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
记者获悉,5月1日劳动节当天,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开放,提供急事急办服务;岑村车管总所综合服务大厅正常对外办公,主要受理补换领牌证、核发车辆临时号牌等车驾管综合类高频业务。5月3日,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厅将受理内地居民、港澳台居民和华侨出入境证件等急事急办事项(包含因奔丧、探望危重病人需要立即出国出境,出境处理突发性事件等11类情形)。
数字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高效落地、“穗@i企”平台全面升级、上新“高效办成一件事”和“穗政通”专区、上线“政策智算器”、发布135项“免申即享”政策兑现事项、累计受理业务量超300万件、12345热线连续第5年获评全国政务热线质量评估“A+”等级……近年来,广州市在政务服务改革方面成绩斐然。
广州市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历经立法调研、专家论证、意见征集等程序,将经验举措上升为法规。《条例》共24条,对政务服务事项管理、政务服务便利化措施、政务服务数字化发展等作了新的规范,有何亮点和不同?将为市民办事带来哪些便利?一起来看看。
“1+2+36+11” 服务网络支撑,线上线下节假日“不打烊”
家中突然有急事想出境,来不及办证,怎么办?
《条例》出台后,市政务和数据局组织各部门梳理“急事急办”服务清单。记者了解到,5月1日劳动节当天,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开放,提供急事急办服务。
出入境、户政和车管已发布了五一假期节急事急办公告,列明急事急办情形和申请渠道,提供应急服务。岑村车管总所综合服务大厅5月1日当天正常对外办公,主要受理补换领牌证,核发车辆临时号牌、免检标志,以及变更驾驶人和车辆信息(非车辆查验类)等车驾管综合类高频业务。
5月3日,广州市公安局中国公民出入境接待大厅及各区出入境办证大厅提供延时服务,内地、港澳台居民如有急事急办情形的,也可直接前往大厅办理;市公安局外国人入出境接待大厅受理“急事急办”申请,未来根据业务实际需求,动态调整急事急办范围,利用周末或节假日错时办理。
“只要是符合要求的业务,我们都会为市民加急办理。即便是节假日非上班时间,如果民众提出诉求,我们都会尽快处理。”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四级高级警长郭伟宏说,此前已开展过相关业务,《条例》的出台,让急事急办服务等举措更细化,体现把民生需求放在首位。
据广州市政务和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穗好办、网上服务、政务服务自助机等线上“不打烊”服务外,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要,广州市、区政务服务综合大厅在办件量大、办事频次高且紧密关系民生的领域提供了工作日延时服务,出入境、车管、户政、不动产、税务等5类高频、热点业务,部门均推出了周末节假日错时服务。
《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回应市民急事急办的关切背后,是成熟完善的政务服务体系保障。
目前,广州市已建立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市共有3298个政务服务场所,实现10分钟政务服务圈。
根据业务和区域特点,广州市在市区层面组建了“1+2+36+11” 服务网络,即在1个市政务中心、11个区政务中心基础上,设立市政务中心琶洲分中心、白云民营科技园分中心2个企业园区分中心,并成立空港、公积金、医保、司法(法援、公证)、公安(出入境、车管所)、不动产、人社等36个市级部门专业大厅,充分满足各类型各地区企业群众的办事需求。
首次对“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理时限、“同事同办”立法
《条例》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明确关联事项实现一次申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窗出证,并在全国首次对“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理时限进行立法,规定涉及并行审批的“一件事”,不得超过单个事项的最长时限。这意味着申请人办理多项关联业务时,办理时限也大幅缩减。
广州市政务和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将推出更多高频、面广、需求集中的广州特色“一件事”,即将推出汽车平行出口、机场综保区通关、医疗资质打包办理等涉企服务包,以及充电桩报装、人才引进、生育保险申领等高频个人“一件事”场景。
今年,在解决政务服务“同事不同办”问题方面,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介绍,《条例》规定政务服务事项均应当纳入基本目录统一管理,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水电气等公用企事业单位办事指南也应参照执行。
政务服务窗口进园区,打通政务服务“毛细血管”
