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出现!广州GDP增速重回“4”字头

作者 柳时强;黄舒旻 2025-10-30 15:26

距离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还有十天,开幕式举办地广州喜讯频频。

今天上午,每90秒就有一架航班起降的白云机场再迎新,T3航站楼正式投运;

今天下午,广州官宣了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指标:增速4.1%。详情>>>

这个数字,不仅让广州GDP增速自2024年以来首次重回“4字头”,更意味着广州追平了广东省前三季度4.1%的整体增速。

在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召唤下,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省会、经济强市,广州这次没有拖后腿。

广州U型反弹基本完成

挑大梁,既看体量,也看质量,还看增速。

回顾广州近两年的经济走势,可谓一波三折:

2023年广州GDP为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当年重回“经济第四城”的坐席,一度高光。随后形势发生变化。

2024年:一季度增速3.6% → 上半年2.5% → 前三季度2.0% → 全年2.1%;

2025年:一季度3.0% → 上半年3.8% → 前三季度4.1%。

一条清晰的“U型”反弹曲线,勾勒出广州经济的韧性与决心。

对比全省(从一季度的4.1%到上半年4.2%、前三季度4.1%)和全国(从一季度的5.4%到上半年的5.3%、前三季度5.2%)的数据,广州的追赶态势一目了然。尤其是在广东全年经济面临压力的背景下,广州的“回稳”至关重要。

挑大梁,广州有不少支点。

比如外贸,前三季度广州商品进出口总值规模突破9000亿元,其中出口总值今年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

从增长贡献看,上半年广州市贡献超过800亿元的外贸增量,对全国和广东外贸增长贡献率分别达13.1%和46.7%。出口增长25.2%的表现,位居外贸十强城市首位。

前三季度广州跨境电商进出口更是冲上1691.2亿元,直接拉动全市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12.5%。

数据背后,是广州企业的硬核实力。年初,视源股份董事王毅然亮相民营企业座谈会;10月刚刚召开的国务院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参与发言。3月全国两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站上两会“代表通道”……这些广州面孔,正在为广东、为中国经济“长脸”。

战新产业杀出重围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城市竞争的胜负手。

2024年,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022.5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2.3%。低于广东平均水平(34%)。

今年,制造业积蓄新动力。前三季度,全市“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7517.28亿元,同比增长4.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2%,经济增长超过1/3的动力来自新兴产业。工业生产持续恢复的主要拉动力也来自稳步释放的新兴领域产能。

其中,几个关键产业的表现可圈可点:

受小鹏汽车持续热销以及东风日产、广汽丰田推出新车型的带动,全市新能源汽车三个季度的单季产量同比分别增长0.7%、16.7%、41.1%,呈现逐步抬升趋势;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同步快进,前三季度实现产量增长1.4倍、87.1%;

医药制造业中的生物药品制造实现增加值增长7.0%;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屏”实力担当,显示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4%,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增长1.3倍。

研发投入,是未来增长的“压舱石”。

今年1-8月,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同比增长7.5%。其中,汽车制造业研发费用规模稳居工业行业之首,1-8月同比增长12.2%。

大项目+新赛道,广州爆改产业版图

大项目是“压舱石”,新赛道是“想象力”。广州,两手都在抓,两手都要硬。

前三季度,全市新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39个。其中,三季度开工的计划总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达39个,同比增加10个。

9月16日,藏粤直流工程这项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直流送出工程启动建设。花都区小迳±800千伏换流站,将是广州市内首个、广东省内唯二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站,堪称广州的“能源新动脉”。

10月21日,TCL华星第8.6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开工。这是全球首条高世代印刷OLED生产线,总投资约295亿元,月产能2.25万片玻璃基板,TCL华星代表的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正是广州重点发展的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之一。

新赛道,是广州未来的“想象力”。

在炙手可热的低空经济赛道,广州已低调集聚约4200家企业,全国排名第二。今年,市委书记、市长共同出席低空经济推进会,信号明确。

这股新势力,正带动广州经营主体“量质齐升”。8月,全市经营主体数量突破400万户,杀入全国前三。相当于每5个广州人中,就有一个“老板”。其中,从事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的新兴产业经营主体同比增速分别高156.48%和89.82%。

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经济数据上,前三季度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较快增长19.6%、6.8%。

头号功臣,意外崛起

如果说,外贸和战新产业是“预期之内”的功臣,那么金融业的强势崛起,则成了本次经济数据中最大的“意外之喜”。

两个微观数据,揭示了信心的回归:

至9月末,广州住户活期存款余额增速(11.1%)自2021年3月以来,首次超过定期存款增速(8.8%)。这一“剪刀差”的反转,意味着资金活化程度提升,居民投资和消费信心正在恢复。

信贷活水,正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4.2%和4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增长18.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增长23.2%。

今年5月,五部门联合发布“南沙金融30条”,政策力度空前,再为广州金融注入强心针。随后,一系列“大动作”接连落地:

中金支付总部从北京迁入南沙,广州互联网支付牌照+1;

汇丰集团全球最大培训基地正式启用;

广东首笔金融租赁公司外币直接借款业务成功落地;

全国首个期货金融业全要素产业园开园……

从外贸的“压舱石”,到战新产业的“加速跑”,再到金融业的“意外崛起”,广州经济的韧性,源于其不断进化的产业格局。

在十五运开幕前的期待里,广州用一份扎实的经济“三季报”证明:这座千年商都,正以“4.1%”为新起点,不仅是为自己正名,更是为广东“挑大梁”。

拼经济,广州全速奔跑,而且,步伐越来越稳。

南方+记者 柳时强 黄舒旻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符如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