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斜斜地洒在青石板路上,斑驳的树影随风轻摇。几位茶客正围坐在百年朴树下,品茶聊天,看锦鲤在脚边的水池游弋。这样的场景发生在吴川的美丽庭院里,既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古典意境,又带着“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闲适。
从青砖黛瓦的岭南庭院,到绿意盎然的茶馆,每一方寸土地都承载着主人的巧思与热忱。这些美丽庭院不仅是生活的容器,更是文明传承的载体、经济创新的平台、邻里共融的空间。当“采菊东篱下”的诗意遇上“创新创业”的想法,庭院的“小美”正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大美”。
在梅菉街道城中社区,一座由废旧农房改造的“花园里”饮品店成为“美丽庭院+特色餐饮”的示范样本。店主万生夫妇用四年时间,将杂草丛生的旧宅变成了四季花开的庭院:二楼露台有百年朴树遮阴,房墙上请朋友绘了五颜六色的漫画,一楼庭院设锦鲤池塘景观,院子中间的杨桃树结果时还会邀请客人现摘现尝。他们巧妙地将咖啡手艺与庭院景观结合,打造出“赏花饮咖两相宜”的特色体验。
精致又有特色的庭院,很快成为周边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消费。“我们本来就喜欢花花草草,在这里既可以每天照顾花草,又可以盈利赚钱。”万生开心地说。最近,“花园里”闭店升级,“我们想把庭院改造得更美一点,以及调整之后的运营方向,探索更多样的庭院经济。”
沿着石子路向前,三月茶书苑的新中式庭院别有一番韵味。负责园艺的连姨每天清晨都要照料她的“宝贝们”——香水柠檬、秋葵、南瓜……这些庭院作物最终都会变成茶单上的特色饮品。“看着它们开花结果,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连姨笑着说。
店主陈思敏深谙场景化消费之道。夏天,临湖的庭院变身星空茶馆,自种的香水柠檬制成限定茶饮,天气合适时还会举办茶会雅集。“我们做的茶饮都带着庭院的故事。”这种“庭院+茶馆”的模式,让传统茶文化有了更年轻化的表达。
这些庭院经济的探索,正在吴川形成可复制的经验。黄坡镇将美丽庭院和花卉场结合,打造集休闲和经营于一体的场所;兰石镇将美丽庭院与桑树种植、家禽养殖和鱼塘养鱼有机结合,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共生系统。未来,还将有更多美丽庭院用场景体验延伸消费链条,靠文化赋能增强产业黏性,实现“颜值变现”。
撰文/摄影:姚瑶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