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5)上,方太“远洋级氮气保鲜技术”亮相,获得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颁发的“国际领先”认证。
冰箱产品在消费领域的普及任务早已完成,但其技术创新却已长期停滞。当下,大众对品质家居、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期待与日俱增,作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厨居场景中关键一环——“冰箱”也亟需在技术和体验层面升级焕新,而最重要的落足点,就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点:保鲜。
在氮气保鲜科技民用化技术攻坚过程中,方太面临着工业制氮设备微型化后效率与纯度难以维持、民用场景静音要求严苛、食材保鲜氮氧比要求差异大等难题。历时4年研究、通过系统转化和技术攻关,终于将2米高、半吨重的工业制氮设备缩小到2.5cm厚、2kg重,成功实现“把大象装进冰箱”。降噪问题上,通过改良设备内部结构、加装减振措施,将噪音降至图书馆级别的36dB以下,让静谧与效率同在。为了保障不同食材都能拥有最好的保鲜效果,方太联合上海海洋大学研究了上百种家庭常见食材,探索食材储鲜的“黄金氮氧比”,通过在冰箱产品主动制氮、精准控氧,有效地延长食材“黄金营养期”。
方太将远洋级储鲜技术成功转化至家用场景后,冰箱的作用不再是“保质不坏”,而是进阶为“更好地留存营养与风味”。这一技术突破,重新定义了冰箱的价值,推动冰箱行业从“容量竞赛、时长竞赛”转向“营养管理”的新赛道。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谢晶解析,氮气保鲜技术发展已逾百年,在远洋科考、洲际运输、城市冷链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同样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冰箱领域,这项技术的落地应用却还只有1年。这中间的“代际差”,主要就是因为工业制氮设备的“老大难”问题(体积大、噪音大、效率低)。方太冰箱团队实现了工业制氮机微型化,并与自己团队深度合作,通过大量对比实验、找到了适合家庭食材保鲜所需的“黄金氮氧比”,方太冰箱的这一技术突破,破解了冰箱行业百年未解的难题。
对此,代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为方太全球新一代高端全嵌冰箱颁发“国际领先”认证的专家——北京农学院食品与科学工程学院教授/北京食品学会副理事长艾启俊表示:方太氮气保鲜技术既是大型工业设备小型化应用于民用领域的典范、也是中国高端冰箱创新对世界保鲜技术迭代升级的越级领先,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实打实的体验升级,做到了科技普惠,科技为民。
南方+记者 姚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