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视频|世界舞蹈日,珠三角百年舞魂燃起来!

点解 2025-04-29 10:00

当舞蹈夜课成为新型健身方式,有一群人选择成为非遗舞者。

和百年前的祖辈们同跳一种舞,是什么感觉?

2025年4月29日,是第43个世界舞蹈日(International Dance Day)。今年,它的主题是“传承”。

截至2025年4月,珠三角九市共有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项目,至今,这些非遗舞者仍然在街头村口起舞、在各大节庆腾跃,在每个平常的日子研习身法、雕琢细节,身体力行,传承本土舞蹈。

请跟随南方+,一睹他们的风采。

00:23

(AI视频|世界舞蹈日,珠三角请起舞)

AI视频|世界舞蹈日,珠三角请起舞

你最喜爱哪种舞蹈?(可多选) 广州—广东醒狮 深圳—松岗七星狮舞 深圳—上川黄连胜醒狮舞 深圳—坂田永胜堂舞麒麟 深圳—大船坑舞麒麟 深圳—沙头角鱼灯舞 珠海—三灶鹤舞 佛山—广东醒狮 佛山—人龙舞 东莞—樟木头舞麒麟 中山—醉龙 中山—六坊云龙舞 江门—荷塘纱龙 提交

广东醒狮,是一种融合了武术与音乐的民俗舞蹈,珠三角民间节庆少了它,就像做菜少了盐。

醒狮由双人舞者配合完成:一人持狮头,通过狮头的拧转冲靠、控制眨眼咂舌来表演狮的情绪;一人扮狮尾,负责表演后段体态、托举狮头演员,(更多醒狮知识>>>

01:43

(松岗七星狮舞的传承故事 视频作者:南方+ 何俊 刘玳杞)

松岗七星狮舞的传承故事

在深圳市宝安区,陈江丽、蒋佳雯早在7岁便加入松岗七星狮舞的传承队伍,在文氏大宗祠内,师从第三代传承人文正儿。(松岗七星狮舞的传承故事>>> 

夜训中的信義堂女子狮队。南方+ 黄艳姿 摄

夜训中的信義堂女子狮队。南方+ 黄艳姿 摄

佛山市南海区,里水宏岗信義堂,陈鑫桐、黄锶琪、陈乐怡、黎韵澄等女孩突破“女性体力不足”的桎梏,成为当地常态化运作的女子狮队。(醒狮少女>>>

莞深港客家地区,有一种与醒狮类似的麒麟舞。

同样是两名舞者配合、手持道具兽首拟态,客家麒麟头顶尖角、头体积较小、身型更修长,只在地面行动,并无高桩技术。在客家人看来,麒麟是一种仁慈、胆小、爱玩的瑞兽,表演者以“威而不猛、泰而不骄、贵而不俗、灵而不顿”的动态特点来展现麒麟性格。

21:20

(路笔拾遗 探访麒麟舞 视频来源:GDToday)

路笔拾遗 探访麒麟舞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中山和澳门一起表演醉龙的日子。

02:03

(南方+视频|醉龙出长洲,非遗联乡谊 视频作者:南方+李姗恒 叶志文 )

醉龙出长洲,非遗联乡谊

相传,中山长洲因龙船翻覆改舞木龙,筵席中有人醉酒高举木龙起舞,由此诞生“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昂首威严与蹒跚醉态兼具的醉龙舞。

醉龙舞的起源还有一说:古香山县曾发生瘟疫,民众在四月初八向佛祖祈福,抬着佛像经过河边时路遇大蛇,一名酒醉的和尚与大蛇搏斗,蛇血流进河,村民饮用河水疗愈疾病,从此舞醉龙来纪念和尚与大蛇。(长洲村的醉龙故事>>>

深中通道通行后,中山醉龙表演者跨越珠江口,在深圳宝安和狮舞共演。(深圳庙会惊现“醉龙”喷火>>>

逢“三月三”北帝诞,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人龙舞”再现街头。(人龙舞的传承故事>>>

人龙酷似人体“叠叠乐”,舞者们肢体相互交叠借力,组成龙趸、龙身、龙角、龙须、龙鼻、龙鼻几部分。

非遗人龙舞曾亮相顺德“行运一条龙”活动。南方+ 廖明璨 摄

非遗人龙舞曾亮相顺德“行运一条龙”活动。南方+ 廖明璨 摄

其中,龙趸由“吨位”更重、力量更强的舞者站立排列组成,每位龙趸舞者肩扛一位身量轻盈(多为少年儿童),这些被扛的舞者统一向后倒,组成龙身。而在人龙前端,舞者驮着两位小舞者,一人持龙角、一人持龙鼻。

相传,道光十年(1830年),光华村为迎村人状元梁耀枢归来,发起180人表演人龙,代代沿袭至今。

2025粤港澳台青年元宵晚会上,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学生将珠海的非遗鹤舞演上舞台。此前不久,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隆重介绍金湾三灶鹤舞。

三灶鹤舞,又名“耍白鹤”,源于宋代,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兴起,于2011年5月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名录。三灶鹤舞的舞者身着黄裤黄袜,模拟鹤的外观的姿态踏步点头。

同时存在于深港两地的沙头角鱼灯舞,清代康熙年间起源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沙栏吓村。当地居民耕海为生,逐渐将自己对海洋鱼类的认知和对妈祖的信仰融入鱼灯舞中。

要想舞出生动的鱼灯,马步要稳,一手握紧鱼灯,一手摆动鱼头,需得脚走到哪、鱼便跟到哪,再作“铲沙”“窜水”“飞跃”等技巧。

如今,深圳盐田中英街已开设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市民朋友不妨一观。

绘图/AI视频/撰文:招凤仪

统筹:黎詠芝 罗莎

编辑 童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