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越,再出发!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佛山发出 “再造一个新佛山”的总动员,全方位求新求变、求质求效。
作为佛山经济的顶梁柱,南海和顺德被寄予厚望。当两区先后站上GDP超4000亿元的新海拔之后,这份期望更增添了沉甸甸的分量。“二次创业”非简单追求经济总量翻番,而是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挣脱路径依赖,打破思维定势,重构发展逻辑。
今年以来,南海奋力建设人文经济示范区,顺德加快打造湾区人文经济典范,书写着佛山应对时代挑战的新实践。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万亿双星,向更高峰进发。
一
南顺竞合,是佛山“二次创业”征程的关键力量。2024年,继顺德之后,南海GDP突破4000亿元。这标志着佛山区域经济实力实现里程碑的跨越,也意味着两地更立体、更深层的较量全面展开。
南顺竞合,是佛山“二次创业”征程的关键力量。 戴嘉信摄
南顺竞合,是佛山“二次创业”征程的关键力量。 戴嘉信摄
这场竞争的核心,在于发展逻辑的根本转变——践行人文经济学、发展人文经济,成为这对全国百强区冠亚军组合,面向未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共同布局。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认为,“人文力即生产力”,本质是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能级,善用文化思想,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影响力、促进产业价值提升、打造城市精神品格。
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也提出,当物质条件积累到一定程度,不能再单纯追求经济体量上的翻倍,而要回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上来,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去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对南海而言,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正是要在产业规模之外,注入文化赋能的“质的内涵”,打破“重产业轻人文”的失衡。
对顺德,打造湾区人文经济典范,则重在用文化思维、跨界思维谋划未来,使城市兼具产业“筋骨”与人文“温度”。
两大经济强区在“以文促产,以文兴城”的道路上形成呼应,也是对破解佛山传统发展模式的率先作答。
佛山长期面临“成长隐痛”:工业化与城市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城、产、人、文协调发展亟待提升。
以人文经济学为突破口,壮大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吸引新人才,南顺正合力为佛山探索破题新路。
二
人文经济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南顺两地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实践路径。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南海与顺德在传统产业上积累了深厚的基础,如今的关键在于同步推进老产业巩固与新产业培育。而两地就此展开的探索也正在融入人文经济的基因。
顺德打造场景驱动,升级生态。 立足家电与装备制造根基,引导企业将人文关怀融入技术创新,贴合实际需求。美的工业机器人“上岗”,瑞德智能泳池、炒菜机器人量产,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区启动……这些创新源于对工业生产效率提升与生活便捷需求的深度洞察。
美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供图
美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供图
同时,顺德将“银发经济”作为突破口,鼓励企业通过智能适老化产品研发、养老场景解决方案输出,实现向“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模式转型,打开了银发经济超4万亿的市场蓝海。
南海超前布局,“雨林”繁茂。 南海产业升级呈现多元协同之势。奥克斯、正泰等百亿级项目落户,推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双轮驱动。在生物医药领域,以国资为纽带加速前沿技术产业化;在低空经济领域,着力构建产业生态,推动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两区路径各异,前者以国有资本和大项目强引领撬动资源集聚;后者将传统制造优势转化为场景解决方案能力,实现从“产品生产者”向“生态构建者”转变。
虽然路径各异,但内核相通:均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突破“低成本竞争”瓶颈,向“高附加值、高创新度、高生态韧性”的现代产业体系迈进。人文经济在此过程中,是指引方向、赋予温度的关键力量。
三
锚定城市人文价值的可持续变现,对流量进行深度转化,是南顺实践人文经济学的重要一步。 上半年,两地文旅火爆“出圈”。
“五一”期间,央视聚焦顺德均安“功夫龙舟”;青年演员担任形象大使引热议,游客量、旅游收入显著增长。在南海,“南海龙超”系列活动吸引巨大流量,获央媒高频关注;上半年游客接待量及收入再创新高。
“南海龙超”系列活动吸引巨大流量,获央媒高频关注。 戴嘉信摄
“南海龙超”系列活动吸引巨大流量,获央媒高频关注。 戴嘉信摄
发展文旅,不止于文旅。两地通过“演出+旅游”“赛事+美食”“艺术+乡村”等融合模式,全域全时全链条发力,高效转化游客停留时间为实际消费。
从爆红到长红,核心在于内容供给力、服务支撑力与产业承接转化力的协同。
对此,南海计划实施八大举措,举全区之力推进文旅融合,目标2025年底游客量、过夜游客量、旅游收入均增长超10%,构建全域文旅新态势。
立足于构建特色人文经济发展格局,顺德积极探索“文旅+农业”“文旅+科技”“文旅+体育”等跨界融合,将文化底蕴转化为全龄段可体验的文旅产品与生活方式。
同时,构建多元传播矩阵,强化“一日三餐都好吃、一年四季都好玩、一城百景都好逛”的城市形象辨识度。
2025中法文化之春·夏至音乐日在顺德大良举行。 良宣供图
2025中法文化之春·夏至音乐日在顺德大良举行。 良宣供图
从项目引流到场景消费再到产业增值,南顺不仅创造了亮眼数据,更探索出城市文旅深度发展的新范式。
四
敢饮头啖汤,闯关当先锋。当前,迈向世界级城市,成为两个经济大区的共同目标。
6月25日,南海在2025年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提出,要实现从岭南之南海,到中华之南海、世界之南海的跨越。
而就在两天前,顺德在“文旅融合”专题宣讲暨机关大讲堂上,也提出了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世界级制造业高地的设想。
谈旅游,说文化,关乎的却是城市未来,本质是一场关于城市发展的思维革命。
而世界级城市不是摩天大楼或500强企业的数量堆砌,而关乎一种获全球认可的城市气质与价值输出能力,是产业竞争力与人文感染力的深度融合。
它意味着城市拥有独特文化标识,能跨越国界引发共鸣——如水城之于威尼斯,时尚之于巴黎。南海的龙舟文化、顺德的美食文化,若能在全球舞台形成鲜明印记,便是其世界级魅力的体现。
说到底,世界级城市的本质,是在全球网络中占据独特价值节点:提供不可替代的产品与服务,输出被广泛认同的文化与生活方式,构建多元共生、资源汇聚的生态,吸引全球人才。
南海与顺德,将在这场思维革命中,重新定义城市的发展高度,不断打破“岭南一隅”地域局限,朝着这样的世界级愿景勇往直前。
策划:陈捷生 赵越
统筹:刘嘉麟
撰文:蒋晓敏 蓝志凌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