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本一年,肇庆医学院如何“变轨”发展

作者 施亮 2025-05-16 06:31

【开栏的话】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

今年初,肇庆发布《肇庆高鼎端科教创新走廊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科教创新走廊从自发式生长走向规划性布局,将撑起全市科技创新的“龙骨”和“脊梁”,主动对接广深港、广珠澳创新走廊,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建设中搭建肇庆的舞台。

高校是科教创新走廊的活力源泉。在肇高校数量达11所,在校生约16万人,高校数量位全省前列。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高鼎端科教走廊高校行”栏目,聚焦肇庆高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展现相关高校积极参与科教创新走廊建设的目标与行动,为省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氛围,敬请关注。


普通本科专业数量达到8个、3个校区占地1109亩,全日制在校生超1.2万名……作为广东目前唯一一所以“医学院”命名的高校,肇庆医学院升本一年来,围绕“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办学要素,以本科专业建设为主抓手,强化特色、打造品牌,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医科院校,为服务教育强省和地方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肇庆医学院党委书记邢晓辉介绍,学校争取在十年内实现“变轨”,从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维度发力,逐步推广研究生教育,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共进。

肇庆医学院以本科专业建设为主抓手,强化特色、打造品牌,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肇庆医学院以本科专业建设为主抓手,强化特色、打造品牌,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日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创始人程莹来到肇庆医学院作专题讲座,结合医学类高校的特点,以广东省几所医科类本科院校为例,对该校未来各项办学指标提升方向给予指导。

月月有讲座,周周有交流。这一年来,学校加快教师本科教学观念转变,结合第3轮高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邀请南方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南方医”)、南方科技大学等省内多名教学名师和教育专家举办了多场系列讲座,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科研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提升教师本科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水平。

如今,该校已和南方医建立“一对一”教师结对机制,选派骨干教师及干部到南方医进修访学,参与其本科课程教学、教研活动或科研项目,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干部的本科教育教学的理念、观念、管理水平等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学校已选派4批共195人赴南方医学习,计划分9批实现全员覆盖。

此外,该校还邀请南方医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参与本科教学指导、教材编写或课程设计,并推行“双导师制”,为青年教师配备南方医科大学资深教师作为教学/科研导师,提升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及学术能力。双方教师还将共同指导,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等赛事,联合申报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大学建设的根本在于高水平师资。”邢晓辉表示,学校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切实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着力引培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打造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增强激励和约束手段。

肇庆医学院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医科院校。

肇庆医学院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医科院校。

该校不断优化师资结构,针对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等核心专业,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具有行业经验或博士学历的教师,快速补足本科教学所需的“双师型”师资。引进与培养并重,学校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教师攻读南方医等高校的在职博士学位,或参与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提升学术水平与科研反哺教学的能力。

邢晓辉介绍,在完善内部治理工作上,学校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治校,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并以修订完善学校章程、编制“十五五”规划等为抓手,进一步明晰办学目标定位和建设发展思路。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其中,肇庆医学院临床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中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通过审批,计划从今年秋季开始正式招生。

肇庆医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上实训课。

肇庆医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上实训课。

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坚持“医教协同”,实施了“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日趋成熟,取得了良好教学成效。

升本一年以来,肇庆医学院普通本科专业数量达到8个,背后是学校坚持目标导向和差异化发展,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对接本科教育质量标准,学校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明确各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矩阵,避免“重专科轻本科”的课程延续性问题。

纵观广东医疗卫生事业,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短板,“强基层”是全省医卫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从专科到本科,肇庆医学院一直坚持将培养“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基层医药卫生人才作为办学目标,打造出“金课”与特色课程,与南方医共建解剖学、生理学、内科学等核心课程,共享其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资源,结合肇庆地域特色,开发出“岭南中医药”“地方病防治”等校本课程,强化专业差异化优势。学校还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增加探究式、讨论式课堂比例,提升课程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下来,学校还将打造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学、护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

肇庆医学院将实践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将医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学校搭建起,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扩容临床实践网络。依托珠三角地区高水平临床教学基地,建立定向实习机制,选派学生参与规范化培训;同时加强本地实践基地建设,明确医院教师的教学职责,完善临床教学质量考核。

肇庆医学院新区校区。

肇庆医学院新区校区。

如今,肇庆医学院现有新区校区、鼎湖校区、端州校区3个校区,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近年来,学校致力整合优质办学资源,优化校区功能布局,围绕附属口腔医院,把端州校区打造成医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推进新区校区二期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深入推进教医研一体化,加强与三所直属附属医院资源深度融合;围绕珠三角地区,构建优质非直属附属医院体系,努力拓展办学空间。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段文彪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