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来自全省各地的高校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茂名市镇村一线,进行社会调研。目前与高州结对的项目有206个,预计有超过180支队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行走在乡村振兴一线。
从走读调研到直播带货,从公益支教到乡村规划,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今天,我们听听他们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故事!
为青年大学生实践团的青春力量打CALL!(可多选)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暑期实践团队:人工智能来到柏桥村 茂名super学长联盟:联动茂名,服务乡村 广东科技学院佳“偶”匠心突击队:让家乡木偶戏走出去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接“荔”拼搏实践团队:坚守乡村,师心炽热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渔你同行”突击队:渔网小镇,活力迸发 中山大学国翻院、微电子学院联合实践团:古树荔枝 历久回甘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绿色守护者实践团:绿美乡村,我们在行动 提交
◎人工智能来到柏桥村
讲述: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暑期实践团队
实践目的地: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
机器狗引发群众好奇,纷纷拍照。
机器狗引发群众好奇,纷纷拍照。
7月15-17日,团队一行来到柏桥村。这次我们主要是想用人工智能来探索解决村民关注的荔枝龙眼估产难的问题。
一进到贡园门口,学院王久珂教授带的机器狗就吸引了一众村民的关注。不少村民都好奇这个机器狗能干些啥。
这次实践之前,我们就跟柏桥村进行过前期调研,了解到村民十分关注荔枝龙眼的估产问题。之前村民用无人机勘察,但由于果园林木密集、果树枝叶高大等问题,无人机只能看到全貌,对于细节之处效果不明显。
或许机器狗可以弥补无人机的劣势?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团队开启了首次将人工智能用在农业产业方面的探索实践。
机器狗里面的软件算法是我们自己研发的。现在机器狗可以躲避障碍,自己在迷宫里找出口等。功能上还可以让机器狗在危险环境里面搬东西或巡逻,机器狗身上能够安装机械臂,能够用机械臂来完成一些更复杂的操作。
走进龙眼树林里,我们通过指令让机器狗走到龙眼树下,通过机器狗拍摄不同角度的果树照片,用AI算法去识别龙眼数目,从而计算这棵树的产量。
因为果园里面都是土地,地面起伏不平,机器狗的优势就显示出来。它比小车的越野能力强多了,而且狗身上能搭载很多装备,比如相机进行拍摄等。看到机器狗亦步亦趋,在林子里穿行,村民们又惊又喜,还不停赞感叹:“人工智能好厉害!”
实践团的同学们也感慨良多。泰国留学生黄文泰说,实践中让我们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调整思路。希望项目实验成功,能给果农更多的帮助。来自高州本地的李其科看到乡村变化斐然和村民的热情,希望不断探索改进技术让人工智能更好地帮助果农,未来为家乡建设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王教授说,从我们目前采集的数据来看,机器狗估产还是可行的,但是精度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会利用暑假来进一步研发算法。
◎联动茂名,服务乡村
讲述人:茂名super学长联盟发起人谢博然
实践地:茂名高州市曹江镇
接受支教的孩子们谈感受。
接受支教的孩子们谈感受。
7月16日,我们为中山大学国翻、微电的三下乡支教活动捐赠了一批物资。包括为曹江镇两户村民捐赠了米面粮油,为曹江中学捐赠了500册书籍和体育用品,同时也积极和社区街道的精神文明实践站合作,进行公益讲座。
我妈妈是茂名人,我小学在茂名读书,我对这片土地有深厚感情。从乡村走出来,我深知很多学生们在求学、就业路上的迷茫和无措。于是,我想着能否在假期的时间将茂名本土的优秀大学生们组织起来,去举办一些公益讲座,组织一些捐赠活动,为家乡建设贡献我们一部分的力量,反哺家乡教育和公益事业。
本着回馈家乡教育,发扬好心茂名精神的初心,我联合茂名一中2022届学生会会长,并汇聚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20余所高校的40位学长学姐成立联盟,只为帮助家乡的学弟学妹们提高学习成绩,打破信息壁垒。
我们聚合本地优秀学子精心建立起一套专业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立志打造一个融合学业综合规划、家庭教育研究的家庭式朋辈互助成长平台。希望我们的行为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和力量关注到茂名的教育事业,也希望每一位茂名学生能在学业上减少一份迷茫,增添一份坚定,越走越远。
◎让家乡木偶戏走出去
讲述: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佳“偶”匠心突击队领队欧宇欣
实践目的地: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
学院跟学高州木偶戏技巧。
学院跟学高州木偶戏技巧。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高州人,木偶戏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时候,每当村里有木偶戏表演,我总是兴奋不已。记得那时,村里的广场上,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孩子们则在外围追逐打闹,热闹非凡。木偶戏的表演者们通过灵活的手指,让那些色彩斑斓的木偶仿佛有了生命,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那时候,我常常被那些栩栩如生的木偶和它们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仿佛自己也成为了故事中的一员。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木偶戏的理解也逐渐深入。我意识到,木偶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高州人的历史、信仰和情感。每一个木偶背后,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木偶戏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段唱腔,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
现在,当我再次观看木偶戏,我更加注重的是它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木偶戏,让它成为链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成为传承和弘扬高州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此次实践期间,团队自创了《胡国纲故事》木偶戏剧本,这不仅是对传统木偶戏的一种致敬,更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我们以小品的形式,用粤语讲述故事,使得这一非遗文化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和语言习惯。这种创新不仅保留了木偶戏的传统魅力,更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坚守乡村,师心炽热
