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共建共享,肇庆打造“无废城市”湾区样本

作者 刘舜欣 2025-08-29 06:31

“十四五”以来,肇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发挥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减污降碳上的重要作用,在提升固体废物治理能力、助推肇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上,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四会市“无废县”建设稳步推进、广宁“以竹代塑”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肇庆高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被列为全省示范、封开杏花鸡养殖构建起绿色养殖闭环;截至2024年,肇庆全市建设省级绿色工厂1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

在肇庆,“无废城市”建设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工作合力,更是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让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率更高、社会效益更好,通过顶层设计、技术升级、绿色赋能,肇庆打造出“无废城市”的湾区样本。

肇庆广宁通过“以竹代塑”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受访者 供图

肇庆广宁通过“以竹代塑”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 受访者 供图

成立专班、指标细化

夯实“无废城市”顶层设计

“无废城市”建设既需要强指导性的制度设计,更需要强有力的落地执行。

在此方面,肇庆以《“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为指导,印发《肇庆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各类固体废物管理工作专班,夯实“无废城市”顶层设计,推动实施方案有力执行。

在全面制定并动态更新任务清单上,印发《肇庆市“无废城市”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方案(2024-2025年)》,制定了6个方面19项具体任务和56项建设指标,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压实建设任务责任。

肇庆鼎湖沙四村农资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储存站。 受访者 供图

肇庆鼎湖沙四村农资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储存站。 受访者 供图

2024年,肇庆开展“无废机关”“无废学校”“无废工厂”等126个“无废细胞”建设,并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肇庆赛区举办的重大体育赛事为契机,印发《肇庆市“无废全运”行动方案》,围绕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厚植“无废”理念三大行动,制定“无废全运”16项措施和9项指标任务,推动“无废”赛事开展,让“无废”理念深入人心,助力打造“美丽全运”。

以竹代塑、绿色养殖

“无废”探索深入一线

在“无废城市”建设中,肇庆不少地区创新“无废”探索,打造出可复制、推广的县域模式和一线经验。

在工业领域,作为工业强市的四市持续推进“无废县”示范建设,建立健全“无废县”工作推进机制,成立“无废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共有飞南资源、南都铝业、自立环保等5家企业获工信部认定的“绿色工厂”称号,全市共有4座矿山完成绿色矿山建设。

从含铜污泥中提炼出的铜片。 受访者 供图

从含铜污泥中提炼出的铜片。 受访者 供图

近年来,四会还培育了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领跑者”企业。目前,全市拥有129家专精特新、11家“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

四会金田铜业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实现零排放目标。 受访者 供图

四会金田铜业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优化工艺流程实现零排放目标。 受访者 供图

在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的广宁,“以竹代塑”蔚然成风,广宁抢抓科创风口,一批科技创新型竹企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助力肇庆“无废城市”建设。

通过推动竹加工产业升级改造,广宁实现竹产品高值化利用,以竹代塑产品如竹纤维环保餐具等可实现生态循环,生产过程中固体废物达100%循环使用,通过“以竹代塑”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广宁竹海。廖文奕 摄

广宁竹海。廖文奕 摄

在封开,杏花鸡养殖率先构建起绿色养殖闭环,通过科学研发精准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并通过现代化生物技术让沼气成为清洁能源,满足农户用电用气需求,更通过沼渣、沼液无害化处理,成为优质有机肥料,构建起“鸡—肥—田/果/菜”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

“无废”探索还贯穿于肇庆企业实践的全链条。

广东隽诺环保科技助力肇庆打造固体废物资源化全产业链模式,已形成固废装备制造、工业固废回收处置等全产业链服务,打通废塑料高值化利用“最后一公里”;广东金晟新能源,则构建起从电池回收、拆解分选到正极材料的全产业链综合回收利用体系,退役锂电综合回收规模达8万吨,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

飞南资源环境教育基地入选广东省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受访者 供图

飞南资源环境教育基地入选广东省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受访者 供图

无废城市建设离不开智能化、数字化赋能。智能回收箱作为以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垃圾分类的智能化设备,正是帮助居民提高资源回收率的一大抓手。

肇庆分批次开展智能回收箱投放,引导群众参与垃圾精准分类。截至目前,全市投放智能回收站/箱总数近百台,居民可将可回收物投入对应投递口,系统通过自动称重并计算价值,将相应金额存入居民环保账户实现由“要我分”向“我要分”的观念转变。

统筹谋划、聚焦特色

绘就“无肇庆”绿美图景

接下来,肇庆将继续贯彻落实全国、省、市生态环保大会精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绘就“无废肇庆”绿美图景。

统筹谋划上,肇庆将不断完善固废体制机制,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协同治理体系,优化从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规范运输到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全链条管理。

此外,在固废处置利用上求突破,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强化资源高效利用,并探索含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补短板项目,降低危险废物填埋处置率。

肇庆正南新材料自主研发窑炉设备和处置工艺,实现铝灰“变废为宝”。南方+ 刘舜欣 摄

肇庆正南新材料自主研发窑炉设备和处置工艺,实现铝灰“变废为宝”。南方+ 刘舜欣 摄

补短板、求突破,更要聚焦本土特色。肇庆将探索固废综合利用本地模式,围绕肇庆市特色产业,利用正南新材料、大正等处置危废项目经营成本优势,做大做强有色金属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

在共建共享上,则将进一步营造全民共建的格局,及时总结“无废城市”典型案例,凝练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以点带面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无废细胞”建设,以国际零废日、六五环境日等节点为重点,开展社会化宣传,打造全民参与的“无废城市”格局。

◎更多阅读

点泥成金、变废为宝!肇庆四会“无废县”建设催生绿色动能

从万亩竹海到百亿集群,肇庆广宁“以竹代塑”撬动绿色财

南方+记者 刘舜欣

通讯员 陈振宇 刘长胜 陈少金

图片由肇庆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