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城区安塘街下白村:聚焦“四个维度”,打造“业态矩阵”,点燃“百千万工程”新引擎

云浮发布 2025-04-15 18:01

在云浮市云城区安塘街道白村村委下白村,一座拥有569年历史的古村落里,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奇妙融合正在上演。昔日无人问津的废弃猪圈,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文艺范儿十足的“下小白咖啡屋”,随后“下小馆”儿童友好餐厅、“下小创”文创馆、“下小薯”糖水铺等特色业态相继亮相,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探寻其中的奥秘,这也成为了安塘街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注脚。

聚焦党建领航“高度”,夯实乡村发展根基

安塘街白村村党总支部坚持“组织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发展思路,将党的组织功能转化为服务群众发展产业的动力。通过与安塘街道党工委、团云城区委协调联动,成功引入云小城文旅创业团队,吸引了一批有创意设计能力和餐饮制作技术的人才返乡,并立足本村古民居、古祠堂、荔枝林等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逐步增设餐饮区、游乐区及研学区,持续推动户外露营、农家餐饮、研学体验、文艺表演等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同时,通过加强与非遗手艺人、青年艺术家的合作,创新宣传推介方式,扩大宣传声势,吸引各地游客慕名前来,掀起文旅消费热潮。截至目前,下白村累计开展少儿村BA、青年乡村天台公益音乐会、咖啡渣盆栽种植实践、青年文创沙龙等活动30余场,吸引近8000人次参与,其中仅“下小白咖啡馆”就接待了游客6000人。

聚焦人才汇聚“广度”,注入产业发展活力

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机遇下,白村村的环境日益优美、乡村韵味愈发浓郁,并因此吸引了云小城文旅创业团队的入驻。通过“政府+集体+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政府、村集体和村民以资金、资源入股,公司负责运营,并深入挖掘下白村的特色景观、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精心策划文化体验项目,进一步推动完善了乡村产业配套,为乡村旅游业吸引来众多游客,也为更多“新农人”“农创客”,带着技术和创新,带着梦想和热爱回乡创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聚焦品牌塑造“深度”,提升乡村文旅魅力

“下小白咖啡屋”将“乡土情怀”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传统养猪场进行改建,以食槽、石磨、簸箕等传统农具为饰,以原生荔枝林、乡间小径、花草砖瓦筑景,打造了古朴与时尚碰撞的独特空间。同时咖啡屋推出特色“猪屎咖啡”、文创产品等,并结合本地香水柠檬、土豆、生菜、贝贝南瓜、木薯等食材制作的“柠啡”“农家菜轻食”“木薯糖水”等特色产品,让游客在品尝咖啡的同时,深度体验乡村文化魅力,有力提升了下白村的文旅知名度与美誉度。此外,咖啡屋还结合时节、艺术等元素,搭建充满氛围感的情绪空间场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成为文艺青年、亲子家庭、好友聚会的理想之地。

聚焦多元业态“宽度”,拓宽乡村增收路径

“村咖”不仅成了乡村文旅的流量密码,也是连接城乡的消费新场景。为激发消费新活力,白村村找准定位和立足长远规划,以“下小白咖啡屋”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2公里,通过跨界、业态混合、品牌联盟等方式,结合“村咖”的新潮热点,加入本土化创新元素,不断拓展“咖啡+研学”“咖啡+西餐”“咖啡+文创”“咖啡+露营”等多元新业态,打造集休闲、餐饮、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等多元消费场景,进一步激活“周末经济”和“乡村经济”。同时,当地村民通过出租房屋、旅游服务、农产品销售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文旅产业中,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白村村累计盘活废弃猪圈、闲置房屋、空地等4000㎡,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约20人。

从废弃猪圈到网红咖啡屋,再到儿童友好餐厅、下小创文创馆、还有最近亮相的下小薯糖水铺,下白村的华丽转身,是党建引领下“百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也是人才、品牌、多元业态协同发展的生动范例。未来,云城区安塘街将继续深挖各村特色,不断提优文旅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保障,向着极具安塘特色的乡村旅游微度假胜地大步迈进 ,更好赋能 “百千万工程”,实现产业增效、村民增收、乡村增色。

【记者】黄洋

【通讯员】梁天香

【编辑】陈敏贤 郑宇健 王雨辰 区云波

【校对】李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