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城”长记①|江城区人居环境整治“净”行时

作者 巫雅柠;关巧明;黄林 2024-07-25 18:34

编者按

近年来,江城区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阳江市委“433”工作安排和区委“1338”工作要求,统筹县域高质量发展、城镇提能升级、和美乡村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全力做好“五个抓”,推动全区“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为探究总结该区在文化、民生和人居环境等方面发展现状和经验做法,即日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阳江记者站与江城区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百千万“城”长记》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眼下,干净整洁的道路,粉刷一新的墙面,郁郁葱葱的绿植,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在城北街道南排村,党员干部带队清理村巷道等卫生死角;在中洲街道西岸村,一块块绿油油的花菜在小菜园里整齐排列,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打造出一个个“四小园”,为村民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

近几年,江城区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江城生态建设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对人居环境方面的短板弱项持续开展整治提升。各镇(街道)积极响应,以开展人居环境“大起底”行动为小切口,带动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开展,力促乡村向“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转变。

找差距、补短板。在小有成效的同时,也要直面其中存在问题。6月19日召开的江城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强调,全区上下始终要保持“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忧患意识,切实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直面问题、躬身入局。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近年来,江城区委书记李仕鹏、区长梁小昌时常到各镇(街道)、典型村调研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强调要在保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阶段性成果的前提下,查找不足、补齐短板,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及整治水平。

共绘“一张图”,突出问题整改

按照“全域推进、全域整治、全域提升”的思路,江城区2024年4月制定《阳江市江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行动工作方案》,以“百千万工程”、“512”行动为抓手,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切入点,掀起打造整洁卫生、环境优美、舒适宜居的人居环境热潮,推进农村环境再提升、展新颜。

为实现“地毯式”、全覆盖的“大起底”,方案明确各镇(街道)、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实行网格管理制度,扎实开展整治工作,指导2023和2024年典型村落实“一村一方案”。

结合各村实际,以自然村为单位,江城区还全面梳理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问题清单,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分阶段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时完善考核奖惩制度,组织召开专题推进会,定期通报整改进度较慢的反面典型案例,倒逼责任落实和工作推进。目前,已对5个进度较慢的村党支部书记及镇(街道)分管领导进行约谈。

如何实现由“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

江城区通过查阅台账资料、走访整改现场等方式推动督导常态化,促进各类问题真改实改。按照“一边整治、一边宣传、一边引导”的工作思路,广泛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中,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另外,城西、城东、城南、城北等街道探索实行“党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志愿者”等机制模式,党群聚合力,改变“干部干,群众看”的“独角戏”现象。

为突出问题整改,强化整治质量,江城区还督促各镇(街道)以图文形式每天汇总环境整治开展情况,实行环境整治工作成效信息材料周报制,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打造工作亮点。加大环境整治工作督查力度,对2023和2024年度典型村按照“好”“中”“差”三类标准实施分类指导,每半月对各镇(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通报一次,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拧紧“一股绳”,狠抓薄弱环节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江城区正加快乡村绿化建设,以“四小园”建设为“小切口”,推动着乡村风貌的“大提升”,用“绣花功夫”点缀绿美乡村新画卷,让广大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为推动村庄绿化美化提升,城东街道在“四旁”“五边”处种满了秋枫、紫花风铃等树苗,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树花木等开展庭院、村庄绿化。如今,随垌和奕垌两村已建设了2家美丽庭院,拟申报省“美丽庭院”。

近期,走进岗列街道,目之所及都是党员干部、志愿者、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身影。以认管“四小园”、悬挂树苗认捐牌等系列活动为契机,岗列街道广泛开展种树植绿专项行动,吸引乡贤、村民、学生及家长近1万人参与绿美庭院、绿美小区、绿美学校等建设。

进一步强化宣传发动,江城区各镇(街道)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大喇叭广播等传统手段,创新运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加强村庄清洁行动的宣传,走家入户派发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充分用好“美丽庭院”“清洁文明户”等评比,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区共发放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宣传材料2.3万份,开展义务植树372场次、参与人员1.1万人次,建设和修葺村庄“四小园”256个,种植树木超4.6万棵。

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黑臭水体整治方面,近年来,白沙街道共新建污水处理池48座,覆盖42条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100%;岗列街道刚完工的岗列村委会军下村黑臭水体整治初步见效,污水管、雨水管铺设现已完成并接入市政管网……同时,各镇(街道)持续加强水域环境卫生保洁,对河道沟渠、水塘的漂浮物及周边垃圾进行清理。

覆盖“一张网”,聚焦乡村治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半途而废,要持续发力,常抓不懈,长治长效。”埠场镇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该镇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与相关企业、学校等社会力量对接,打好“村域一吹哨、力量就报到”组合拳,并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新时代文明志愿实践相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清理了杂草垃圾,平整了地面,清除了杂乱的电线杆并安装了视频监控,约2000平方米的闲置地‘变身’综合性公园。”中洲街道麻布演村村民激动地说。

人心齐,泰山移。为了有效盘活大园村闲置用地,提升人居环境整体风貌,麻布演村采取“经联社+企业(社会力量)+村民”筹资模式,将闲置地打造成集停车、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目前,麻布演村已筹资30多万元用于建设大园村智慧停车场项目。

“120分可以换一瓶洗洁精,170分可以换一瓶沐浴露……”城西街道阮西村作为阳江市乡村治理“积分制”14个试点村之一,村民们争相参加乡村治理活动攒取积分,该管理模式成功激活了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让乡村治理真正“活”了起来。

在岗列街道,针对整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盲点,把脉问诊、对症下药,进一步明确整治范围、工作要求、整治时限、整治成效。将街道9条村进行分类分批培塑,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进行重点打造提升,对单项问题突出的行政村进行重点综合整治。

同时,城东街道通过建立长效奖惩机制和建立长效的自查自纠考评机制,对随垌村、奕垌村的20条自然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自查自评行动;南恩街道以“强拆除、重清理、常保洁”为抓手,将整治内容划分沿路整治、村内整治、巩固提升3个阶段;双捷镇通过树立典型,打造乡村振兴“榜样点”……

目前,江城区各镇(街道)正紧盯各村在乡村治理中的薄弱环节,不断创新模式举措,聚焦改善人居环境。据统计,截至7月上旬,全区共发动约2.7万人次,出动机械设备1500多台次,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1.8万处,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330多处,规整“三线”120处,清理整治农村破旧泥砖房534座,整治生活污水、水体污染事件70宗。

【策划】陈伟荣 黄韬炜

【统筹】杨广恒 巫雅柠

【采写】巫雅柠 黄林

【海报】陈凤

【图片】江城融媒 关巧明

编辑 李杰伦 伍青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