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激活古城新脉,青春肇庆书写湾区答卷

作者 南方+ 2025-05-16 06:32

肇庆正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掀起一场跨越城乡的青春风暴。

从乡村创业实验室的“新农人”到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数字游牧者,从新能源汽车车间的技术极客到街头跃动的街舞少年,这座古城在青春力量的浇灌下,正绽放出令人惊叹的“逆生长”活力。

看经济脉动:1—4月高新区外贸逆势增长5%,“海外仓+数字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德庆南药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41亿元,“中国巴戟天之乡”飘香更遥远、更广阔的市场。

品文化底蕴:包公文化博物馆“小包讲解员”十年服务180万游客,千年廉吏精神薪火相传;港澳青年走进文化地标重新发现岭南文化之美。

见民生温度:从手术室里的“生命守护者”到乡村卫生院的“健康守门人”,医护工作者用专业与温情诠释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

当历史遇见未来,当传统碰撞创新,肇庆用“百千万工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本期《南方日报·肇庆观察》带您走进这座永远年轻的城市,解码其“逆生长”的奥秘。

一版

01

创业青年“新潮基因”重塑城乡业态

肇庆,何以年轻?

从城乡创业实验室里的“新农人”,到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数字化游牧者,从新能源汽车车间里的技术极客,到街舞大赛中的热血少年,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年轻人都被需要、被尊重、被点燃,让拥有2200年历史的肇庆焕发出“逆生长”活力。详情>>

02

肇庆凝聚港澳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

人才回乡 资金回流 项目回归

肇庆充分发挥港澳对外联系广泛、资源丰富、人才荟萃优势,以乡情凝聚港澳力量,以联谊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港澳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与本土发展深度融合,更好地实现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为“百千万工程”建设注入动能。详情>>

二版

01

德庆南药闯江湖

产值超41亿元,巴戟占全国市场80%

近年来,德庆已形成以肉桂、巴戟天、何首乌、广佛手“四大南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德庆南药种植总面积超76万亩,总产量近32万吨,总产值超41亿元。“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吹来一批新科技、新人才,也让德庆南药的飘香从这座“中国巴戟天之乡”“中国何首乌之乡”,飘向更遥远、更广阔的市场。详情>>

02

肇庆医学院升本后有啥变化

普通本科专业数达8个,十年内逐步推广研究生教育

“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医科院校,为服务教育强省和地方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肇庆医学院党委书记邢晓辉介绍,学校争取在十年内实现“变轨”,从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维度发力,逐步推广研究生教育,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共进。详情>>

三版

01

1—4月外贸进出口总值约33亿元,同比增长5%

肇庆高新区外贸逆势增长

面对依旧严峻的外部环境,肇庆高新区接下来将持续提升产业链韧性,引导企业优化市场布局,通过拓展“一带一路”及RCEP市场、海外仓建设及重点企业回流等措施对冲外部风险,增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同时,计划上线“外贸跨境政策服务专区”,实现外贸政策“一键匹配”,全力推动外贸稳量提质。详情>>

02

志愿讲解服务持续开展10年

肇庆“小包”入选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名单

包公文化博物馆的“小包”志愿讲解服务项目,自2015年建馆之初成立,已持续开展了10年,培养出超过1200名“小包”讲解员,为游客及参观团队提供志愿讲解服务累计时长超54000多小时,免费讲解19800多场,惠及观众180万余人次。详情>>

四版

陈炜婷:无影灯下十年,守护4000台手术

破裂休克患儿的恐惧与不安,她用温暖的话语给予安慰。她深知,冰冷的器械背后,需要一颗热忱的心传递希望。未来,陈炜婷将继续坚守手术室,用专业和爱心,在无影灯下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详情>>

冯烨丽:国际认证筑基,中医创新疗伤

冯烨丽是中—欧国际伤口治疗师、主管护师,同时担任外一科护理组组长,拥有本科学历,在创面护理领域已深耕13年。作为全院首位获得国际伤口治疗师认证的护理专家,冯烨丽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在创面护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详情>>

冯丽燕:橘子传温情,九字见匠心

十年前,照料一位反复发热的八旬老人的经历,让冯丽燕深刻领悟到护理工作的温度。老人布满针眼的手背、温暖的话语以及出院时塞给她的两个橘子,都深深触动了她,让她在那一刻读懂了护理的意义。详情>>

廖嘉敏:九年坚守,护佑银龄安康

地豆镇中心卫生院的就诊患者多为年迈体弱、空巢的老年病人。护理团队里,年轻且资历浅的护士占比大,这对护理工作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廖嘉敏深知提升护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廖嘉敏始终秉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怀着积极饱满的热情,通过实际行动来教导和感染身边的同事。详情>>

高雅晴:微笑天使+拼命三郎,急诊护士的双面人生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深夜的寂静时刻,怀集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的高雅晴始终坚守在岗位上。29岁的她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以爱为灯照亮患者的康复之路,以责为剑抵御病痛的侵袭。她是患者眼中的“微笑天使”,是同事心中的“拼命三郎”,更是新时代护理工作者的杰出榜样,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详情>>

梁秀琪:提灯前行,温暖他人也照亮自己

在梁秀琪看来,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一份温暖。一位卧床7年的糖尿病足患者入院时全身恶臭、头发凌乱,她立即为老人理发、修剪指甲、擦洗身体。当老人看着镜中的自己竖起大拇指时,梁秀琪红了眼眶。"每个患者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她如是说。详情>>

邓彩研:廿七载杏林守初心,银针艾香传岐黄

在怀集县中医院,一缕艾香常伴着邓彩研查房的脚步。这位扎根护理一线27年的护士长,将腕踝针、耳穴刮痧等十余项中医绝活运用得出神入化,带领团队获评“广东省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用匠心传承千年岐黄之术。详情>>

周浩源:十年守护心灵,书写精神科护理“天使故事”

在这个收治着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患者的特殊病区,周浩源不仅要完成常规护理工作,更要面对患者发病时的突发状况。“被辱骂、踢打都是常事”,周浩源指着手臂上的伤痕笑着说。但他始终坚持"态度好、话语亲、动作柔"的工作准则,用耐心和专业化解患者的抵触情绪。详情>>

策划:赵进

统筹:吴帆 刘亮

撰文:刘亮 刘舜欣 施亮 卢舒曼 唐锦洪

整合:唐锦洪

编辑 刘宇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