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州这片古老的土壤上,新质生产力的嫩芽正在孕育萌发。
从韩江东岸的千年窑址笔架山出发,十多公里外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流水线繁忙,精细陶瓷、电子元件成了潮州陶瓷产业的“后浪”。从钨矿开采到钨深加工,位于潮州官塘的广东翔鹭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光伏用超细钨丝产品行业领先,截至去年“全国拥有超细钨丝量产能力的企业不超过三家”,翔鹭公司是其中之一。
三环集团展厅里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
三环集团展厅里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
当前,潮州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龙头示范引领,有基础工业体系支撑,市内可用土地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区位优势明显,未来大有可为。但与此同时,潮州仍存在传统产业占比较大、自主科研水平较差、营商投资体量较小等问题。
科技发展瞬息万变,生产模式日新月异。要摆脱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的老路,潮州必须站上新材料新赛道。向“新”而行,潮州胜算几何?笔者走园区、访专家,探寻潮州产业升级,“弯道超车”的有效路径。
01
关键词:耐心搞创新
问: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材料产业如何突围?
策:直面转型升级,抓住关键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近几年,世界上研究、发展的新材料主要有新金属材料,精细陶瓷和光纤等。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执行院长、教授,深圳大学对口帮扶韩山师范学院队长王雷认为,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具有高附加值。
在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可以看到,企业的光通信用陶瓷插芯、片式电阻用氧化铝陶瓷基板、半导体陶瓷封装基座等产品产销量均居全球前列。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积累和沉淀,潮州三环在技术专利、科研队伍、创新平台等方面处于领先位置,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
在潮州,像这样迎着风口一路高歌猛进的企业是极少数,大部分中小企业被迫站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因目标模糊、条件不足望而却步。
新材料技术、新材料产业有助于迅速提升“潮州制造”附加值和竞争力。
新材料技术、新材料产业有助于迅速提升“潮州制造”附加值和竞争力。
“陶瓷产业是潮州的一大支柱性产业,但目前呈现出比较极端化的现象:一方面像三环这种完全做先进材料的龙头企业非常少,另一方面大量的传统陶瓷企业面临着行业的激烈竞争却不敢迈出转型这一步。”韩江实验室科研人员表示,近几年他们在走访调研企业中发现,不少陶瓷企业逐渐意识到传统市场竞争激烈,具有转型升级的意愿,但由于缺乏“指路人”,加上资金、人才、技术储备不成熟以及市场大环境不稳定,转型升级只停留在设想阶段。
“在存量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的当下,传统材料产业消耗大量资源继续做中低端市场,其实效益不高。在市场份额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只能不断削减成本获取利润,最终可能会出现偷工减料,形成恶性竞争,一旦原料、人力成本上升,企业也会十分被动。”从整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韩山师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林少敏认为,潮州中小微企业和传统材料企业需要直面转型升级,抓住关键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跟上时代的发展。
林少敏认为,新产线的建立可能改变甚至颠覆传统产线的工艺制造流程,先进材料研发创新前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企业舍不舍得在技术、设备、人才上花钱,去创造一个相对完备的创新环境,需要很大的决心、耐心和魄力。
近期,“耐心资本”一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中央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曾公开表示,正是因为资本的长期加持和产业各方共同创业,团队才能在这个“烧钱”的行业里,有耐住性子的底气,用持续不懈的攻关实现技术突破。
传统产业巨轮转向并非易事,除了企业个体,政府在宏观层面的助推也不可缺位。林少敏表示,政府是否具有更灵活更实效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包括搭建创新平台链接帮扶中小企业,对产业能否顺利转型升级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02
关键词:立足“小而精”
问:新材料赛道竞争激烈,潮州如何弯道超车?
策:错位发展,打造独属潮州的“小城模式”
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在广州,越来越多的氢燃料电池车辆穿梭在马路上;在深圳,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建设的未来大厦已实现“近零能耗”;在东莞,松山湖材料研究室探索科研成果产业化路径,直接孵化产业化公司35家,销售合同金额达7.3亿元……
新材料赛道竞争激烈,潮州如何找准自身发展定位,扬长避短实现“弯道超车”?
在王雷看来,潮州应与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实现产业定位上的“错位发展”,瞄准高附加值、市场规模适中的新材料产业进行摸索,打造独属潮州的“小城模式”。
当前,新材料赛道竞争激烈。关铭荣 摄
当前,新材料赛道竞争激烈。关铭荣 摄
王雷认为,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新材料产业高速发展,是由其扎实的新兴制造业基础、充足的科研资金投入及大体量的产业投资背景决定的。相对而言,潮州的新材料产业发展不具备“拼抢头部”的条件,但新材料赛道既是竞争激烈的,同时也是宽广的。如电子化学品、油墨、润滑剂、助剂等附加值高、竞争相对较小的产业,是更适合潮州的“小众赛道”。
“我们在潮州见到一些家庭成员组建的规模很小的厂房,能生产出质量上乘的瓷锅、茶壶等日用品。”在对口帮扶潮州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潮州家庭、家族式的工艺制造业小微企业给王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州本土特有的这种工艺上精益求精的传统,特别适合一些有工艺门槛的新材料加工制作产业发展。”
新材料的应用会推动新技术的出现,这是很多人重视瞄准的“新风口”。而新材料的制备所需的“新工艺”,其重要性却常常被忽略。事实上,从国外的日本、德国,到国内的江苏无锡等地,靠过人的地域工艺水准闯出产业发展新天地的优秀案例不少,都值得潮州学习借鉴。
立足“错位发展”,发挥“工艺优势”。王雷认为,潮州可瞄准选定一批产业附加值高,又有一定工艺门槛的新材料产业品类,先在本土配置一批新材料产业方向的中小企业。只要沉下心精心钻研用心运营,经过多年积淀也可做出潮州自己的新材料产业品牌附加值,走出独属潮州的“小城新材料产业发展路径”。
03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问:如何让科研成果与企业发展接轨?
