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一颗卫星上天,为何让全体海陆丰人心潮澎湃?

作者 汪旭莹 2025-05-22 09:11

这几日,全体海陆丰人都心潮澎湃,因为一颗卫星的存在,让中国、世界都认识了海陆丰。

5月19日,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在山东日照海域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天启星座4颗卫星(天启星座16星、17星、18星、20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意味着,以海陆丰命名的卫星(“天启星座18星”)正式上天!(“海陆丰号”卫星成功发射

5月19日,“海陆丰号”卫星发射现场。余浩帆 摄

5月19日,“海陆丰号”卫星发射现场。余浩帆

现在,天上不仅有雷公,也有“海陆丰”。海陆丰其实是汕尾的别名,“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最早是褒扬汕尾人性格正直果敢,像雷公一样。如今,这颗卫星让海陆丰三个字有了新的定义。

人造卫星通常以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命名,或者以科学概念或技术特点命名,也可以用功能用途和文化象征命名,还能以国家或地区名称相关词汇命名。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探索之旅。55年来,从“神舟”逐梦到“天宫”揽胜,“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中国航天的浪漫藏在卫星的名字里,每一个名字都有其独特的深刻内涵。

“海陆丰号”卫星正是符合最后这点,与地区名称相关,是汕尾和全体海陆丰人的统称。

那么,当卫星命名权给到汕尾,为何独独选择了“海陆丰”?

起初在探讨这颗卫星的名字时,汕尾给出了很多方案,例如“蓝海一号”“彩宝一号”“堡垒一号”“支点一号”,等等,但都不尽如人意,似乎无法完全代表汕尾。

直到“海陆丰号”的提出,给人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巧妙感。事实证明,卫星发射成功后,全体海陆丰人的惊喜与振奋,证实了“海陆丰号”命名的朴实和惊艳之处。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海陆丰号”上天。汪旭莹 摄

“海陆丰号”上天。汪旭莹 摄

“奔向海陆丰”象征着希望、信任、方向,是英雄的老区人民用血与肉铸成的红色标志、金色招牌,饱含着革命先辈对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无比信任,是对“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海陆丰革命精神的生动映照和鲜活阐释。

卫星发射当日,汕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欣昕说,“这颗以‘海陆丰’命名的卫星,不仅是对以彭湃同志为代表的海陆丰革命先烈的缅怀和纪念,更是海陆丰革命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延续。”

“海陆丰号”的命名,让更多人通过这颗卫星认识到了广东汕尾这个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热土,在太空中再次为海陆丰正名。

海陆丰,更是代表着360万老区群众,这也是集体海陆丰人如此心潮澎湃的根本原因。以后,当每一位海陆丰人说起自己的身份时,都能自豪地说出这种成就感、认同感、归属感。

一箭4星,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内部。国电高科供图

一箭4星,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内部。国电高科供

这几日,部分网友提出疑问:“海陆丰号”为何不在汕尾发射?同样是滨海城市,汕尾能发射卫星吗?

此次“海陆丰号”的发射地点是山东日照市。据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根据卫星目标轨道和火箭弹道设计,经过多次测算,确定的发射地点位置,也就是在日照港畔进行海上发射。

卫星发射需要特定的条件和设施,包括合适的地理位置、专业的发射设备、先进的技术支持以及完善的保障系统等。

相关专家表示,汕尾目前没有卫星发射场及相关配套设施,暂不具备发射卫星的能力。不过,汕尾在航天领域有一定的合作和参与,如“海陆丰号”卫星便是汕尾市与深圳航科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空天产业合作的重要成果。

深圳航科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太空前沿新技术、卫星及应用技术、协同创新技术等的航天创新型企业,参与“海陆丰号”配套的卫星终端、场景应用的研发设计等。该企业董事长乐秀权表示:“未来,我们也将在汕尾开展更多商业航天产业领域的探索。”

卫星发射现场,汕尾代表团合影留念。余浩帆 摄

卫星发射现场,汕尾代表团合影留念。余浩帆

“海陆丰号”上天,背后折射出的是文化认同感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问这颗卫星,到底为汕尾带来了什么?我想,更多的其实是未来,是期待,是向心力,和其承载的数字经济梦。

采写:南方+记者 汪旭莹

编辑 刘晓维
校对 曹柏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