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山“鸽肴经济”会更火么?

作者 苏芷妍;叶紫潇 2025-07-25 06:31

夏日的阳光透过古榕树的缝隙,斑驳地洒在中山老城区的石板路上。街角老字号飘出的阵阵焦香,丝丝缕缕钻进行人的鼻腔——那是石岐乳鸽在油锅中翻腾的独有风味。

坊间流传:“没吃过石岐鸽,就不算来过中山。”这只承载着百年烟火气的鸽子,最近迎来了新的“加冕”——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继“黄圃腊味”“中山脆肉鲩”“神湾菠萝”之后,这是中山收获的第四张“国字号”地理名片,也是全国入选的4个鸽种之一。

去年深中通道的通车,让这只“飞”在风口上的鸽子,引爆了湾区“乳鸽指数”。如今,手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背书”的石岐鸽,如何借势腾飞,跨越中山、走向全国?炙手可热的“石岐鸽经济”,能够“再上层楼”?

位于三乡镇的石岐鸽场年出栏量超100万只。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位于三乡镇的石岐鸽场年出栏量超100万只。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戴上“国字号”王冠

百年石岐鸽含金量几何

石岐鸽,是中山饮食文化中活色生香的一笔。

《中山传》记载,1915年,旅美中山华侨将外国鸽种,与中山本地鸽混养杂交,培育出“石岐鸽”新品种。如今,位于三乡镇的石岐鸽场年出栏量超100万只,是目前唯一获得“石岐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鸽场。

这份“国字号”认证,究竟含金量几何?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在于其品质与特定地域的自然、人文因素密不可分,是“一方水土一方物”的权威背书。今年6月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如同一部精准的“石岐鸽法典”:不仅严格划定了其专属的产地范围(中山下辖镇区的277个村居),更对饲养环境(低山、丘陵、台地,土壤为赤红壤)、饲养管理方式以及营养成分(蛋白质≥14g/100g、脂肪≤19g/100g、胆固醇≤110mg/100g)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框定。

三乡镇石岐鸽场的石岐鸽。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三乡镇石岐鸽场的石岐鸽。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长期以来,因石岐鸽本身即是杂交鸽种,也是培育新品种鸽的重要种源,市面上的石岐鸽品种混杂,消费者往往难以分辨。这张认定公告,为市场确立了清晰的边界和标准,也为打造优质的“石岐鸽”品牌奠定了基础。

“地理标志不仅是产品身份证,更是百年传承的守护符。”看到公告后,中山市石岐鸽养殖公司总经理李正晟感慨。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产地范围外的产品,使用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包括相似名称);产地外冒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产地内不合标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中山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冒用“石岐鸽”名称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均属于违规。

表面看,认证抬高了门槛,实则为中山石岐鸽市场开辟了更广阔的蓝海。目前,中山市市场监管局正紧锣密鼓地细化申请认定标准。可以预见,标准落地后,受益的将不仅仅是白石鸽场,更多中山企业将能通过申请认定,共享这块“国字号”招牌带来的品牌溢价,产业整体发展也将更加规范化。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石岐鸽的新“食”尚

深中通道通车之后,美食经济成为横跨珠江口的热议话题。石岐鸽一度火到“一鸽难求”,眼下,拥有了“国字号”的权威背书,百年石岐鸽如何从“火”到“更火”,做到“长红不衰”?

这在于中山能否抓住机会,将地理标志带来的品牌附加值,充分辐射到石岐鸽的一、二、三产业链条。

石岐鸽产业园的运作模式,体现了中山的探索。

在石岐鸽产业园,盛夏的金色阳光铺满青翠草坪,港澳旅行团的大巴缓缓驶入“开心农场”。孩子们雀跃着奔向鸽群互动区,年轻人则在主题餐厅的落地窗前,品尝着新研发的香辣乳鸽预制菜,或对着可爱的石岐鸽IP形象拍照打卡。

中山市石岐鸽精品产业园。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中山市石岐鸽精品产业园。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这座耗资千万打造、占地500多亩的石岐鸽产业园,毗邻三乡白石鸽场,集生产、科研、农旅、研学于一体,年接待游客可达8万-10万人。

