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廷贡品到现代养生新宠,化州化橘红以全链条监管实现华丽转身!”7月4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贸促会主题日活动——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推介活动上,化州市委副书记傅婕丹手持化橘红展示这一岭南道地药材的品质密码,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傅婕丹介绍,化州化橘红凭借独特的药用价值与严格的品质管控,一举拿下三个国字号认证。2006年,化橘红首次获得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4年,化州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认定;同年,凭借卓越的生态禀赋,获得“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成为广东首个获此认证的农产品。
“化州化橘红,胜在道地。”傅婕丹介绍,只有在化州特定区域内,采用特定工艺产出的化州柚,才能称之为“化橘红”。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造就了化橘红独一无二的品质,止咳化痰功效更为显著。据《化橘红气候品质评估报告》显示,2024年抽检的化橘红胎柚皮苷含量达11.8%,是国家药典标准的3.37倍,是广东省地方标准的1.57倍,是地理标志产品特等品标准的1.18倍,印证了“道地”二字的含金量。
据了解,从国家药典标准到广东省化橘红胎中药材、食品安全双标准,再到12项茂名市地方标准,化州化橘红已形成“药典标准+地方标准+地理标志标准”三级标准体系,完整覆盖化橘红产品生产全周期,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环节信息,化橘红的品质控制贯穿种植、加工、流通全流程。
活动现场,一系列从传统切片到创新茶饮、润喉糖等化橘红衍生产品琳琅满目,展示了化橘红产业在“药食同源”理念下的多元发展态势,吸引众多海内外参会者驻足品鉴。有国外客商表示,这种将传统中药材与现代食品工艺相结合的创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数据显示,化橘红产业已成为化州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当地化橘红种植面积超13万亩,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15亿元,带动35万从业者增收致富。随着大健康产业兴起和国际化步伐加快,这个昔日宫廷贡品正以全新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南方+记者 杨建雄
通讯员 陈家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