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专业社工”,顺德村居服务再升级

作者 欧阳少伟 2025-07-11 20:36

如何让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更精准、更有效?顺德区正在探索一条“党建引领+专业社工”的创新路径。7月11日,顺德基层党组织试点引入社工机构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现场会在大良街道五沙社区召开。

7月11日,顺德基层党组织试点引入社工机构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助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在大良五沙社区召开。 欧阳少伟 摄

7月11日,顺德基层党组织试点引入社工机构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助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在大良五沙社区召开。 欧阳少伟 摄

今年3月,顺德区正式印发通知,在全区10个镇街精心选取33个重点村(社区)作为首批试点,引入16家经验丰富的专业社工机构,实施33个专项服务项目。目前,所有项目进入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

现场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顺德区“党建引领+专业社工”赋能基层治理创新迈入深化实践的新阶段。33个试点村(社区)和16家专业社工机构将紧密携手,致力于将试点打造成示范,探索出一条在党建引领下,专业力量深度参与、有效服务凝聚群众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为顺德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治理支撑。

试点工作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现场推进会上,顺德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林伟雄介绍了项目推进的整体情况,明确工作将精准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整治、停车难、养老托幼等“急难愁盼”问题,培育本地志愿骨干和社区组织,搭建居民议事协商平台,活化村居特色文化,以及赋能基层干部提升服务能力。项目突出创新性和普惠性,切实为村居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加油提速”。

生动的实践案例在现场分享。五沙社区户籍人口近万,登记流动人口超3.5万,辖区内顺德科技工业园A区企业员工超5万人。五沙社区党委书记郭培林介绍,面对复杂人口结构,社区党委前期引入社工机构服务长者和职工群体成效显著。近期为提升青年服务水平,社区新引入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启动“党群同心·五沙焕新”计划,通过网格化管理设计多元化青年项目,并着力激发党员参与热情,构建“党群联动、共治共享”新模式。

五沙社区党委联合社工机构、护村队、社区居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五沙社区党委联合社工机构、护村队、社区居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杏坛镇高赞村曾受历史遗留问题困扰。作为试点,该村今年创新推出“高赞+”社区营造系列活动。“+与家同音,象征美好家园的向往,也代表无限可能,可以+交通+环境+教育等。”高赞村党委书记梁少斌举例说,通过征集民意,发现交通问题是村民最大关切,村“两委”立即组织党员志愿者在高峰时段疏导交通,并推动长效整治方案落地,让村民意见得到有效回应。未来,高赞村将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凝聚民心”作为工作导向,促进“两委”、专业社工、党员群众多方协同,链接资源保障民生。

社工机构现场支招协同治理妙招

除了村居党组织的实践探索,专业社工机构也带来了创新解法。

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冯雪仪分享了通过社区培力和议题介入两大板块内容开展社区治理服务的经验,指出当前村居普遍面临居民公共意识较弱、参与渠道不足、核心需求难把握等挑战。他们提出两条培育路径:一是从居民兴趣爱好入手培育组织(如党群先锋队、楼长队伍),引导其产出服务;二是围绕社区公共议题(如小区微治理)推动居民行动。通过微创投等方式提升组织能力,核心在于赋能居民和搭建有效的参与平台。

睿航社工在乐从新隆村建立议事采风队和能人智囊团,听取村民意见、建议,破解公共事务参与难题。

睿航社工在乐从新隆村建立议事采风队和能人智囊团,听取村民意见、建议,破解公共事务参与难题。

乐从镇睿航社会工作服务和研究中心深耕村居12年,坚持“一村一策”。该中心总干事刘洁莲介绍,在新隆村,他们利用百年古榕作为民主协商的天然场所,建立议事采风队和能人智囊团,破解公共事务参与难题;在小布村,则挖掘深厚的“进士文化”,培育尚学新风和治理骨干;在道教村,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育体系,以健康管理为抓手精准服务村民;大墩村则通过动员村民参与规划,致力于打造便捷的“15分钟服务圈”。睿航坚守“服务不减速、不偏向、不断档”的原则,担当民声“速递员”和特殊群体守护者。

瞄准“四感”目标压实善治责任

这些来自一线的经验,共同指向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方向。顺德区社创中心总干事李允冠在分享中指出,基层善治的核心在于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价值感、认同感和信任感。这需要在党组织坚强领导下,整合专业社工、社区骨干、热心居民、爱心企业等多元力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办成实事,搭建平台动员居民参与共治,深耕文化活化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并以务实作风筑牢干群信任基础。

要实现这样的善治目标,关键在于落实。顺德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潘伟华指出,试点工作成败关键在于责任落实与机制顺畅。他要求要聚焦“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将社工专业优势与基层治理创新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社工机构要真正“沉下去、融进去”,坚持“一村一策”,摸清村情,找准矛盾,发挥所长。村居党组织要敢于放手,支持专业社工在矛盾调解、社区发展等专业领域施展才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社工机构也需加强对村居干部的培训,提升协同能力。经费、场地等基础保障要到位,并善于整合利用现有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资源。

潘伟华表示,鼓励各村居和社工机构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及时梳理总结固化有效经验。着眼长远,要思考如何让专业社工服务与现有村居服务体系深度融合,为基层长效善治探路。他还强调,效果评估是重要环节,将重点考察需求解决程度、社区治理效能提升情况以及专业社工能力发挥水平。

采写: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编辑 熊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