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在回稳向新中加快分化,业主发现自己变成熟了|南方产业观

南方产业观察 2025-08-09 23:14

三年前“闭眼抢”,三年后“挑着买”。

近年回归健康发展轨道的楼市,似乎刹时间让某些人不适应了。毕竟买方市场的竞争太残酷,行情分化后,赚快钱的机会少了,稍有不慎还可能踩进“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大坑。

“某些人”,主要指的是期房交易和短线炒房的爱好者。与此相对应的就是,那些刚需自住型和改善型的普通置业者。

虽然都是买家,但大家走进这个市场的目的和心理都是不一样的。这点无需多言。

炒房客手握的资金具有高度流动性和投机性,他们商业嗅觉灵敏、决策能力强、出手快速,是造成当前楼市行情波动的最主要动力源。

房地产中介只能在频繁交易中获利。

房地产中介只能在频繁交易中获利。

投机是把双刃剑,比刀剑更危险

南方+的读者别误会,笔者并无贬低投机行为的意图。

在任何一个市场,有利益就会有投机。何况,适度的投机,其实可以为市场增加更多活力。譬如,通过频繁交易来活跃市场,帮助市场发现资产的真实价值,进而精准定价。说庸俗一点,炒房的人越多,房子越好卖,价格就可以叫得越高。卖的欢喜,买的人也高兴。只要房子还在涨价,有房的人钱包也会越来越鼓。

笔者关注地产圈的事不算太久,前后不到二十年,但在地产圈谋生的朋友大体都能明白,为什么在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炒房的前些年,部分开发商仍然会铤而走险,在售楼部公然挂起横幅,来欢迎“温州炒房团”“深圳炒房团”和“东莞炒房团”。前面来的哪是人,那都是钞票啊!

但话说回来,投机是一把双刃剑,甚至比刀剑更危险。

刀刃的危险,明晃晃地摆在我们面前,只要不是眼瞎,都能看见。而投机的危险,却潜流暗涌、变幻莫测。当风险跟我们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我们能确保自己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人吗?当然,笔者从不怀疑,炒房的人实力雄厚、心宽体胖,只要拿得起放得下,输两把游戏不是什么大事。17年前,笔者就曾经为一位“不幸被套”的温州投资者到山东调查过一个房地产项目,也是笔者第一次发现,原来炒房的风险这么高,那一把涉及多少套房不记得了,反正让这位老兄亏了几千万元。

在一般人眼里,炒房人看中了机会,同时也是机会的制造者。他们理所当然是开发商的贵人。

不过,笔者认识的一些地产人士,却并不这样认为。事实上,他们对炒房的资金,既爱又怕。爱的当然是他们的真金白银、杀伐果断,怕的则是他们的朝秦暮楚、翻脸无情。

有一位不知是保利还是越秀的销售经理曾经对笔者坦承,炒房的人幻想从每一笔交易中获取暴利,而且特别没有耐心。遇上行情好的时候倒好,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他们肯定是带头喊退房的人。相比之下,那些真正买房自住的置业者,对外部环境的改变没有那么敏感,至少不会一惊一乍,患得患失。

于是,这位朋友在笔者面前说了一句非常有远见的话:“找准市场的真实需求,才能让楼市行稳致远。”当然,今天这样想,不代表五年前他们也这样想。有思想进步,总是好的。

在政府做事的人认为,房地产是民生,也是经济。而资本的善变,给市场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这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性格,往往会打乱市场的预期,从而影响产业的正向循环。这也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动房地产“回稳向新”的底层逻辑。这两年炒房的人赚不到快钱了,并不代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变味了。

灵魂拷问:楼市到底有没有止跌回稳?

有些人也许会问,在主流语境中,去年下半年以来,楼市就已经持续向好。但直到今年夏天,还有一些人在感慨:止跌回稳的过程比想象中艰难。有朋友甚至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一线城市作为楼市风向标,到底今年有没有止跌回稳?

这个问题,如果让笔者来回答的话,笔者会说:回稳的趋势是明显的,至少现在的楼市比以前更正常、更健康了。

这是一句实话,但不同行业的人,体感可能不一样。对地产圈的人来说,同不同意,取决于他们是不是这个行业的长期主义者。

在有些人看来,市场稳不稳,就看价格稳不稳。这其实是片面的,也是短视的。

炒房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这是肯定的。但平心而论,房地产市场,并不是风险最高的市场。与股票市场相比,楼市的风险只能算是毛毛雨。前几天笔者还看过一个数据说,截至2025年2月,A股散户盈利比例仅1%。那么楼市呢,笔者可以大胆预测,10年前上车的人,基本上都赚了钱;5年前才上车的人,只有少部分真正亏钱;近两年上车的人,由于门槛低了,亏钱的更少。至于开发商,绝大部分都只不过是收益下降了,亏钱的比例非常小。而出险的企业,根本的原因不在市场,而在于企业杠杆玩太大,老板太贪心了。

记得从2019年开始,南方产业智库上市房企60健康指数,就一直在监测60家上市龙头房企的财报。关注过南方+房产频道“冷眼看财报”栏目的读者,很容易理解,如果单从上市房企的财务报表来看,开发商的营收和利润确实在这两年承受较大的下行压力。从二手房的交易量和价格来说,目前确实仍有大批急着要换房和改善居住条件的城市居民,希望通过“以价换量”的办法,把旧房快点卖出去,这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市场的整体价格指数。

