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印发,明确了未来三年广东数字经济发展的施工图。
《方案》提出,到2027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要稳居全国首位,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将超过16%。彼时,广东将成为国际一流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并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数字化水平最高的湾区。
打造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数字产业集群
《方案》设定了清晰可衡量的发展目标。
根据《方案》,到2027年,广东产业能级实现新跃升,将打造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数字产业集群,并培育若干高价值数字产业新赛道。

廉江小家电生产场景。
其中,在关键指标上,《方案》要求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15%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4400亿元。数字化转型深度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数量突破6万家,算力总规模超过60EFLOPS,为数字经济提供强大底座支撑。
此外,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是本次试验区的改革核心。《方案》提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新范式,明确将加快出台《广东省数据条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并建立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机制。
在优化数据要素供给生态方面,广东将推动组建省数据集团,依法依规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同时,支持各地区和企业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并优化提升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能级,旨在构建全省一体化数据市场。
夯实“三张网”基础设施,筑牢数字底座
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未来竞争的基石,《方案》着力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在数据流通层面,广东将构建可信数据流通“一张网”,探索数据空间、隐私计算等技术路线,推进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算力层面,打造绿色协同算力“一张网”。重点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集群建设,支持广州、深圳建设与超大城市需求匹配的算力供给体系,并鼓励建设行业智算集聚区。
在通信层面,打造空天地海通信“一张网”。将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加快部署5G-A网络;推进大湾区通导遥一体化低轨星座建设;构建“北斗+5G”高精度时空服务网络;并建设通感一体低空智联网,完善低空配套设施。

2020·5G创新应用大会。
同时,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是试验区建设的驱动力。《方案》强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将持续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加强鹏城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在产业布局上,广东将积极布局数据产业新赛道,大力发展数据采集、存储、治理等技术和产业,并探索数据企业认定,培育数据产业“瞪羚”“独角兽”企业。
算法产业生态构建也被重点提及。《方案》提出壮大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支持开源鸿蒙生态建设。同时,鼓励研发迭代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做精细分场景专用模型,并支持建设琶洲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
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在终端产业新场景拓展方面,广东将开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动,加快发展智能终端产品,壮大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并推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飞行汽车等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化发展,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广东广州,亿航智能的EH216-S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在黄埔知识城九龙湖广场进行载人飞行演示。EH216-S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三大通行证”的载人无人驾驶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方案》将人工智能视为驱动转型的核心力量。在产业端,将高标准建设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强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同时,推广制造业数字化“链式改造”模式,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试点,打造一批智能工厂。
在社会治理与民生服务领域,将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支撑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建设。提升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建设未来社区,并构建智慧“大应急”体系。
此外,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是广东数字经济的重要维度。《方案》明确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加强算力、网络、数据流通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粤港澳智慧城市群建设,并运行好粤港澳大湾区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联合实验室。
南方+记者 唐亚冰
通讯员 粤政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