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六点,西葛沙滩夜市的霓虹灯牌次第亮起,海岸线已氤氲在人声鼎沸的市井温度里。早有熟客探头喊“老邓,照旧!”他头也不抬地应声,手腕一抖,面糊落进油锅,空气中顿时升腾起蚝炸的鲜香。
老邓的“西葛蚝炸”摊位前。李春婵 摄
老邓的“西葛蚝炸”摊位前。李春婵 摄
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一批“老把式”乡村正阔步转型,发展与活力成了茂名滨海新区的生动注脚。茂名滨海新区博贺镇西葛村探索“党建引领+资源盘活+共富共享”三链共促发展模式,推动“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实现了从贫困落后村到旅游村、典型村的美丽蝶变,精工铸就“百千万工程”示范案例。
靠海而立:西葛海滩的渔歌晚唱
靠海吃海是西葛村世代的印记。
村民老邓的家族世代与大海相伴,以舟楫为家、渔网为业。“这片海就像我的第二个家,每一处暗礁、每一股洋流,我都清清楚楚。”老邓感慨道。西葛村大部分家庭或拥有渔船,或从事与渔业相关的工作,大海不仅是谋生之地,更成为维系全村情感的纽带。
西葛村路口与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现行段相接,出门就是海。邹祥亮 摄
西葛村路口与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现行段相接,出门就是海。邹祥亮 摄
老邓今年50岁,是土生土长的西葛村人。十几年的赶海生涯,在他身上刻下了深褐色的印记——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留下黝黑的皮肤,手掌布满渔线割出的细密疤痕。“那时候靠天吃饭,风浪大不敢出海,没风浪又怕捞不到鱼。”他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凌晨三点顶着寒潮下网,渔获却只够换回三斤猪肉。
西葛渔船。杨礼圣 摄
西葛渔船。杨礼圣 摄
转机出现在2023年。在滨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精心指导下,西葛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黄金海岸线,端稳了“旅游饭”。2024年夏天,西葛沙滩夜市引进71家特色美食商铺,通过雇佣本地村民经营商铺及从事安保、保洁等服务工作,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个。
融旅而兴:西葛沙滩的繁荣发展
今年五一假期,西葛村迎来旅游热潮,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实现了从“流量网红”到“文化地标”的升级,成为滨海文旅产业升级的新标杆。
在夜市占有“一席之地”的老邓,生活比以前更轻松富足。“现在每天睁眼就想着怎么留住更多的回头客。”老邓翻开记账本,指尖划过一串数字:旺季日均营收近千元,淡季也能保本。更让他欣慰的是,“百千万工程”的春风不仅吹鼓了他的钱包,也扮靓了乡村的环境,改善村民的生活。
西葛沙滩夜市。李春婵 摄
西葛沙滩夜市。李春婵 摄
西葛沙滩夜市升腾的,是抚慰人心的烟火气息,更是“百千万工程”的温暖注脚。西葛村的改变悄然发生:曾经闲置的滨海林带变成热闹的沙滩夜市,老旧房屋摇身一变成了蓝白相间的特色街区,公园、篮球场、路灯等惠民设施逐步完善,先后获得市“美丽宜居新农村”“源头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潮声渐响,老邓望着沙滩上嬉笑的人群,忽然想起十多年前那个在风浪里颠簸的自己。海浪依旧,而脚下的这片沙,已不再是单纯的生存之地,而是连接世界的码头。
西葛沙滩游人如织。
西葛沙滩游人如织。
老邓的故事是茂名滨海新区乡村发展的生动缩影。据统计,旅游业带动西葛村两百多名群众“家门口就业”,2024年西葛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93万元,较2018年的5万元增长近18倍。如今,茂名滨海新区正探索“渔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让更多“老邓们”在时代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摆渡方式。
相关报道>>
南方+记者 邹祥亮
通讯员 李天 李春婵 周晓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