独一份”的手艺。

1年前,艾日夏提江刷视频,恰好看到英歌舞,作为有经验的表演者,他脑海中冒出一个念头:“要是英歌舞在古城演,一定燃炸了!”

然而,英歌舞发源于广东,距离喀什超过5000公里,怎么学?找谁学?问题一串接一串。

一开始,艾日夏提江直接在网上找教程,自己私下练了一段时间,发上抖音,却不知道动作衔接有专门讲究,被广东人一眼识破:“‘套装’的才是英歌舞曲,‘散装’的不算哦!”

艾日回忆道:“当时很尴尬、很气馁。但后来和喀什古城景区管委会聊起来,管委会干部说,其实通过广东援疆的渠道,请广东老师不难啊。”

广东自2010年以来在喀什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不仅在产业、民生方面推出了一批拳头项目,在文化、旅游等方面也和当地多有合作。收到请求后,广东援疆干部请来了汕头濠江区岗背乡众英歌队,跨越万里直接授课。

 解锁“里程碑” 

跳英歌舞需要一支队伍,在招人时,艾日夏提江还发现,在喀什,其实有很多人早就被英歌舞“种草”了。

比如表演队的摄影师阿布都乃比·艾尼玩,听说要学英歌舞,把器材一放就要报名;表演队员买买提依明·吐尔逊以前是运动员,他觉得英歌舞动作有力,看着痛快,艾日夏提江的招人通知一发出来,就有三四十人报名。

有了兴趣驱动,学习的动力就足。广东师父开课后,英歌舞队“准队员”们除了一开始体能跟不上,后面的学习进展都非常顺利。师父魏子丹说,和本地演员相比,少数民族演员身材更高大,手长脚长,跳起英歌舞来,动作更加舒展,反而有自己的特色。

到2024年下半年,艾日夏提江和队员们已经掌握了3种英歌舞的核心套路,迎来了首演的日子。艾日夏提江说,首演时,英歌队好像有磁力,把整个古城西城的人全部“吸”到了一块,队尾跟了数不清的人。

好玩的是,人群里还有很多古城居民。其中有个老汉,在他们学英歌舞时吐槽“跳什么大神”,结果首演时,老汉从第一声锣鼓开始就跟着,看了一路,后面又连着看了好几场。

随着演出成功,艾日夏提江和队友们不经意间还创造了纪录:他们很可能是国内首支少数民族英歌舞队。

同时,因为他们的存在,英歌舞的影响力版图也完成了跨越万里的延伸,从南海之滨直达离海最远的地方,这支英歌舞队也顺理成章地有了名字:粤喀情。

 与“英雄气”共鸣 

爆款视频评论区里,评论区里还有网友问:“在新疆看到英歌舞,接下来是不是连龙舟都会有?”

其实,这两年来,龙舟在新疆真的开始普及了。不仅如此,援疆十多年来,广东把大量本地文化元素带到喀什,起初只是寻觅一丝乡情;后来,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援疆干部们意外发现,除龙舟外,黄飞鸿同款的南狮、各种粤语流行金曲等都在当地广受欢迎。

尤其是龙狮,不少学校、村委会都像艾日夏提江一样找上门来,询问能否传授“核心科技”。广东援疆也积极响应需求,近年来,师父从广东专程前来,倾囊相授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得益于此,2018年到现在,喀什地区出现了一大批专业龙狮队伍,2024年底甚至有了喀什地区首届龙狮竞赛,有50多支队伍登台竞逐“狮王”。

目前,喀什地区旅游直接就业超5万人,共17万群众在文旅产业链上收获稳稳的幸福,龙狮表演等与旅游业深度结合,让不少本地青年像艾日夏提江一样找到了“本命”职业。不仅如此,广东的文化符号还非常自然地嵌入了当地的生活。现在当地店铺开业、巴扎开市,请龙狮队伍炒热气氛变成大家的习惯。

为什么广东的文化符号能在喀什“落地开花”?艾日夏提江说,他在学习时发现,英歌舞及南狮、南拳等广东的群众活动不止热闹,还都讲究一股浩然英雄气,他们在祖国的西部边陲长大、生活,仿佛天然就能与这种感情共鸣。

现在,粤喀情英歌舞队已经常态开展表演超过1年,喀什地区的疏附等县里,有不少学生成了他们的粉丝,想拜师学艺。艾日夏提江不敢轻易答应他们,现在他最大的愿望是去一趟广东。

“想再见一下师父们,把所有进阶套路学会。”艾日夏提江说,艺术的答案,往往就藏在孕育它的土壤里;希望自己的英歌槌再响时,里面不止有昆仑的风雷,更有南海的潮声。

采写:南方+记者 邵一弘

摄影/摄像/剪辑:见习记者 赵子杰

设计:吴颖岚

编辑 余佩 何雪峰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