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徐鹏:跨越从“1到100”的创业“死亡谷”|才聚高新④

作者 蔡沚彦 2025-04-01 17:20

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合成生物学和智能控制实验室里,化学工程系教授徐鹏正指导学生研究生物过程。在他看来,与计算机语言和机器智能不同,生物体是一个可以自我复制、自我修复、具有适应性和进化性的系统,“是非常酷的研究。”

三年半前,这位河南籍学者带着合成生物学相关研究成果落户汕头高新区。如今的他身兼教授与创业者双重身份,成为汕头“产学研深度融合”战略的生动注脚。去年,徐鹏入选了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徐鹏。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教授徐鹏。

“我们做工程研究的终极目标,是让成果真正落地,转化为造福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接下来,徐鹏还将工作重心置于破解基础研究创新难题,计划推动大健康产业化项目落地。

汕头,这片洋溢着活力的创新热土,为研究者们搭建起了坚实的科研成果转化桥梁。谈及从学者到创业者的转变,他提到汕头的孵化政策是重要推手,“学校培养人才为主,而汕头提供的平台资源和政策支持,让我们有机会将研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这是产学研融合的最佳契机。”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徐鹏坦言,不同于在高校所做的“从0到1”的基础研究,产业落地是“从1到100”的过程。而按照著名的创业“死亡谷”理论,一个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在其发展的初期,都会有一个风险极大的“死亡谷”阶段,这个时期创业的失败率是最高的。这也意味着创新生态体系要素之间需更好地协调合作,以促进生物医药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

然而,对徐鹏来说,破局“创业死亡谷”,汕头的全方位支持让他充满信心,“从资金支持到市场资源,再到项目场地,政府的精准施策极大降低了创业风险。”他特别提到国家培育生物制造产业带来的机遇,“我们所研究的领域正逢风口,汕头的政策与产业布局让我们跃跃欲试。”

目前,徐鹏团队聚焦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等天然产物研发,褪黑素、紫檀芪、功能性油脂等产品已进入市场化前期。“在实验室构建菌株的微生物基因工程只是起点,后期还要进行市场调研、小试到中试等,往往需5至7年的时间。”他解释产业化的艰辛,但也有明确目标:尽快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蔡沚彦

相关阅读

拉曼追光者刘博:以“工夫茶精神”深耕精密仪器领域|才聚高新③

中国糖基组学开拓者王嵬:在侨乡热土逐梦“甜蜜事业”|才聚高新②

无线通信专家王志鹏:用技术反哺家乡“智慧生长”|才聚高新①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吴夏晴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