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里的“黑科技”与护理院的暖心事,“拼”出大埔发展新图景

作者 马吉池;杨斐君;李佳桦 2025-10-28 08:50

恒优制冷(梅州)有限公司厂房内,数控弯管机将铁板塑造成制冷“心脏”;中瓷(广东)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里,新型碳基复合陶瓷产品让电饭锅煮出柴火香;大埔顺康护理院内,智能毫米波雷达监测系统无声守护长者安全;茶阳防洪堤旁,曾经年年浸泡洪水的古镇街道亮起夜市灯火……

日前,大埔县2025年三季度重点产业项目开竣工活动在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内举行,11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亮相,计划总投资38.3783亿元,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机构、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元领域,掀起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高潮。

大埔顺康护理院(左)紧邻大埔县中医医院(右)。

大埔顺康护理院(左)紧邻大埔县中医医院(右)。

工业强基

产业“强心剂”赋能县域经济

走进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机械的轰鸣奏响了工业奋进的序曲。在恒优制冷(梅州)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厂房里,原材料区的铁板经过切割,在数控弯管机的塑造下变换形态,数控加工中心进行着精密的钻孔与打磨,最后将一个个零部件组装成制冷设备的“心脏”。

恒优制冷(梅州)有限公司内景。

恒优制冷(梅州)有限公司内景。

“我们的客户主要在珠三角,占了70%左右。”作为今年竣工的重点项目,恒优制冷(梅州)有限公司负责人丘创优谈及为何选择回归大埔,他坦言是“招商政策与家乡情怀的双引力”。“大埔县委、县政府很关心我们这些外出创业的企业家,经常介绍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经过几次考察,感觉回来的话,地利、人和都具备,运输问题可以克服,那就下定决心回来试一下。”

恒优制冷(梅州)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制冷设备、列管式冷凝器、壳管式蒸发器、换热器、非标压力容器等产品,用于冷库、中央空调等工业制冷设备,为多家业内一线品牌提供制冷“心脏”。

恒优制冷(梅州)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在操纵机械设备处理钢材。

恒优制冷(梅州)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在操纵机械设备处理钢材。

在大埔,恒优制冷(梅州)有限公司建起了21.18亩的厂房,计划总投资2亿元,今年8月已开始试产。“现在,从客户下单到交货,我们仅需10天左右。”丘创优表示,企业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6500万元,年税收350万元。

恒优制冷带来的不仅是自身企业,更有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企业计划把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也带回来,接下来在产业园内引进一家物流企业,解决当前原材料输入以及成品输出所遇到的难题。”随着产业链上的企业在大埔会合,既为企业发展降本增效,更为大埔县工业发展注入强力动能。

与恒优制冷相隔不远的另一栋标准化厂房内,中瓷(广东)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弥漫着科技与创新交融的气息。

“这款电饭煲内胆运用了我们的新型碳基复合陶瓷产品,用它煮饭,能煮出柴火的香味。”中瓷(广东)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赖万明捧起一个颜色黝黑但表面质感细腻的电饭煲内胆,自豪地展示起来,“它不仅煮饭好吃,还有比普通电饭锅更好的防刮、不粘性能。”

据赖万明介绍,在入驻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后,企业将主要生产(C/SiC)炭/碳化硅功能复合材料及新型陶瓷产品,同时专注于研发生产富含矿物质元素、具有红外辐射等特性的新型炭/碳复合陶瓷产品。自今年6月起,该企业已开启试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14亿元,年税收750万元。

中瓷(广东)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陶瓷制作设备。

中瓷(广东)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陶瓷制作设备。

产品背后,是科技的“智力赋能”。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专家教授合作,该企业成功将多项新技术转变为新型陶瓷产品诞生的“催化剂”,打造出独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谈及与大埔的结缘,赖万明笑称来自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带着专家回大埔旅游,专家发现大埔的黄泥正是理想的陶瓷原料,便产生了要将产业与技术带到大埔的想法。在当地各项优惠政策的鼓舞下,最终项目落户大埔。“公司预计12月就能大批量生产,新型碳基复合陶瓷产品还需要竹子作为原材料,满产一天就需要2万根竹子,未来也可以有力带动当地的竹产业发展。”

