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城”长记②|古韵江城 何以焕发新风采?

南方+  2024-09-02 17:38

编者按

近年来,江城区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阳江市委“433”工作安排和区委“1338”工作要求,统筹县域高质量发展、城镇提能升级、和美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全力做好“五个抓”,推动全区“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为探究总结该区在文化、民生和人居环境等方面发展现状和经验做法,即日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阳江记者站与江城区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百千万“城”长记》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04:45

百千万“城”长记②|古韵江城 何以焕发新风采?

“古韵江城真秀美,文化古街区,历史底蕴厚,‘江南水乡’靓到飞,网红打卡点,融合文商旅……”夜幕降临,阳江市江城区南恩街道西濑风情景区一号公园传来朗朗上口的阳江特色白榄,轻轻拂过街坊的心田。非遗传承人林良富在台上激情献唱,现场观众跟着节奏打拍子,充斥着温馨欢乐的氛围。

每逢重要传统节日,江城区宣传文化系统便会在社区、广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组织开展文化系列活动,彰显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这是江城区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的一个缩影。

领略阳江风光,感受当地文化,第一站当然首选江城。江城区(古称“鼍城”)拥有13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面积434.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7.97万人。雄踞阳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贸中心的江城区,正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城实践新篇章。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江城区宣传文化部门和各镇(街道)将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阳江市委“433”工作安排和区委“1338”工作要求的实际行动,出台了《文化江城建设实施方案 (2022—2025年)》,策划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整合了一批批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条条“让外地人难忘,让本地人留住乡愁”的特色路线和街区,增加城乡文化供给,提振干部群众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精气神。

盯发展之需 历史老街添活力

为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江城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千年古城的建设保护工作,这两年,先后建设了阳江市第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南恩路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了“鼍城行大运”旅游体验线路等。通过多方面的实际行动,让优秀文化得以世代传承。

如何守正创新,留住城市的“根”和“乡愁”?西濑风情街的改造探索为漠阳江畔的这座千年古城蹚出一条新路。

都说阳江人的情怀在老街。去年春节,让市民游客最难忘的市区“新晋网红景点”莫过于“西濑水乡”。在此前报道中,笔者探索过这“无意”蹿红的景点打造背后,是西濑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实施,是江城区委、区政府全力做好文化街区保护工作,激活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重要举措。

链接

南方观察|阳江西濑水乡一夜“出圈”,历史街区改造何以守住“文脉”和“乡愁”?

古韵新风,文化江城。而今年春节,阳江市民最大的热点之一,当之无愧是被重新激活的“鼍城行大运”传统民俗活动和在老街区举行的阳江民俗巡游健步行活动,“九街十二巷”唤醒阳江人的老记忆,“人挤人”的老街让年味更加浓郁。

“‘鼍城行大运’旅游体验线路打造项目共细分为十大节点、302处改造点,跨越三个社区,穿越14条街巷,覆盖总长度2.2公里。”城南街道负责人道出了改造工程的庞大与不易。该线路起于阳江学宫,终于卜巷街,改造项目包括美化、亮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知识化等,是现代和历史的结合,是传统和科技的结合。

一条线路看尽古城风景。“鼍城行大运”旅游体验线路的打造,江城区委、区政府花了不少心思,前后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相关部门组成专门评审组对改造项目进行研究评估,形成评议综合意见再去实施。实施过程中面对街坊的不理解,街道干部挨家挨户去沟通协调……

该路线的成功打造,不仅是江城春节文化惠民工作,更是赓续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去年6月初,省政府公布第四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兼备市井气息和文化底蕴的江城区南恩路历史文化街区榜上有名。秉持着“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去年7月起,江城区委、区政府部署对太傅路、渔洲路、河堤路进行连片改造项目,以“一街一河堤九街十二巷”为主要景观,串联起整个改造的空间布局,加强周边街区的联动和合作,打造富有江城特色的新名片,让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据了解,目前江城区还在努力策划完善“鼍城行大运”体验路线,延续“九街十二巷”的历史风貌,串联起太傅路、河堤路、渔洲路的历史景点、名人故事并融合党建、历史、文化等资源,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参与。

为群众之盼 传统民俗焕新彩

“咚咚!呦呵!”每逢农历五月初一到初五,漠阳江上便锣鼓震天,“游龙”似箭,一艘艘龙舟伴着号子声劈波斩浪。

“扒的是龙舟,拼的是精神!”数百年来,江城逆水龙舟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全国独树一帜,2013年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着眼于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依托“逆水赛龙舟”这张省级非遗名片,时隔7年,江城区委、区政府于2023年再次举办逆水龙舟赛,在深挖端午龙舟文化的基础上,将地方民俗、文旅商活动、龙舟竞渡、龙舟文化教育传承等紧融在一起,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期盼。

据统计,去年端午期间,系列活动的主现场到场观光人流量累计超30万人次,各直播平台观众收看达610多万人次。2024年的龙舟赛还恢复了“头艄”特色,现场盛况空前,赢得群众的好评连连。

华灯初上,“牛郎”与“织女”船上相会,浪漫的七夕节日气氛淋漓尽致。2023年七夕期间,江城区委宣传部等部门精心策划了古风集市、交友联谊、公益摄影、汉服表演及河灯祈福等活动,通过“节庆+旅游+文化”的创新模式,激发区域发展潜力,促进经济与文化深度融合,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连续三天的七夕主题系列活动,整个西濑风情景区人流量超过20万人次,在七夕当天更是近9万人次。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一系列开在家门口的“传统文化盛宴”在江城人民眼里,早已习以为常。

