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骄阳,万物竞茂。生机盎然的荔枝之乡茂名,迎来全省近900个青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火热实践。各高校师生走进一个个镇村,走读调研、直播带货、公益支教……一幅激荡着青春力量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目前全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与高州结对的项目有206个,预计有超过180支队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助力高州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团高州市委学少部部长谢森宇说,“我们做好服务和安全保障工作的同时,欢迎广大青年学子投身基层实践,为高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搭建阵地
深化校地合作
7月2日,团高州市委在高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高州工作站揭牌仪式。工作站内设有会议室、各类功能室及办公场所,为各大高校青年大学生及“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到高州开展活动提供便利。
团高州市委员会书记曹铸刚说,工作站是高州为高校突击队打造的专属工作阵地,用于联络、支持和保障突击队团队更好地开展“百千万工程”实践服务活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成效,推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提质增效,为高州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据了解,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以下简称“突击队行动”)由团省委牵头实施,以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原则,以县镇村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引领南粤学子组建青年突击队深入服务基层。
突击队行动也是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简称“双百行动”)的重要部分,并纳入2024年“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作为“大抓社会力量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7月10日,共有230多所省内外的高校、中职技工学校参与突击队行动,已线上配对12580支突击队。
体验农村生活,进行经济政策宣讲,了解农村经济生态……7月16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24年暑假“走进社会”广东乡村振兴发展调研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一行100余名师生走进根子镇柏桥村、元坝村及长坡镇,围绕农村经济形态进行入户问卷调研。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入户开展问卷调查。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入户开展问卷调查。
这是中大岭南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第一次来到高州。岭南学院聚焦经济学科建设,暑假“走进社会”是该学院本科生培养的必修课程。柏桥村调研小组学生黄翰雯说:“以荔枝为主导产业的柏桥村里,龙眼荔枝合作社、大唐荔乡荔枝批发零售中心等推动了荔枝产业链的完善,柏桥讲堂吸引了人才并促进经验交流,村子里展现出一派火热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去年8月,按照省“双百行动”部署,中山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与高州市结对共建。近一年来,中山大学和省农科院围绕决策咨询、医疗提升、文化振兴、教育发展、产业挖潜等领域深入高州开展帮扶共建,在提升高州文教软实力上下功夫、在增强高州科技医疗硬本领上做文章、在推动高州农业挖潜力上求突破。
今年7月15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高州市人民医院长坡分院举行健康卫士工作站及社会实践(健康科普)基地挂牌仪式。该基地作为中山大学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开展结对帮扶项目活动的重要抓手,把专业前沿的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带到高州,在高州市开展全人群健康促进活动,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中山大学以帮扶共建项目为目标、以专业教师为核心、以突击队行动为抓手,围绕五个领域,组建31支师生技术服务团队赴高州开展服务工作,为高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中山大学“双百行动”驻高州服务队负责人说。
专业赋能
在乡村实践中大放光彩
暑假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最佳时机。暑期社会实践就是一堂生动的课堂,带学生们走出象牙塔,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躬身实践的飞跃,在学生各显其能,在实践中大放异彩。
走进石仔岭街道陈大岭村,村民农房的外立面添了一抹鲜红,格外醒目。这是岭南师范学院“胜羽”突击队以传统剪纸艺术与墙绘结合的方式,绘制的“绘红色之路,展革命精神”主题墙绘。陈大岭村村民看到墙绘后都纷纷竖起拇指,“这些娃娃有想法,墙绘让村子更漂亮了”。
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突击队发挥所学专长,投身乡村现代化建设,把作业写在了乡村振兴的火热一线。
“今年,茂名深入实施突击队行动,聚焦‘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乡村教育、科技助农、农产品文创、乡村彩绘、绿美乡村、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社会实践活动,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团茂名市委相关负责人说,依托“百千万校地通”小程序成功对接项目887个,共717支队伍6000多名青年大学生奔赴茂名市镇村一线。
广东科技学院“桂荔潭”助农实践突击队一行23名队员在潭头镇开展助推乡村振兴相关活动。“桂荔潭”突击队通过走访调研、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短视频制作与助农直播的形式,推介潭头镇的迟熟桂味荔枝、丝苗米等,助力写好潭头镇“土特产”文章。
“手指被生锈的铁钉扎破了怎么办?”“辣条好香能不能多吃?”……近日,广东医科大学红锋学生党员实践服务队到大井镇清垌村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健康之道护未来”的医学义教活动,为村里青少年讲解了关于安全隐患及防范策略、食品卫生安全、急救知识等常用知识。讲解队员通过一次次提问奖励,吸引在场小观众争先回答,再加以科普讲解,寓教于乐,大家都收获满满。
