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改革一周㊲|人文红利让城市“新”起来

作者 刘明 2025-05-12 06:30

佛山改革这一周,你选谁做头条?(可多选) 识局|新“苗圃计划”:佛山培养复合型干部的2.0版行动 从十大创新案例,看佛山改革方法论的四重突破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佛山重塑环两江先行区教育版图 识局|观察近10年佛山开局数据,我们有四点发现 南方观察|佛山为什么需要践行“人文经济学”? 顺峰时评|顺德:将“人”字写入城市发展方程式 深读|碧水生金:解码高明荷城“水经济”的振兴密码 提交

01

识局|新“苗圃计划”:佛山培养复合型干部的2.0版行动

在“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号角声中,近日,佛山召开了2025年选调优秀年轻干部交流锻炼“苗圃计划”动员部署会。

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在会上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强不同业务条线干部流动、上下贯通培养干部,打造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事实上,“苗圃计划”在佛山并非新生事物,此次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苗圃计划”为何在此时提出,有何特别?这对干部队伍而言意味着什么?详情<<

佛山城市鸟瞰。资料图片

佛山城市鸟瞰。资料图片

02

从十大创新案例,看佛山改革方法论的四重突破

深改浪潮中,佛山以一组清晰的改革坐标点亮了发展航标。

近日,“2024年度佛山市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正式发布,佛山市委改革办、南方+佛山频道联合推出“敢饮头啖汤改革当先锋”系列视频,引发广泛关注。

此次发布的十大改革案例不仅彰显了佛山“敢饮头啖汤”的改革基因,为“再造一个新佛山”积蓄强劲动能,更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样本。它们如何做到?详情<<

“2024年度佛山市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既有制度突破,也有惠及民生的创新实践。廖明璨摄

“2024年度佛山市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既有制度突破,也有惠及民生的创新实践。廖明璨摄

相关:

南方视评|佛山改革方法论的四重突破

03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佛山重塑环两江先行区教育版图

近日,佛山市举行环两江先行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启动仪式,正式出台实施《佛山市推动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方案》(下称《方案》)。

根据《方案》,佛山将实施领航、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五大行动”,加快推进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六镇街基础教育城乡优质均衡协调发展,引领带动环两江先行区协同区六镇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2027年,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累计拟新增公办学位1.5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以上,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含政府购买学位)比例保持在95%以上,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跃居全市前列。详情<<

5月7日,佛山市义务教育跨区域教研共同体签约。高雨宁摄

5月7日,佛山市义务教育跨区域教研共同体签约。高雨宁摄

04

识局|观察近10年佛山开局数据,我们有四点发现

解读开年经济指标,解码城市发展活力。梳理同比佛山近十年(2016年-2025年)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一条“稳中求进、破立交织”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经济总量从2016年的1756.9亿元跃升至3041.95亿元,三产占比首次超过二产;社消零总额冲破千亿大关……

跳动的数据曲线映射着佛山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足迹,也折射出佛山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层挑战。详情<<

佛山正逐步从“制造”迈向“智造”。戴嘉信摄

佛山正逐步从“制造”迈向“智造”。戴嘉信摄

相关:

知否|不寻常的佛山开局

05

南方观察|佛山为什么需要践行“人文经济学”?

从演唱会到音乐节,从都市到山野,刚刚过去的“五一”,佛山文旅市场空前繁盛。我们在为文旅鼓掌的同时,还应该关心一个更关乎全局的关键词,那就是“人文经济学”。

践行人文经济学、发展人文经济,对佛山意义重大。实际上,佛山的实践已经开始,并且也有条件成为践行人文经济学的岭南典范。详情<<

佛山有条件成为践行人文经济学的岭南典范。戴嘉信摄

佛山有条件成为践行人文经济学的岭南典范。戴嘉信摄

06

顺峰时评|顺德:将“人”字写入城市发展方程式

在5月8日举行的2025年重点项目开竣工活动上,顺德持续推进111个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规模达523亿元,这些项目聚焦交通、生态、民生等领域的系统性重塑,体现着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考量。

为何顺德如此重视这些项目?在开竣工活动上所播放视频中的一句话很能说明问题。“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详情<<

顺德举行2025年重点项目开竣工活动。戴嘉信摄

顺德举行2025年重点项目开竣工活动。戴嘉信摄

07

深读|碧水生金:解码高明荷城“水经济”的振兴密码

碧波荡漾的西安河宛如玉带蜿蜒,16公里河岸两侧星罗棋布着万亩生态鱼塘。

当镜头升上高空,这片流动的水域画卷徐徐展开:央视镜头聚焦的鳗鱼,全市规模最大的澳洲淡水龙虾基地,全区首屈一指的鳜鱼养殖基地……这些生动缩影,共同勾勒出荷城街道“因水而兴”的产业图谱。

荷城“水”经济为什么行?答案或许就藏在这16公里河岸的波光潋滟里,藏在星罗棋布的连片鱼塘里,更藏在政企农三方携手绘就的现代田园诗篇间。详情<<

西安河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荷宣供图

西安河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荷宣供图

撰文:刘明

编辑 陈禧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