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越
从演唱会到音乐节,从都市到山野,刚刚过去的“五一”,佛山文旅市场空前繁盛。我们在为文旅鼓掌的同时,还应该关心一个更关乎全局的关键词,那就是“人文经济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践行人文经济学、发展人文经济,对佛山意义重大。这是佛山的发展路径、城市特色决定的。
实际上,佛山的实践已经开始,并且也有条件成为践行人文经济学的岭南典范。
戴嘉信 摄。
戴嘉信 摄。
佛山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一个工业大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佛山凭借制造业攒下了万亿家底,但现在也正面临不小的挑战。
一方面,佛山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传统产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培育阶段;另一方面,环境品质不够理想,三生空间分布散乱,人居环境还需大力改善;城市形象不够多彩,工业城市印象比较刻板单调,第三产业相比制造业发展滞后。
这不是我的总结,而是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的结论。透视这些问题,有一种矛盾藏在深处,那就是城、产、人的协调发展水平亟待提升。
具体来说,佛山城市对“人”的关怀与吸引力不足,低于一些万亿级城市;但佛山的产业又对“人”提出了更高诉求,必须得到满足。因此,三大要素相互牵制,构成了佛山发展的天花板。
要解决佛山的问题,就必须让城、产、人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复合型”的难题,也是佛山与国内经济强市隔空竞争的真正焦点。
那么,这些问题的成因何在? 一个重要背景是,佛山历史上的崛起路径不是“以城市为中心、带动乡镇发展”;相反,佛山走的是“镇街集群先行崛起、带动现代城市”之路。
廖明璨 摄。
廖明璨 摄。
过去几十年来,佛山是靠着在村集体土地上“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起家,开拓了无数村级工业园、形成了几十个全国闻名的专业镇之后,才逐渐把现代化的中心城区真正建设起来。至今,佛山的空间形态仍然是城中有村,村里有城。
而在内核上,镇域经济体长期扮演了佛山“发展节点”的角色。然而,镇域经济体虽然适合发展工业,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理念和视野有局限性,集聚资源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在城产人的协调发展方面存在欠缺,特别是不知道怎样充分满足“人”的需求。
也许还有人记得,十多年前,曾有媒体因此戏称佛山,是一座“围绕生产线和工业园建设的城市”。言下之意,那时的佛山镇街虽然有钱,但更重视生产,轻视城市和人。这样的模式,确实形成了雄厚的生产力,但也埋下了日后的困境。
正是这样的底层逻辑,塑造了佛山在新一轮竞争中的处境。而践行“人文经济学”,正为佛山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新路。
正如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论述的,人文经济学最重视的是“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同时,人文经济学中的“文”也不限于文旅产业,而是要把文化渗透到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各方面。
这样的理念和做法,正是“老佛山”所缺乏的,也是“新佛山”正在努力的方向。
在佛山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唐屹峰阐述了“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内涵路径。其中就提到,“新佛山”新在产业形态更加现代、新在发展动力更加充沛、新在城乡区域更加协调、新在文化价值更加彰显、新在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新在民生福祉更加厚实。
从上述六个方面看,“新佛山”对“人”和“文”明显更加关注,同时也希望以此壮大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建成这样的“新佛山”,与人文经济学的取向一致。换句话说,人文经济学可以成为破解佛山传统模式的一种新方案。
其实,佛山对人文经济学的实践已经开始。比如,佛山首次提出,围绕“环两江先行区”探索沿江发展新路径,把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串联起来。
再如,首次强调“把美学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以及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打造佛山文旅城市IP,做旺假日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
廖明璨 摄。
廖明璨 摄。
这些举措与人文经济学的理念一致:在城市、产业发展过程中,更多考虑人的需求、考虑文化的力量。佛山人已经意识到,这是弥补城市与产业短板、继续进化的必由之路。
此外,自2024年以来,在佛山市的支持引领下,两个经济大区南海、顺德都明确提出发展人文经济。南海、顺德人口总量超过600万、经济总量超过8000亿元。这两个大区不约而同地高度重视人文经济学、发展人文经济,反映了一个珠三角工业大市的真实需求和整体趋势。
其中,南海提出,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持续推动文化与城市双向赋能、融合发展;顺德提出,打造湾区人文经济典范,努力打造人文经济发展的“顺德样本”。一段时间以来,两个区在提升城市吸引力、发展演艺经济、文旅促进城乡融合等方面都收获了成效,受到了群众和市场的欢迎。
5月2日,2025华晨宇火星演唱会佛山站在佛山千灯湖音乐秀场火热开唱。
5月2日,2025华晨宇火星演唱会佛山站在佛山千灯湖音乐秀场火热开唱。
未来已来。佛山将努力建设一座被更多人喜爱的城市。这样的城市,也必然是经济发展动力十足的地方。
岭南文化能滋养出怎样的人文经济学?这样的人文经济学,将为一个联通全球的制造业大市带来怎样的深刻改变?
今后,佛山将为这个问题贡献答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