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技术见成效,增城农投探索水稻增收“绿色密码”

作者 郑慧梓 2025-04-30 06:31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在耕种过程中,农户、农企也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增城今年早稻生产期间,增城农投集团在朱村万亩丝苗米种植基地南部片区推广的生物防治技术种植水稻,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近日,在朱村万亩丝苗米种植基地南部片区,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纵横之间只见清澈的水田,几乎见不到杂草。

今年增城农投集团在种植基地规划了约6.7公顷的试验田,探索使用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除草就是其中之一。据增城农投集团下属朱村农投公司种植技术主管吴俊介绍,生物除草剂是从植物源提取的,即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等部分提取、加工而成,使用后可以有效诱导杂草种子休眠,从而抑制杂草生长。

“作为区域粮食安全战略的践行者,我们集团不断突破自身的技术瓶颈,主动对接生物防治技术前沿,用科技力量筑牢粮食安全的生态防线。”吴俊表示,除草剂已经成为防除农田杂草的主要技术措施,但如果长期使用除草剂,会带来杂草抗药性、农作物药害等问题,过度用药还会导致环境污染。

生物除草剂则不同。吴俊介绍:“生物除草剂是在插秧前打下去的,它能抑制杂草的种子萌发,因此对于秧苗的生长不会有副作用。同时,该款生物除草剂还能有效提高肥效利用率,改良植物根系土壤环境,调节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从而助力水稻生长。”

除了生物除草,在接下来的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试验田还同步推广生态调控、物理诱控的绿色防控技术。现场可以看到,水稻田内每相隔50米就有一个白色的盒子,这就是试验田采取的水稻螟虫迷向技术。

“这些白色的盒子是‘昆虫迷向智能散发器’,通过智能控制,在田间定时释放昆虫信息素,以此来干扰标靶害虫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主要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以此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一个生态防控的效果。”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的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管云解释。

“我们会综合分析生物防控技术试验数据,比如杂草防治率、农药减量、作物生长情况等,如果效果好,我们也将在晚造季节全面扩大推广范围。”增城农投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将通过早、晚造的循环,梯度推进生物防治技术,既要验证技术稳定性、成效性,更要培育市场接受度,最终形成可复制的绿色防控增城模式,为增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解决方案。

南方+记者 郑慧梓

通讯员 汤芷欣 赖志彪 谢锡权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