锣鼓声喧,舞狮纳福,舞龙舞狮表演习俗是江城宝贵的文化财富。今年的春节哪里年味足?肯定要数南恩路至河堤一带的老街区。伴着今年春节期间“非遗过大年——阳江民俗巡游健步行”活动开展,龙型花车、高凉文化、汉服风筝、疍家婚俗等民俗表演精彩绝伦,127个文化惠民活动为市民带来丰盛的“文化大餐”。这里不仅年味十足,更成为了展示江城文化底蕴、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无论是龙舟竞渡的激情澎湃,七夕佳节的浪漫温馨,还是春节民俗巡游的热闹非凡,都是对“群众之盼”的积极响应与满足。一个个活动的精心组织策划,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走得进,让珍贵的文脉得以赓续。

聚多方之力 文化整理显成效

江城区一直致力于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品牌,注重以文润民、以文化人、以文兴业, 留住了文化艺术之乡的“根”与“魂”。

除了极具阳江特色的文化活动外,江城区宣传文化部门对历史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更是狠下功夫。先后编撰、出版了《江城漆艺》《江城非遗》等具有可读性的文化书籍,今年6月,由江城区委宣传部编辑出版的《江城逆水龙舟》正式首发,成为推进漠阳文化整理的又一新成果。

然而,《江城逆水龙舟》的编撰出版也不是一件易事。

“在编撰过程中,我们深入社区,走进龙舟训练基地,走访与江城龙舟相关联的各种人物,与他们反复商讨,达成共识。在形式上,采用了大量的历史图片与文字相互映衬,力求图文并茂,雅俗共赏。”该书有关编委回忆道。

庆幸的是,在时间有限、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该书的编撰得到了有关部门、单位和广大龙舟运动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有知名文史学者陈慎光、李代文、陈计会等专家,以及非遗传承人谭进华、周世赏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信息。还有著名摄影家马文荣、曾林开、梁文栋、袁丹心等提供了大量照片,社会各界力量多方协同。

在印刷出版之前,江城区委宣传部再次组织精干力量反复梳理,弥补疏漏,消除瑕疵,充实图文,力求让此书更具可读性、权威性。

“江城区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画面带来的视觉盛宴,更能深刻体会到江城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和韵味。”谈及揽获“我们的向往”第三届新华网短视频大赛铜奖、中国武隆·金树国际纪录片周暨2023行业电视荣誉盛典宣传片优秀作品的原创文化形象宣传片《文化江城》时,江城区委宣传部负责人坦言,江城区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片中把江城书法艺术、漆画艺术、奇石根雕、龙舟竞渡、渔歌对唱、重阳放鸢等各具特色的文化风情都展示出来了,希望观众从中尽情领略漠水鼍城的魅力。

此外,江城区还发动知名歌手、音乐爱好者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和地方文化特色,创作区之歌、镇之歌、村之歌,先后推出《我的家乡》《江城谣》《赛龙舟》《诗画南恩》《家在双捷》《对岸家乡》《中兴之洲》等20多首歌曲,唱响漠阳大地高质量发展的昂扬旋律。

促基层之治 广袤乡村现新貌

基层文化建设的广度和牢度,决定了文化强区建设的宽度和高度。把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江城区各镇(街道)党员干部持续发力,通过接地气、有人气的活动形式,促进乡村振兴文明新风建设。

8月25日,“悦动新乡村 唱响百千万”2024广东乡村歌手大赛阳江(江城)赛区选拔赛落下帷幕。农民、维修工、大学生……来自不同镇(街道)的音乐爱好者成为乡村文化展演的绝对主角,在村歌创作中“破壁出圈”,为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文化活动“火”出圈,这不是首次。在今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4年全国春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中,双捷镇乐安村成功入选,苗族小寨特色文化正式走向全国舞台,展现乡村新面貌。

此外,为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底举办的江城区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同样吸引众多群众参与。还有城西街道举办的群众体育文化艺术节、岗列街道举办的第八届体育节暨第十五届“岗列杯”(首届村BA)男子篮球赛等,以赛代训、以赛引才、以赛育才,一项项成绩书写出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事业同频共振的浓墨重彩。

秉持着群众是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理念,南恩街道和城南街道分别举办首届邻里节,点燃老街生活“烟火气息”,绘制出一幅村民与发展文化力量齐头并进的崭新画卷。

2023年11月,“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埠场镇那蓬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依托国画大师关山月故居旅游文化基地,擦亮名人故居招牌的同时,该村把民主法治建设与乡村基层治理紧密融合,形成了“村级法治宣传阵地活跃、法治教育活动有声有色、法治文化氛围浓厚”的新格局。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越来越足,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村容村貌的变化越来越大……

江,是这片漠阳大地的纽带。城,是这片热土的符号和桥梁。

江城,有着独特的漠阳文化,在代代相传中呈现欣欣向荣的可喜态势,织就了一条忘不掉、拆不散的文化纽带。一条条精品路线的推出,一个个示范景区的呈现,无不展示出江城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新成果。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江城正以逆水赛龙舟的气概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以赶海弄潮的勇气奋力突围,力争上游,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策划:陈伟荣 黄韬炜

统筹:杨广恒 巫雅柠

撰文:巫雅柠 沙子恒

海报:陈凤

往期报道

百千万“城”长记①|江城区人居环境整治“净”行时

编辑 何嘉琪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