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五桂山街道:3个月完成162户农房改造提升

作者 苏芷妍;叶志文;罗誉 2025-02-14 11:02

艳丽的三角梅缠绕上青灰色的檐角,斑驳光影散落在雪白的新房外墙上,屋前的院子里,桂南村村民们栽种了茶花、番茄、石榴、龙眼等植物蔬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农家生活场景,在这里得到了生动阐释。自2024年10月以来,中山市五桂山街道上下联动、因地制宜,全力推进农房改造,在三个月内完成桂南村、南桥村共162户农房的风貌提升工作,走出了一条乡村“美颜”之路。

五桂山街道三个月内完成162户农房的风貌提升工作。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五桂山街道三个月内完成162户农房的风貌提升工作。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网红文旅村”

遇上风貌难题

坐落于五桂山南麓,依山傍水的桂南村,有着独特的秀美风光。近年来,凭借生态禀赋,桂南村吸引了50多名“高知”新农人集聚,生态种植、自然教育、民宿餐饮、文化艺术等新业态,随之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年轻人为村庄带来了人气。一批向往绿野、热爱自然的游客纷至沓来,2023年,桂南村成功获评为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网红文旅村”的声名,一炮打响。

在桂南村,村民利用改造后的房子,开起了咖啡馆、餐厅。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桂南村,村民利用改造后的房子,开起了咖啡馆、餐厅。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但高人气之下,桂南村也潜藏着制约发展的短板。

那就是“脏乱差”的农房风貌。走在桂南村下辖旗溪村的巷道上,桂南村党总支副书记古卫南回忆:“以前,房前屋后都堆满了杂物砖头,不少村屋外墙渗水发黑……”

农房建筑风格杂乱无章,外墙斑驳渗水脏乱,围墙陈旧缺少打理,杂物垃圾堆砌……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加在一起,就成了人居环境的痛点、城乡风貌的短板。

2024年10月26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到五桂山街道桂南村调研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桂南村是“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培育村,村容村貌基础很好,要答好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必答题,让农村群众的家园更加和美宜居。

一场“乡村风貌”攻坚战,在五桂山打响,热度迅速蔓延至全市。

桂南村、曹边村、崖口村、雍陌村等4个“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培育村,立下了2024年完成全域存量农房风貌提升的“军令状”。

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的统筹下,五桂山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挂点指导,镇村工作队深入一线,按照“边设计,边动工”原则,倒排项目工期,明确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农房改造提升工作。

边设计,边动工

“改”到村民的心坎里

但事情并不如预计般简单。

一开始,村民们并不理解:“房子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改?”

“村民们对改造持怀疑和观望态度。一是不清楚改造效果如何,二是担心资金问题。”古卫南回忆道。

担心改不好?五桂山街道坚持因地制宜、一房一策。在改造过程中,注重保留桂南村的本土特色和文化底蕴,并邀请了专业设计团队进行深入调研,听取新老村民的意见建议,根据每栋农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

担心资金花费?五桂山街道充分调动发挥国企、村集体、社会力量等各方积极性,实现了政府、村集体、社会资本和村民各出一点的联合出资模式,共投入募集各类资金超2000万元。其中,知名侨资企业完美公司捐款500万元用于桂南村、南桥村农房风貌提升与和美乡村建设。

毛桂山夫妇的房子建于上世纪80年代,粗糙的墙面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脱落,房屋周边环境显得有些脏乱。听村“两委”说要进行农房风貌改造时,毛桂山心里直犯嘀咕。后来,在儿子的劝说下,一家人才拍板同意了改造工程。

改造后的房子,外墙被重新粉刷,屋顶用新材料进行了翻新,看起来亮堂又美观。“现在房子漂亮又舒适,儿子一有空就往家跑。”毛桂山的妻子忙碌着为来客沏茶,脸上洋溢着笑容。在院子里,毛桂山还种上了墨兰、龙眼、甘蔗、番茄等花果,闲暇时,一家人在树荫下沏茶谈天,别提多惬意了。

改造前,村民毛桂山的房屋。

改造前,村民毛桂山的房屋。

改造后,村民毛桂山的房屋。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改造后,村民毛桂山的房屋。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不远处,村民杨秋凤正在自家院中给豌豆苗浇水。她家的房子分两层,1995年建起了第一层,1999年才把第二层盖起来。杨秋凤回忆,以前房子外墙布满污渍,一下大雨就渗水。

听说村里说能帮大家改造房子,杨秋凤当即同意了。如今,外墙围墙被重新粉刷,墙体渗水问题也解决了。邻居家曾经存在安全隐患的窗户装饰带,被改为了内嵌式,既美观又安全。

改造前,村民杨秋凤的房屋。

改造前,村民杨秋凤的房屋。

改造后,村民杨秋凤的房屋。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改造后,村民杨秋凤的房屋。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五桂山街道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符彬表示,接下来,五桂山街道将持续提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人文风貌建设,强化对农房风貌的管理维护工作,并在今年内完成南桥村全域存量农房风貌提升工作。

撰文:苏芷妍 罗誉 张稳 彭妍君 宋欣妮

摄影:叶志文

编辑 王浩宇 钟时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