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艺点亮乡村,南沙大岗庙青村举办“双节”文化活动

作者 梁诗婷;吴冠霖 2025-09-28 17:19

近日,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庙青村以“华诞月圆,喜迎全运”为主题,打造“游园嘉年华+本土文艺联欢”文化活动,通过12个特色主题摊位与大岗镇本土文艺团队演出,形成双轮驱动的文化盛宴。

这场持续4小时的文化狂欢吸引超1500人次参与,不仅重塑了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更探索出“文化育村、文艺兴镇”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傍晚时分,文化广场变身沉浸式文化体验场,12个主题摊位沿环形步道有序分布,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热情参与的村民。

在“祝福滚滚来”摊位前,8岁的小雨将手中的可乐罐划出优美弧线,精准滚入“家和万事兴”区域,成功解锁节日祝福。“我读得可响亮了!”她举着盖好的印章说道。该摊位日均吸引300余人次参与。

“智慧灯谜阵”则成了知识比拼场。50条融入全运知识、垃圾分类等内容的灯谜悬挂在灯笼下,退休教师陈伯专心研究着全运会谜题,用手机扫描获取提示后最终破解了谜题。

“月满人间”义卖区更是充满温情。村民捐赠的150件手工艺品与爱心企业提供的文创产品组成公益市集,村民买下文创产品,既支持公益,又得到了实用物件。据悉,当日义卖所得全部注入社区慈善基金。

夜幕降临,300名村民挥动手中的国旗,欢呼声与掌声交织,拉开了本土文艺联欢的序幕。这场由南沙区11支村居文艺队和灵山小学自编自演的晚会,凭借代际共融、非遗新生、文化入心三大突破,为村民带来了一场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化盛宴——

代际共融,打破年龄界限。现场,就读于灵山小学的梁靖淇演唱歌曲《最初的梦想》与新沙舞蹈队《红色娘子军》同台竞演,表演者中最小的歌手为10岁,最长者已71岁。

非遗新生,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庙青村舞蹈队的表演者踩着《龙船调》的节奏登场。队员们时而抬手模拟“龙船摇橹”的轻盈姿态,时而以队形变换还原“江面竞渡”的热闹场景,既保留了非遗的传统韵味,又增添了时尚表现力,让在场村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文化入心,让艺术走出舞台。樵顺舞蹈队演唱《荔枝颂》时,创新加入互动环节。表演者将“荔枝糖”送至村民手中,让《荔枝颂》不再仅是舞台上的曲艺,更成为可品尝、可触碰、可分享的“甜蜜符号”,艺术与生活的距离被瞬间拉近,现场幸福感与归属感瞬间填满。

“以前过节就是吃顿饭,现在全家能一起玩游戏、看表演、做公益。”李阿姨带着孙子全程参与了活动。

庙青村的“双节”活动,通过将传统节日转化为社区治理场景,将文化活动转化为民生服务载体,将群众参与转化为文化自信根基实现了文化赋能,既形成“活动-组织-机制”的三级跳,也为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了文化振兴的鲜活样本。

撰文:梁诗婷 吴冠霖


编辑 叶颖诗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