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协同共进,产业提质向新|江门两会

作者 任龙;叶芷晴 2025-02-26 14:26

2月26日,江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江门市市长吴晓晖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江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4210.18亿元、排名全省第7,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一年来,江门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稳步增长,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实现两位数增长,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奋进新征程,江门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突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推动工业、建筑业、现代农业、商贸文旅业“四轮”协同共进,建强具有江门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江门将推动工业、建筑业、现代农业、商贸文旅业协同共进。南方+杨兴乐 摄

江门将推动工业、建筑业、现代农业、商贸文旅业协同共进。南方+杨兴乐 摄

工业:力争总产值三年突破8000亿元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

作为广东老牌工业城市,江门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门类。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江门迎难而上、顶压前行,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

组组数据振奋人心。据统计,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投资连续两年超千亿、总量全省第6,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超六成,顶梁柱作用进一步发挥……

把目光投向过去四年,江门工业表现亮眼: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全省第2,完成工业投资超3700亿元、全省第6,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成色更足。

工业发展不仅要只争朝夕,更须在向新而行的道路上久久为功。

过去一年,江门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图为南洋船舶。 资料图片

过去一年,江门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图为南洋船舶。 资料图片

奋进2025,江门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通过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链长制”,更新完善重点产业链全景图谱,以“链式改造”“链式打造”重塑江门制造,力争全市工业总产值三年突破8000亿元。

“链式改造”金属制品、家电、造纸、摩托车等传统产业,深入开展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升级,促进扩能增量、提质增品、降本增利、提效增值。

“链式打造”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吸引上下游产业集聚,以链促群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产业集群,力争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值超500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超650亿元。

抓紧发展未来产业。抓紧发展低空经济、新型储能,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机器人、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支持智算中心、自动驾驶等新产业新场景应用,形成发展新动能。

向新、向强、向未来,江门工业经济新活力正不断涌现。

建筑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江门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建筑业是江门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明显的市场优势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江门着力做大做强建筑业,推动建筑企业提资质、优品质、拓市场,全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57.70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比全省同期高7.2个百分点;纳入统计的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比2023年增加25家。

可以看出,江门建筑业持续恢复、企稳回升的同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数量和建筑业总产值保持了较好增长势头,充分说明江门建筑业在市场上的活跃度进一步提升,发展动能不断积蓄增强。

江门建筑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南方+杨兴乐 摄

江门建筑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南方+杨兴乐 摄

当前,江门经济体量超4200亿元,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可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土地空间、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发展优势持续厚植、潜力不断积蓄。同时,随着连通深圳的深中通道、连通港珠澳大桥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大湾区进入经济地理格局重塑新阶段,江门正努力成为大湾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投资兴业的优选地。多重优势利好叠加,江门建筑业正迎来新机遇。

报告指出,新的一年,江门将发挥建筑业产业联盟作用,推动建筑、制造与供应链融合发展,从房建向基础设施领域拓展,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大力发展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和“光伏+建筑”,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领跑者”标准,推动企业抱团出海拓市场,积极打造千亿级建筑业产业集群。

广大建筑业企业是江门建筑业的中坚力量。报告明确提出,今年江门力争新增15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阔步春天里,江门建筑业继续奋力奔跑。

现代农业:建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下,江门已进入春耕时节,各大水稻育秧中心正积极进行春耕水稻秧苗育种。嫩绿的秧苗长成后,便会送往广阔的农田。

食在广东,产在江门,江门农业大市的招牌沉甸甸。过去一年,在加力提速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背景下,江门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江门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3亿元,四年增长36.3%、全省第3。

科技引领赋能现代农业。受访单位供图

科技引领赋能现代农业。受访单位供图

可喜的成果还有很多。比如陈皮、鳗鱼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增长15.5%,“江门优品”市县镇三级行政区品牌矩阵全面形成;海洋牧场产值超20亿元,建成162个重力式深水网箱,“台山1号”成为全省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大型养殖装备平台;粮食产量超100万吨,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超5.3万亩,连续六年获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全市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93%、居全省前列,恩平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市)等。

今年,江门将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其中,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作了详细部署。

具体来看,建强13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壮大丝苗米、台山蚝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用两年时间推动六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做大水产品精深加工,推动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提质扩容;突出品牌与标准,加强“江门优品”研发设计和营销推广,提升经济效益;加快建设大湾区西部农产品集配中心,完善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

新的一年,江门农林牧渔业协同发力,加速向千亿产值奋进。

商贸文旅业:持续打造“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

春节假期虽已结束,但江门春日的文旅市场依旧火热,错峰出游、赏花踏青成为许多游客的新选择,各大景区一片热闹景象,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江门文旅市场活力不断迸发。2024年,江门悉心策划“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江门艺术季、江门马拉松、侨都咖啡节、“江门小醒狮闯天下”等活动精彩纷呈,赤坎华侨古镇正式开业并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

这一年,江门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翻番,成为全国12个最具潜力文旅城市之一,开平—台山入选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省级试点。

赤坎华侨古镇。周华东 摄

赤坎华侨古镇。周华东 摄

商贸文旅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江门提出,2025年要壮大商贸文旅业,推动商贸流通创新转型,加快建设金属、陈皮、咖啡等商品交易市场,促进批发业平台化发展。

接下来,江门将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引进更多首店首发首秀首展,加快永旺超市等大型商超入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

江门将持续打造“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引导各县(市、区)深挖地域特色,设计精品线路,力争接待游客超2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00亿元。发挥赤坎华侨古镇等龙头项目引流作用,高水平运营“梦回开平·侨海华韵”等夜经济项目,高品质打造一批新景区。加强重大文旅项目和高端酒店招商,力争全市乡村酒店(民宿)超200家。深入开展“文旅服务提升年”行动,推动现有酒店、品牌民宿升级改造,打造高水平讲解员队伍,提高接待和留客能力。

农文旅深度融合是一篇大文章。江门将抓好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古镇华侨文化旅游区申报世界级旅游景区,开发“跳岛游”等高端文旅项目。

江门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办城市之一,今年将持续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培育体育经济,办好各类赛事活动,积极培育引进体育装备器材、运动饮料等生产企业,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构建“跟着赛事去旅行”新业态。

值得关注的是,“银发”群体对文旅消费有着旺盛的需求。江门将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聚焦多样化需求,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其中包括积极发展旅居养老,培育旅居养老目的地。

撰文:任龙 叶芷晴

编辑 李衡昌
校对 居伟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