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中医院:政校携手筑医路 “五心”服务惠万家|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

作者 颜志雄 2025-04-30 09:50

广州中医药大学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附属医院(教学基地)工作会议在茂名召开;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新院区启用,优化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组团式”帮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镇乡镇卫生院7家,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

岭南春潮涌,岐黄开新篇。自2022年6月茂名市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启政校合作以来,茂名市中医院挂牌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借助高校和省级医院之力,在多方注目与支持下,一家浸润在悠久中医药文化传承中的老牌医院,向外求索向内改革,发展提质。

如今,医院党建引领、学科建设、专科发展、科研创新、医疗服务、危重症治疗、专家引进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突飞猛进,为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注入强大动能。

政校合作攀高峰

诊疗提质创新局

完善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识别、优先转运、多学科协同救治机制……茂名市中医院胸痛中心争分夺秒打响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将一直优于国际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手术门球时间逐渐缩短,累计挽救数千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经过数年发展,茂名市中医院强化急诊科、心内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协作,推动基层医院协同救治网络建设,4月2日,医院胸痛中心晋级为“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这意味着医院在急性心血管疾病救治领域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茂名市中医院胸痛中心晋级为“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

茂名市中医院胸痛中心晋级为“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自政校合作以来,茂名市中医院通过“10+N”模式大力引进专家团队和临床专家,引进全国名中医张小萍脾胃肝病学科团队、岐黄学者林定坤骨科团队、广州中医药大学潘华峰科创团队等13个临床专家团队、8名顶尖专家,涵盖呼吸科、肿瘤科、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

各专家团队进驻后开展各项工作250余次,推动医院学科建设、专科发展、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快速发展。2024年,医院成功抢救危重病人2104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位于茂名地区前列,三四级手术同比增长超10%,门诊人次同比增长达15%。

医院重视专科建设,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重点学科体系。2024年,脑病科、妇科成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并拥有多个省、市级重点专科。

茂名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徐建华表示,在重点推进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过程中,医院实施专家团队帮扶战略,成立“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岐黄学者工作室”等11个名医工作室,提升科、教、研及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同时,医院积极推进亚专科分化,对多个学科进行细分,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提升疑难疾病诊疗水平。

走进茂名市中医院膏方中心,浓浓药香扑鼻而来,工作人员正用铜锅收膏。作为粤西区域中药膏方加工中心,这两年,医院研发特色膏方从10种增加到32种,中医特色制剂进入“快车道”。

茂名市中医院膏方中心工作人员用铜锅制剂。

茂名市中医院膏方中心工作人员用铜锅制剂。

科研创新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借助政校合作平台,2023-2024年度,医院获批科研项目193项,首次实现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SCI论文影响因子超10分的突破。科研教学大楼加速科研转化和临床技能培训,提升中医药转化能力。

“五心”服务暖人心

精准帮扶惠万家

医院党委书记黄绵说:“我们将潘茂名医道精神注入医院文化之魂,并融入冼夫人好心精神,开展以仁心、用心、精心、诚心、爱心为特色的‘好心中医、五心服务’文化品牌,将其贯穿于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黄伯经历开颅术后,因长期治疗,其血管严重硬化、管径纤细,且伴有多种并发症,来到高州石鼓镇中心卫生院就诊。茂名市中医院肿瘤二科主任护师黄秋光应邀前往石鼓卫生院,成功为黄伯完成该院首例高难度PICC导管植入术,解决患者长期输液静脉穿刺难题,避免往返两地医院的奔波。

广东省中医院专家到茂名市中医院出诊。

广东省中医院专家到茂名市中医院出诊。

自2024年8月起,茂名市中医院积极贯彻“组团式”帮扶政策,派出优秀医疗团队,深入7家典型镇乡镇卫生院和3家县市级中医院,深入医疗、护理等临床一线岗位,强化对科研、信息等后勤管理岗位的支持力度,全方位提升受援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医院将医疗服务横向拓展。2024年,多次组织省、市名中医及各科室专家参与潘茂名健康夜市活动与“百千万工程”下乡帮扶活动,开展健康夜市13次、义诊16场次,大力推广中医创新护理技术,弘扬“潘茂名”中医文化。医院“药品寄递到家便民服务”方便患者取药,“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延伸护理服务到社区、家庭,住院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

人才是激发医疗技术创新活力的“先手棋”。医院实施人才引进战略,2023—2024年通过柔性引进、招聘等形式引进近80名高层次人才,其中博士6人、硕士70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选派优秀人员到医院任职。医院还创新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换届制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促进人才高地建设。

茂名市中医院新院区。冯洁云 摄

茂名市中医院新院区。冯洁云 摄

1月21日,茂名市中医院新院区启用,坐落于茂南区甲子大道139号大院,占地约160亩,规划建筑面积达23.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1925张。从规划蓝图到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医疗建筑群,将极大改善医院软硬件条件,加大南药产业和中医药转化力度,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

从千年潘茂名医道到现代三甲医院,茂名市中医院正以政校合作为翼,织就立体医疗网络,书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奋进者说

茂名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徐建华:

政校合作结硕果 协同发展谱新篇

南方日报、南方+:茂名市中医院在政校合作后取得了哪些成果?

徐建华:政校合作后,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的成果,我总结为十件大事。一是新院区落成,是我们打造服务优、管理精、品质高的研究型、创新型全国知名高质量三级甲等中医院的新起点;二是让主题教育“走深”,让为民服务“升温”;三是脑病科、妇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重点专科数量实现突破;四是通过“10+N”模式引进专家及团队,名医共建筑品牌;五是科研教学大楼启用,为科教兴院添动力;六是创新深化人事绩效等体制机制改革;七是引进高层次人才近80名,人才队伍快速壮大;八是秉持“好心中医,五心服务”的服务精神,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九是医院治未病科(中医康复示范区)揭牌,并成为茂名市首家通过省工伤康复协议机构资质评审医院;十是医院获批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等多个平台,研发多种膏方、茶饮等,科研项目立项数和经费创历史新高,实现多项科研突破。

南方日报、南方+:深化政校合作,如何确保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徐建华:我们将立足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充分依托学校百年底蕴和丰富资源,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打造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示范标杆。一是全面落实学校“1+5”作风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大广中医”理念,在推动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中主动作为、争创一流。二是推动医疗技术革新,积极融入大学学科体系建设,以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重大疑难疾病的诊疗水平。三是加快产学研融合,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培育和锻造中医药新质生产力,让更多中医药成果转化落地;加快院内制剂提质增效,促进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四是完善医院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推进“七个融合”;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生态,搭建科学合理的干部梯队;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智慧医院建设;“1+1+N”模式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撰文:颜志雄 冯华绒

编辑 朱慧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