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一到夏天,外界气温越高、雨水越大,暑邪、湿邪也就越来越强大。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渤提醒,暑为阳邪,耗气伤阴,且暑多夹湿,如果湿气,气血流通不畅,人就容易觉得疲乏、精神不振。因此,夏季也应注意趁“热”养生。
据介绍,夏季应注意作息规律,适当运动,睡好子午觉。杨医生提醒,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调节的最好方式,夏季白昼较长,中午适当休息可以让下午精神振奋,晚上入睡则不宜过晚。夏日要顺应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适当地减缓速度,并留有一定余地;业余时间可以听听音乐、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园散步、郊游,尽可能地让机体和精神获得充分放松。
夏天虽热,但也应注意饮食,切忌贪吃生冷寒凉。杨医生介绍,夏季气血多在体表,体内气血相对较弱。如果进食过于油腻,会加重胃肠负担,从而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生;进食太多生冷寒凉之品,则会耗伤人体的阳气,加重疲劳感。
天气炎热,喝水也应有正确“姿势”。杨医生提醒,水性属阴属凉,过食寒凉会影响脾胃功能,容易加重体内湿气,引起肠胃不适,尤其是大热出汗时,不宜过饮冷水冰水。其次,要注意补充电解质,出汗丢失的不只是水分,还要补充钠、钾及维生素。还应注意到,喝水要注意分段饮,猛灌、一次性大量喝水不可取。
此外,避暑也不能太贪凉。天热时,风扇空调大行其道,但风寒之邪伤人阳气,所以需注意空调温度不能太低;人不要直对风吹太长时间,特别是颈肩背、腹部、肘膝关节;出汗时、洗澡后不能对风直吹。
中医养生注重日常食疗。杨医生提醒,夏日暑气逼人,人们容易出现心烦易呕,食少倦怠,因此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日常应多食清热解暑的新鲜蔬菜水果,也可适当食用具有化湿作用的食物。他提醒,适量吃点苦味食物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而且对调节情绪大有好处,一年四季可适当吃些苦味食品,夏令尤为适宜。
附:夏季适宜食物推荐
1.苦瓜
苦瓜性寒,味苦,有清火消暑,明目解热的作用。适宜夏季烦热、口渴多饮,甚至中暑发热时食用。《滇南本草》中就有“苦瓜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的记载。
民间都把苦瓜当作夏季合时的蔬食,烹调时把苦瓜纵切开,去瓤后用盐水稍腌片刻,即除掉一半苦味,再将苦瓜切片,可炒可拌,也可用来煮鱼类、肉类,不仅不苦,反而更鲜美。民间还用苦瓜煮汤作凉茶饮用,更具有消暑、祛热、止渴的效果。
2.麻叶
麻叶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的作用。麻叶是潮汕人关于夏天的味道。盛夏时节人们喜欢吃荔枝、榴莲等应节水果,往往会导致上火,这时候吃麻叶,有清火解毒的功效。
3.绿豆
《本草汇言》介绍,绿豆能“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明代养生学家高濂《遵生八笺》中介绍:“解暑:绿豆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滚则色浊,不堪食矣。”这就是我们常喝的绿豆汤的做法,不过其中强调了不能煮得时间过长,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民间常于炎夏之季,用绿豆煮成稀粥食用,也颇有益处。
4.鲜藕
据《本草汇言》:“藕,凉血散血,清热解暑之药也。”炎热的夏天,食用鲜藕,有清热、凉血、生津、止渴、解暑、除烦的功用。民间也常用鲜藕250克,洗净切片,加糖适量,煎汤当凉茶饮,借以防暑。
5.丝瓜
丝瓜有清热、凉血、祛暑的作用。《陆川本草》说它能“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民间百姓也习惯在炎夏季节多吃丝瓜,或烧汤,或炒食。
6.黄瓜
黄瓜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用。小黄瓜生食或凉拌,是夏日应时佳蔬, 老黄瓜煨汤,又是炎夏消暑解渴的天然保健饮料。
南方+记者 彭深
通讯员 郑瑞年 连亨杰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