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惠州最知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金带街位于桥西街道,是连接西湖景区和西枝江畔老船厂间的狭长街道,区域内有宾兴馆、黄氏书室、梅花馆、杨起元故居等多处历史建筑,文教兴盛,文脉绵长。
在区位上,《金带街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规划范围为金带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起水门路,西至环城西路,南起塘尾街,北至朱紫巷、六角巷、秀水湖,共计面积10.5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6.4公顷:东起水门路,西至环城西路,南起塘尾街,北至朱紫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4.1公顷:东起水门路,西至环城西路,南起塘尾街,北至朱紫巷、六角巷、秀水湖。
尽管划定了4.1公顷的建设控制地带,但文件对于建设实施作出了细致要求,提出新建、扩建、改建建筑都不得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高度、体量、色彩、材质等应与历史风貌协调,应有计划、分阶段进行,避免大拆大建。同时还要求活化利用不得超出历史遗存的可承受限度,遵循保护优先。
具体到功能定位,文件提出依托金带街丰富的历史遗存、深厚的历史文脉以及岭南特色建筑风貌,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将围绕科举文化、东江民俗文化价值特色,打造成为惠州市集文化展示、旅游服务、特色商业、居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对此,街区还将构建“两轴五街多节点”整体格局来服务于街区功能定位。其中,两轴:主轴为东西向金带街,次轴为南北向由金带街五巷、金带街六巷、朱紫巷组成的街巷。五街:为五条重点历史街巷,包括金带街三巷、文兴街、叮咚巷、金带南街、高营房,以街巷串联,形成可流动、富有活力的空间格局。多节点:以金带街内大量保存较好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空间为依托,主要有金带街陈氏祖居、亮毅陈公祠、金带街黄氏祖居、黄氏书室、宾兴馆,开辟公共开敞空间,营造书香、历史文化名人荟萃的文化气息。
在活化利用环节,规划提出街区的发展应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化品质为主要目的,避免过度商业化。优化历史文化街区的现有功能,通过微更新等手段提升街区的空间品质和经济价值,为街区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植入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产业,促进本土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动周边地区的商业、旅游、休闲等产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不断深化与西湖景区的衔接成为街区发展的核心策略。在采取引流与业态活化策略,节点打造与界面提升,强化与西湖景区衔接的同时,规划还提出通过环湖西路街道增设慢行设施,架设便捷联系的人行天桥,打造与西湖景区衔接的关键入口节点,让人们体验西湖风情的同时在街区享受丰富的历史文化盛宴。
阅读更多>>
链接
金带街保护规划保护内容一览
(一)传统格局
维护通达江湖,鱼骨串联的形态,形成“两轴五街多节点”的整体保护格局
(二)传统街巷(16条)
1.一类传统街巷:金带街、金带南街、朱紫巷、金带街三巷、金带街五巷、金带街六巷
2.二类传统街巷:金带街一巷、金带街二巷、文兴街、高营房、标兵巷、叮咚巷、六角巷、淘沙巷、金带南街一巷、金带南街二巷
(三)文物保护单位(10处)
梅花馆、黄氏书室、宾兴馆、金带街黄氏祖居、金带街陈宅、杨起元故居、金带街陈氏祖居、趣园、余道元故居、亮毅陈公祠
(四)历史建筑(11处)
桥西街朱紫巷32号、桥西街龚屋门楼7号、桥西街龚屋门楼23号、桥西街金带街六巷7号、桥西街金带街57号、桥西街金带街44号、桥西街金带街49号、桥西街淘沙巷12号、桥西街淘沙巷7号、桥西街金带街30号、桥西街水门路一巷5号
(五)推荐历史建筑(3处)
金带街23号民居、金带街27号民居、金带街70号民居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
惠州剪纸、惠州书画装裱制作技艺
采写:南方+记者 张峰
摄影:南方+记者 梁维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