策:政府牵头立项,引导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攻克技术难关
新材料技术创新突破和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科技的支撑。林少敏观察发现,走在行业前列的三环、翔鹭等龙头企业均具备规模较大、配备完善的实验室,聚集了一批高精尖科技人才,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进方面投入占比较大。然而,还有不少企业虽然具备研发人员和实验室,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科研平台规模相对较弱,导致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在政府牵头的前提下,建立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三者畅通合作机制,推动人才、技术、生产紧密结合,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帮扶至关重要。
“我们在这一两年的调研中发现,有的企业只是表达了转型意愿,但对于自身未来发展路径和目标并不明确。企业从传统材料向新材料领域转型,要选择前景广阔的产品并且掌握相应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科研机构要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韩江实验室科研人员表示。
产研贯通带来的不仅是“真金白银”,更是引领产业创新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韩江实验室科研人员建议,政府牵头做好制度上的顶层设计,把国家、省、市对新材料行业的战略把握、政策指导传递给企业。“我们也希望政府寻找规模合理、条件符合的中小企业进行政策、资金上的帮扶,联动科研机构对企业的转型进行技术指导,形成示范效应,给中小企业树立信心。这需要政府起到桥梁、沟通、引导作用,把科研机构、企业多方沟通起来,形成一个示范点。”
新材料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创新性、技术型人才。刘梓薇 摄
新材料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创新性、技术型人才。刘梓薇 摄
新材料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做好创新性、技术型人才的培育和引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目前,潮州拥有省级实验室韩江实验室以及百年高等学府韩山师范学院,近几年两者发挥平台作用链接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的顶尖团队,通过导师制带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校企教师联合授课等方式,为新材料行业发展定向培养人才,产学研协作格局初步显现。
王雷建议,政府仍需加大发挥桥梁作用,针对行业发展技术难点立项攻关,加大资金支持,引导科研机构、高校、企业之间紧密合作突破创新技术瓶颈;而高校则可以通过绩效奖励、奖金发放,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师生参与地方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04
关键词:借外力发展
问:新材料产业发展,潮州如何与外界接轨并进?
策:练好招引对接外地优质企业“外功”
3月1日,2024年潮州·深圳联合招商大会(新能源专题)暨湾区深潮BIPV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潮州市举办;5月11日,潮州·深圳联合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深圳市举办。两场大会的召开表明,潮州已深刻意识到,区域产业发展不仅要练好培育本土企业的“内功”,也要做好招引对接外地优质企业的“外功”。
在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潮州如何抓住机遇,通过与外界接轨并进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
“承接深圳一部分外溢的新材料产业资源,是潮州新材料产业迅速起步的机会。”王雷表示,做好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相关工作,潮州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对企业、对人才的正向吸引力。同时,要注意招引适合潮州的企业。
何谓适合?专家们表示,首先要确保企业来到潮州能做出实实在在的利润,这是互利共赢、长效发展的关键。其次,潮州应逐步明确自身的新材料产业发力方向,建立完善的新材料产业生态。
光纤快速连接器。
光纤快速连接器。
林少敏认为,目前潮州的新材料产业升级可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发力,如上游的原材料向标准化、精细化发展;中游的加工和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下游的产品向多功能化、高性能化、高附加值化发展等。在潮州有传统产业基础的这些领域,引入新材料技术、新材料产业,可迅速提升“潮州制造”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培育或招引一些新材料领域的大企业,投产获益后会带动本地中小企业跟进投资,一旦形成整体的区域产业升级趋势,就能长效促进区域产业发展。”
近年来,潮州持续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取得喜人进展。今年5月,广东省华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生产项目在潮州动土开工;今年2月,我能(潮汕)现代智慧产业园封顶仪式暨战略伙伴签约仪式在大岭山产业园举行。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不少企业看到潮州发展的新活力,以海内外潮商、乡贤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家纷纷归潮投资。
华界项目投资人、佛山潮州商会会长、佛山市睿博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承忠表示,此次回乡投资,他不仅被潮州对归乡潮商的尊重和诚意所打动,更为潮州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所触动。在他看来,潮州出台《潮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以“三大战役”推动干部思想作风转变、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和资源配置优化,让潮州散发出一股不一样的活力。
充分借助乡贤、潮商之力,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朋友圈”,是潮州产业进阶的关键。
潮州市第四招商先锋队领队林佳参加了潮州·深圳联合招商引资推介会,他表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潮州着力寻找精准对应本土产业链需求的优质企业,一方面要利用外来企业优势对潮州已有的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延链,另一方面也希望潮州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政策利好可以帮助外来企业发展壮大。
“企业发展靠利润,城市发展靠人才。在新材料产业这个新赛道,只有推动产业做出实实在在的利润,让行业发展得好,待遇上去了才能留住人才,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王雷表示。
【文字】陈锦煌 刘梓薇
【图片】纪金娜(除署名外)
更多阅读«««
冲刺“世界文化遗产”,潮州路在何方? | 重振荣光 问策潮州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