广州刚改的大盘万科黄埔新城。

广州刚改的大盘万科黄埔新城。

说实话,市场有波动是正常的。这一点炒股的人最清楚,如果行情一路只涨不跌,沪指可能早就登上一万点了。当买菜阿姨都在谈论股票的事情,我们不是没有经历过。全民炒股跟大家闭着眼睛抢房的性质是一样的,那都是风险加速集聚和累加的标志。最终一个浪头打过来,每个人都可能翻船。

因而,我们不能以短期的价格波动起伏来预测和定性未来的行情走势,而应该把关注点聚焦在市场的资金流向。这两年二手房放量成交,业主回笼的资金去哪了?根据笔者观察,很大部分都回到楼市了。

前不久,笔者跟越秀地产的一位销冠有过一次长聊。他举例说,越秀地产在广州海珠区的高端项目琶洲南TOD,价格那么贵,但开盘以来一直畅销市场,去化率在所有在售的网红项目中名列前茅。他发现,至少2/3的业主是需要卖掉原来的旧房来筹措资金的。

在弱市的情况下,最能够看出一个产业的本质。笔者后来调查了其他几家龙头企业,发现改善型住宅项目,基本都存在换房的现象,根据房价高低不同,比例在五成至八成之间不等。这透露给我们一个重要信息,这两年房地产市场规模是在收缩,但并不是市场的需求不见了。而是国家在利用“有形之手”,引导整个行业持续降风险、去杠杆,说形象点就是给这个行业祛病除疴、排脓去毒。当市场消除了风险和泡沫,违法失信的企业被淘汰出局,行业才能重建秩序,产业才能恢复良性循环。从短期来看,市场规模是在收缩,但行业却变得更健康、更规范了。

二手房虽然放量成交,但卖房所得的资金大部分还是回到了楼市,并没有流失。与此同时,好房子建设催生的改善型需求,已经形成新的风口,并转化成推动市场回稳向好的强大动力。

这就好比一个人比以前是瘦了,但通过手术治疗和康复运动让身体恢复了健康和活力,意味着其可以活得寿命更长,生活品质更好,幸福感更强,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的贡献也更大。在病态的肥胖和健康的精瘦之间,到底哪个更好,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把尺子。

分化让开发商和业主更成熟理性

8月的楼市,仍处在传统销售淡季,市场的分化虽然增大了部分在售项目的去化压力,但同时,南方产业智库广州好房子畅销指数监测发现,像越秀琶洲南TOD、保利天瑞、白鹅潭悦府、龙湖御湖境、珠江天河壹品、招商林屿境、万科黄埔新城这类优质项目,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和其他综合优势,仍然在激烈的竞争中走俏市场,平均畅销指数接近90%。

大家知道,这段时间有关“资产缩水”的风言风语,在互联网上忽然增多。诸如“二手房跳水”“深圳龙悦居四期两室63的房子从720万暴跌到280万,业主欲哭无泪”“广州牛奶厂价格卷至3字头”,等等,里头当然不排除有“以偏盖全”或“挂牌打压”的现象,但一旦有人在互联网上炒作,就会有人听、有人信,误以为这代表的就是整个市场的大行情和大趋势。

但楼市,从来都不是这么简单。信息不够,往往导致决策失误。特别是当我们面对一个经历数年深度调整、正在努力将一些违法失信企业淘汰出局的市场,产业还在转型和试错中频繁颠簸、反复调节,市场变得异常分化,我们很难从一个局部市场或个别板块中获得的信息,去管窥整个市场的全貌。

分化,也意味着,楼市已经进入真正考验开发商和置业者专业眼光和判断力的新阶段。

一些开发商或商业机构,曾经用“黑铁时代”来形容当前房地产面临的严峻形势。笔者是不认同这种说法的。原因很简单,黑铁时代是古希腊神话体系中人类文明演化的最终阶段,按照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说法:该时代以人性的全面堕落为特征:劳动成为沉重负担,善恶交织却以邪恶主导,社会关系全面瓦解,暴力取代了原有的道德秩序。试想,我们直接把这些理论和说辞套在国内的房地产行业,会发生什么情况?可以说,张冠李戴、漏洞百出,还有点荒谬奇怪。

平心而论,近两年的国内楼市,虽然经历了从深度调整到反复波动、再到止跌回稳的转向,但与过去那个企业普遍靠高杠杆、高负债和高周转的“三高模式”来跑马圈地、野蛮生长的初始阶段相比,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不管从环境、秩序,还是从产品力和服务水平来看,都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产品力方面,一大批好房子项目的建设和热销,已经充分证明,市场的需求不仅还在,而且要求和档次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输赢亏赚,都是市场的常态现象。市场在回稳向新中走向分化,则让企业家和业主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分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上回望,这场楼市分化恰似一场成人礼。它让购房者明白:房子不再是闭眼买的彩票,而是需要精心计算的资产配置;置业不再是瞬间的冲动决策,而是贯穿人生的长期规划。

当市场褪去浮华,真正留下的,是那些懂得用理性丈量价值、用时间换取空间的成熟置业者。这或许就是分化时代给予中国楼市最珍贵的礼物——一个更健康、更理性、更有韧性的市场生态。

南方+记者 冯善书

编辑 欧旭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