“很多年轻人只知石岐鸽是道名菜,却不知它是中山独有的百年瑰宝。”广东省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中山食出”)项目经理何韦思表示,地理标志的光环,需要转化为年轻一代的品牌认知和消费热情,这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食出选择了“两条腿走路”:

一是产品“飞”出去:积极拥抱电商,在淘宝、京东、抖音、小红书开设专卖店,打造“食出悠享”线上商城,让生鲜鸽和预制菜一键直达全国餐桌;铺开线下零售网络,在中山街头巷尾开设“食出鲜风”连锁生鲜店,方便市民随时购买新鲜的石岐鸽。

二是游客“引”进来: 通过农文旅融合,让年轻人“走近”石岐鸽,在石岐鸽文化博览园领略石岐鸽百年故事,在主题餐厅品尝舌尖盛宴,在农耕研学基地寓教于乐。

中山市石岐鸽精品产业园内,游客正在与石岐鸽互动 。

中山市石岐鸽精品产业园内,游客正在与石岐鸽互动 。

诚然,占据本土特色菜浓墨重彩位置的石岐鸽,在深中通道通车以后,“名气”更大了。但不可否认,石岐鸽是典型的“本地飘香”,目前还未全面“飞”出中山。联动本土中山“香农”“香山之品”等区域品牌后,如何走向全国市场,是石岐鸽产业化的一个时代命题。

更关键的是,是石岐鸽如何守住“国标”品质、扩大产能、带动本土产业发展。据统计,2024年,食出公司卖出了160万只石岐鸽(含石岐鸽场销量),总销售额近2700万。这仅仅是外地游客消费力的“冰山一角”:深中通道开通以来,每逢节假日,中山知名餐饮店的石岐鸽便成为“爆款”,有媒体报道,仅石岐佬中山菜馆假期期间每天可卖出2000-3000只鸽子。在坚守“国标”品质的同时,扩张产能水平,攻占高端消费市场,是石岐鸽“飞”出本土的核心问题。

中山市石岐鸽精品产业园占地500多亩。受访者供图。

中山市石岐鸽精品产业园占地500多亩。受访者供图。


【观察】

“国标”不应只是荣誉而是红利

站在白石鸽场的一方山坡上,放眼望去,一排排鸽舍整齐排列,远处是农文旅产业园里正在拍照的亲子家庭。这只百年乳鸽,正以一种新的姿态,站在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的风口。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只是一面荣誉招牌,更是制度化的品牌背书。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把产品认证转化为品牌红利。可以看到,中山已经在探索前进:技术端的液氮锁鲜是一种方式;渠道端与盒马合作是一种突破;而文旅融合、主题场景打造,则是向文化溢价要增长的新逻辑。

但最更重要的,是形成聚合与协同的产业生态。但一个地理标志产品的繁荣,需要整个产区的合力。除了石岐鸽场,其他分散的养殖户、中小养殖场需要被有效组织起来,共同遵循标准、提升品质、共享品牌红利。同样,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需要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在标准制定、技术推广、市场开拓、品牌维护上形成合力。

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产业生态,是“石岐鸽”品牌能否做大做强的底层支撑。石岐鸽已经飞起来了,但这只是起飞阶段。真正的高飞,还需要风,更需要方向。

鸽场里,人工孵化的石岐鸽幼鸽。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鸽场里,人工孵化的石岐鸽幼鸽。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石岐鸽大事记】

1915年,旅美中山华侨将外国鸽种,与中山本地鸽混养杂交,培育出“石岐鸽”新品种。

1979年,石岐鸽场在岐江河边中山一桥旁成立,1991年搬迁到中山市三乡镇。

2005年,石岐鸽场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2020年,石岐鸽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2025年,石岐鸽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延伸阅读】

百鸽烹百味,鸽肴有新机,《南方日报·中山观察》聚焦石岐鸽经济学

深读|什么?!石岐鸽不产自石岐?

深读|火了100年,中山鸽肴创新背后的推手是啥?

深读|百年石岐鸽凭什么俘获“年轻胃”?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

摄影:叶紫潇

编辑 朱晓宇 钟时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