去年以来,广州领全国之先实施“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全力建设全国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条例》以改革破题,不断促进服务提质,助力企业在广州深耕发展。为打通“政务服务”毛细血管,企业集中的产业园区可以设立政务服务窗口,提供企业开办、项目建设、人才服务等政策咨询,加强项目全流程帮办代办。
同时,《条例》聚焦一体化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托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金融、人才、科创、国际贸易等精准化、个性化衍生服务。
统一预约、全域通办,多元办事总有一款适合你
《条例》对政务服务预约进行了优化,规定24小时线上预约服务,申请人可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预约办事。同时,政务服务场所仍保留现场取号服务,方便未提前预约或有紧急情况的申请人,体现预约制度的人性化设计。《广州市政务服务统一预约管理办法》已于4月1日实施,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行统一预约入口、统一预约平台和统一预约规则。
《条例》还对多元化办事方式进行了规定,明确全程网办、异地委托或授权办理、利用远程技术异地办理等方式,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跨域通办、跨境通办、不见面审批,全方位满足企业群众多样化的办事需求。
目前,广州市已推动307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与20个省内城市、35个省外城市以及香港达成合作,开通了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满足企业群众“一件事一次办”“异地事就近办”的需求。
让数据来服务,一张“电子证照”实现“零材料”审批
广州市已于今年1月率先完成全国首个政务领域的DeepSeek国产化适配,人工智能政务应用一体化赋能升级。《条例》积极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提供智能预填、智能预审、自动审批等服务,实现精准服务和智能办理。当前,广州已上线政务服务“慧办小精灵”智能导办助手、“数字政务员”等应用,“数字政务员”日均受理量约380宗,高峰时段的日均受理量接近600宗,初核正确率达到99%以上,切实提升服务效率。
其次,市民提交的申请材料也将进一步精简。相关单位可通过自行调查、部门间协查、数据共享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不再要求市民重复提供。
目前,广州市已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系统,业务办理中调用电子证照的事项超6万个,实现“免证办”。“穗好办”汇聚整合便民利企服务事项11500多项,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推进政务大模型、政务机器人应用,打造“慧办小精灵”智能导办助手、RPA(流程自动化机器人)等应用场景,将数字技术赋能咨询、受理等环节,实现智能问答、智慧受理。
《条例》还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办事需求,要求政务服务场所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陪同办理、帮办代办、优先办理等服务。目前,广州市政务服务大厅已上线听障辅助智能设备,实现手语翻译、人工导办等个性化服务。
将“穗@i企”平台建成产业版营商环境“旗舰店”
记者从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获悉,接下来,广州将全面推动《广州市政务服务条例》落地见效,持续深化“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营造“最惠群众、最懂企业”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动形成更多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经验”。
一是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企业服务机制。依托“穗@i企”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编制“21+8”重点产业政策服务清单,推动“部门政策库”向“产业(园区)政策服务包”跃升,强化“政策智算器”推广和运营,实现惠企政策精准供给、集中发布、便捷兑现。
二是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实现基于DeepSeek的人工智能政务应用一体化赋能升级基础上,优化完善AI智能导办模型,打造智能申报、智能审批、智能咨询、智能出件等应用场景,提升办事体验。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培育数字经济、科技服务、文旅会展、银发经济等广州特色产业链“一件事”,谋划小切口、获得感强的“一件事”。
三是提供个性化专属服务。建立覆盖2000家企业的重点企业库,设立企业数字化专属服务空间,提供政策解读、帮办代办、诉求直达等服务。持续丰富平台服务内容与应用场景,推进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涉企法律服务、供求服务等专区功能建设,满足企业用户多样化需求。
南方+记者 吴雨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