时下高州储良龙眼新鲜上市。7月16日,湛江科技学院乡约高凉实践团为分界镇储良村捐赠一系列储良龙眼专属IP、文创及包装。乡约高凉实践团结合自身专业所学,聚焦龙眼产业及特性,深入挖掘高州优秀地域文化,创新设计了一套茂名储良龙眼IP形象-桂小润、一套储良龙眼文创、一套储良龙眼全新包装,推动构建茂名龙眼品牌,助力高州“百千万工程”。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绿色守护者”实践队奔赴马贵镇,开启乡村绿美筑梦之行。该团队聚焦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调研、巡河护河、绿植管护、生态文明理念宣讲等项目,期待用专业所长,服务地方所需,赋能绿美乡村生态建设。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团委副书记卢谷说,今年学校组织了110支大学生突击队与乡镇结对,让青年学生通过科技服务、支教和文化宣传等方式,将先进知识和新理念带入乡村,弘扬乡风文明风尚,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大思政课
学思践悟铸魂育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随着突击队深入各地乡村,高校将思政大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乡村振兴一线,打造出一堂堂带有“泥土味”的思政实践课,让学生们在学思践悟中,形成启智润心的育人整体氛围。
石鼓镇是高州有名的“渔网小镇”。小渔网编织起家家户户发家致富的幸福密码,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渔网街上,传统的手工织网与机械生产,让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渔你同行三下乡实践团近距离感受乡村产业振兴。
“这里既有来自祖辈的传承,也有年轻一代看好其潜力的投入。目前渔网小镇正在打造,电商带货为小镇交易方式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小镇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渔你同行三下乡实践团欧阳铭至说。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接“荔”拼搏实践团走进大井镇木广垌村,了解到退休老教师赖家文为家乡荔枝作诗词的故事后,深深感悟到一抹荔枝红凝结了多少木广垌人浓浓的乡情。“荔枝不仅承载着木广垌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无限憧憬,也寄托了木广垌人对于建设美好家乡的深切情愫。”接“荔”拼搏实践团学生余永飞说。
这个暑假,返乡实践、反哺桑梓的实践故事,在高州大地绽放光彩。广东科技学院佳“偶”匠心突击队领队欧宇欣是高州人,打小听高州木偶戏长大。这次她带着同学走进高州市木偶戏传习所,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木偶戏。“每一个木偶都有生命,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次看到了很多创新剧种,是高州木偶戏生命的延展。希望我也能将对木偶戏的热爱和理解,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力量。”欧宇欣说。
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中重要一环,既是大学生增知识、长才干、受教育的途径,也是大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桥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把校园所学理论知识与乡村振兴实践相印证,同时运用所学为乡村振兴发展建言献策,实现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紧密结合,厚植家国情怀。”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团委书记岳美琴说。
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在服务乡土中增长本领,在一线调研中拓宽视野……在短短的暑假生活里,全省各高校大学生在高凉大地且行且思,读“基层”书,直面“土”问题,在走村入户中学习社会实践这本“无字”书。
“实践期满的他们,将总结分析所见所得,为高州发展注入青春力量。”一名突击队带队老师说。接下来,也将有更多的实践团队涌入高州,用脚步丈量乡村一线,锤炼本领,增长才干。
微评:
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在充满活力的盛夏,高凉大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全省近900个青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他们带着知识和热情,投身于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为这片荔枝之乡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走读调研到直播带货,从公益支教到乡村规划,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行动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场青春与智慧的盛宴。他们的参与,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在实践中,大学生们充分发挥所学专长,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从荔枝产业链的完善到龙眼产业的品牌建设,从健康科普到文化传承,他们的智慧和热情在乡村一线大放光彩。
在服务乡土中增长本领,把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实践活动还成为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乡村振兴一线,大学生们学思践悟,形成了启智润心的育人整体氛围。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服务中思考,将理论知识与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
当然,工作站的建立、校地合作的深化,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丰富活动,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路径,还可将社会实践与学生择业就业相结合,进一步探索“实习—社会实践—就业”培养模式,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助力学生就业、择业,让人才留下来,扎根下去。
乡村振兴,青年先行。我们相信,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广袤大地上拓宽视野,且行且思,未来,他们会为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智慧与力量。
【撰文】叶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