讲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接“荔”拼搏实践团队
实践目的地:高州市大井镇木广垌学校
大家倾听赖家文老师的教学故事。
大家倾听赖家文老师的教学故事。
走进木广垌学校,简单的校舍和纯朴的学生们构成了一幅简单而温暖的画面。学校退休老师赖家文面对我们,侃侃而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而有力,整个人散发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在木广垌村,四代人在赖老师的教导下茁壮成长,他们带着赖老师赋予的智慧和力量,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但都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与赖老师的交流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他对木广垌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退休后的他并未选择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在劳作之余,他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作词、作曲、写诗的创作中。每个作品都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当我们聆听他的《桂味荔枝第一乡》《桂味荔枝情歌》和《爱在家乡》等诗文时,仿佛能看到那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和人们幸福的笑容。
这次采访让我们深受触动。赖老师用自己的坚守,为乡村的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灯塔,用文字的力量滋养着这片土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将勇敢地担当起社会责任,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回报生我养我的家乡。
◎渔网小镇,活力迸发
讲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渔你同行”突击队
实践目的地:高州市石鼓镇
渔网小镇。
渔网小镇。
石鼓渔网街,见证了渔网产业从家庭作坊到机械化生产的蝶变历程。从家庭作坊的纯手工操作,到尼龙丝、锦纶丝带来的原料革新,再到织网机的普及与机械化生产的到来,石鼓渔网产业历经风雨,却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尤其是当我看到在渔网街上年轻的经营者们,他们不仅继承了前辈们的精湛技艺,更在机械化生产的浪潮中不断创新,为这一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让我深感震撼,也更加坚信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在与渔网街商户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传承,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待与信心。他们告诉我,尽管机械化生产提高了效率,但手工编织的渔网依然因其独特的质感和耐用性而备受青睐。这种对品质的坚持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让青年人对石鼓渔网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九天的实践,也激发了我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与决心。希望将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同时,他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来,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古树荔枝 历久回甘
讲述: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实践团
实践目的地:高州市根子镇贡园
“一骑红尘妃子笑,原是茂名荔枝来。”走进根子贡院,一片绿意扑面而来。古荔枝树,虬枝峥嵘、亭亭如盖、形态各异,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根子贡园古树参天。
根子贡园古树参天。
入园是迎客荔,随后荔王、仙女散花、千手观音、天伦之乐……每棵树都有名字,渊源各不相同,却都很有趣,都承载着祝福和希望,形态各异的古荔树似在诉说自己的故事。
原以为这些树都已到暮年,有的树干几近完全中空。但讲解老师介绍每一棵树都开花结果,古树结的果子越来越清甜,且每年都会拍卖采摘权,价格甚高。这着实让我们大为震惊,并戏称这些树“年薪百万”。
为了保护古树,工作人员会用水泥为古树制作“假肢”作支撑,远看像是树自己长出来似的。而实际上,也确有“假肢”已融入本体,共生共育。古荔树是活的,它年迈但积极,舒展而且顽强。
古树见证了乡村的蝶变,是村里最宝贵的财富。如今我们走过荔园,感受荔枝之乡的历史文化氛围,并抱有同样坚定的信念,相信活动的荔枝产业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活力。
◎绿美乡村,我们在行动
讲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绿色守护者”实践团
实践目的地:高州市马贵镇
队员走村入户了解村民情况。
队员走村入户了解村民情况。
我们团队均来自于环境学院,以“环保宣传长绿意、‘两山’飞入马贵城”为主题。结合所学专业所长,原创设计了三款环保宣传海报,通过广场宣讲、入户拉家常、进校“大手牵小手”等方式,提升村镇居民的环保意识,为绿美乡村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同时,在镇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团队通过拍摄马贵镇独有的地势地貌、气象条件等,并结合成员原创的创意转场,拍摄一部马贵镇旅游宣传片,助推马贵镇文旅产业发展。
了解到马贵镇乡村绿化绿植管护的需求,我们积极配合相关活动,并计划拍摄植树造林主题科教片,目前已经在打磨中。我们还通过调查问卷,了解镇村居民对生活附近污水的生成、排放、处理等的了解程度,满意度及改进意见。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责无旁贷。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切实改善村镇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态环保意识,做到全民环保,这也正是我们的工作的意义。
7月19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A02版。
7月19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A02版。
相关链接:
全省700多个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暑期奔赴茂名:投身火热实践,唱响“青春之歌”
【撰文】叶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