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粤港澳大湾区学校体育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下称“北师大珠海校区”)开幕,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体育赋能湾区发展新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学校体育发展论坛以“体育赋能粤港澳大湾区:模式创新与先行先试实践”为主题,同步设置体育协同机制创新、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创新、三大球发展与产业生态研究、体育文化建设研究五场专题研讨会,旨在深化粤港澳三地体育教育融合,搭建青少年交流平台,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北师大珠海校区管委会副主任虞立红在致辞中表示,珠海校区作为北师大“一体两翼”办学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体育育人经验,发挥区位优势,持续深化体育改革,丰富课外活动体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推进体育事业与产业发展,而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湾区举办,更为区域体育协同注入新动能。她希望论坛聚焦主题,探索契合湾区实际的体育新形态,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秘书长潘文庆表示,联盟自2018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促进三地体育教育融合与青少年交流,培育了学生体育节等品牌活动,涵盖三人篮球、帆船赛等特色赛事,激发青少年运动热情,增进情感纽带。本次论坛将汇聚专家最新研究成果,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支撑。未来联盟将继续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推动决策科学化,以研促建,以建强研。
“郎老师,我就是因为您才来考北师大的,是女排精神支撑我熬过了艰苦的高中学习。”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中国女排原主教练、北师大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郎平在致辞中分享她从运动员、教练员到高校教师的心路历程。她表示曾经作为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其努力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升国旗、奏国歌,为国争光。现在作为北师大的教师,她的目标是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在新岗位上继续传承女排精神的温度和力量。日常中她体会到教育工作的意义,并希望通过体育教育播撒种子,影响更多年轻人。
今年是北师大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郎平介绍,过去十年,通过教学与研究传播女排精神,中心完成了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重点项目,发表了女排精神主题的理论文章。同时承办女排精神主题系列高端学术论坛,辐射人数超过百万。在珠海校区开设本科生通识教育课“世界冠军讲台”15讲,上课人数超过5000人。今后将持续努力传播体育精神。
论坛期间,五场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了体育协同机制、高校体育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三大球产业及体育文化建设等议题,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学校体育发展论坛由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承办。该论坛是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体育节、北师大郎平体育文化与政策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大欣出席活动并宣布论坛开幕。
相关阅读
采写:南方+记者 冉小平
摄影:南方+记者 关铭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