中瓷(广东)新材料有限公司、恒优制冷(梅州)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到来,是大埔工业发展新业态的缩影。一系列重点工业项目的落地生根,让大埔的工业“心脏”跳动得越发有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康养融合

幸福“夕阳红”照进现实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大埔,重点项目的建设不仅着眼于经济的“强筋健骨”,更注重民生的“暖心”。

“来,这根线往这里穿。”“穿得真好!”一张“C”字形的圆桌前,两位长者静静地坐在轮椅上,手指捻起颜色各异的绳子,将它们穿进穿线板的孔洞中。在他们的对面,一位护工坐在圆桌的里侧,耐心地看护着他们……

这一幕温暖的场景,是大埔顺康护理院的日常。

大埔顺康护理院内,护工在与两位长者交谈。

大埔顺康护理院内,护工在与两位长者交谈。

位于大埔县中医医院侧的大埔顺康护理院,是大埔县三季度竣工重点项目中一抹温暖的亮色。这是梅州第一家五星养老机构运营单位。

据大埔顺康护理院院长郑清水介绍,该院总用地面积14000平方米,新建七层康复大楼1座,包括有地上工程、室外配套及其他设备。在1.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设有医疗床位98张,养老床位318张。两个月前,该护理院就开启了试运营,已有多名长者入住。

大埔顺康护理院为长者提供各类康复训练设备。

大埔顺康护理院为长者提供各类康复训练设备。

“我们想要为长者提供舒适、丰富并且有尊严的生活方式。”郑清水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护理院构建了评估、干预、跟踪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每一位长者入住前,都会由专业人员组成评估小组,运用标准评估量表,联合内科、康复科、心理科专家为其定制“一人一档”健康档案。

在智能化养老层面,护理院引入了华为鸿蒙智能毫米波雷达监测系统。房间配备的AI超感传感器,无需摄像头即可实现无感守护。“当长者发生跌倒、坠床等突发情况时,系统能在0.3秒内触发预警。夜间睡眠监测功能还可精准识别长者起夜次数、离床时间。”郑清水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在智慧养老样板间,智能语音控制系统让长者只需动动嘴就能控制全屋电器;智能床采用分体设计,能辅助老人起身而不影响伴侣。

此外,护理院还创新开发了顺康智慧养老平台,家属通过小程序即可查看长者健康数据、预约探视,护理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潜在健康风险,实现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干预升级。

除了高科技,更有“心”服务。该护理院拥有完备的运营团队,包括医务人员、康复师、营养师、护工等专业人员,依托与大埔县中医医院的“医联体+互联网”模式,构建了“预防—治疗—康复—养老”的闭环服务,省、市、县中医医院专家每周驻点坐诊,提供艾灸、推拿等特色理疗,同时开通了双线转诊绿色通道,危重症患者可直达县中医医院。

在这里,自理长者可以参与书法、园艺等20余项兴趣课程;半失能长者享受“生活助理+康复训练”双轨服务;失能失智长者则由持照护理员实施认知症友好照顾。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医养结合服务探索,让更多老人能得到刚需的照顾和更好的养老服务,同时联合高校培养更多养老行业护理型人才,推动梅州养老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郑清水说。

相关>>记者观察|以项目之“进” 支撑发展之“稳”

■相关

重点项目建设“硬实力”

大埔县2025年三季度重点产业项目开竣工活动共包含重点产业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额38.378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15.4049亿元;新竣工投产项目共7个,总投资22.9734亿元。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机构、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行业领域。

另有广东讯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瓷土开发和加工项目、上海强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生产组装项目、安徽碳索芯材科技有限公司金刚石产业集群项目等重点在谈意向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52亿元。

一、新开工项目

1.大埔峡能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

2.梅州市大埔重卡充换电项目

3.高陂标准化厂房建设科创园二期第二标段项目

4.国道G235线大埔县胜坑至丰埔桥段改建工程项目

二、新竣工投产项目

1.恒优制冷(梅州)有限公司

2.中瓷(广东)新材料有限公司

3.广东省德顺陶瓷有限公司

4.梅州市鸿智信科技有限公司

5.茶阳防洪堤工程项目

6.大埔县精卫医院

7.大埔顺康护理院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文字 记者 马吉池  见习记者 李佳桦

通讯员 罗文燕 刘文烽

摄影 记者 杨斐君

编辑 叶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