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发表“悦言”文章《结束≠过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南方评论 2025-09-30 07:55

文 | 悦 言

“必须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和恒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进一步下大气力把党建设好,打造一支党性纯洁的队伍、纪律严明的队伍,使我们党始终不负人民,团结带领人民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中央纪委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其中特别提到“坚守节点、寸步不让,坚决杜绝学习教育结束即‘过关’等错误思想,毫不放松抓紧抓实作风建设”。

学习教育结束不是作风建设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只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才能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保障。

(一)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毛泽东同志曾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历史警醒,深刻揭示了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等都是在不同时期加强作风建设的生动写照。

然而,党的十八大前的一段时期,由于管党治党一度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中吃喝成风,有的在一顿饭、一杯酒、一包烟上“不拘小节”,多吃多拿多占;有的习惯“谈朋友”“讲排场”,在推杯换盏中醉生梦死,在高档场所里夜夜笙歌;有的心存侥幸、花样百出,为躲避追查穿上“隐身衣”,玩起“障眼法”……所谓“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类似的“四风”行为滋生大量腐败,严重侵蚀党的健康肌体,成为人民群众最痛恨的问题。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也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深刻改变了中国。

从作风建设看,中央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解决了“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对党的整体而言,中央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产生牵一发动全身成效。对党员个体而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党员、干部减负,助其从文山会海和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大为改观,家庭和谐感显著增强。

从民心民意看,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作风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乃至决定着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面对部分群众对党的作风建设信心不足的问题,我们党通过中央八项规定这个抓手改进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从国际影响看,中央八项规定展现了自我革命鲜明特点,为世界政党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大党如何治理自身问题、永葆青春活力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不少政党都没有越过这道“坎”,最终迎来垮台或者解散的结局。中央八项规定彰显了我们党直面问题不回避的态度,以及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勇气。多个国家的学者和政要表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做法为其他国家政党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二)

如何准确理解和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之前一些党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存在不少片面、模糊甚至是错误之处,理解不透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丰富内涵,弄不明白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区别和联系,把握不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践要求,在不经意间就可能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这次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更准确地理解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掌握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尺度和张力。

一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机整体。

中央八项规定全文600多字,虽然篇幅不长,但内涵极其丰富,每一项各自成章,彼此之间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彰显了我们党的鲜明标识。一是坚定的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既是中央八项规定的总体要求,也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突出的问题导向,我们党坚持人民群众痛恨什么就反对什么的根本原则,找准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作风建设中的八个方面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治理。三是强大的管党决心和高超的治党智慧,面对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也是老大难的问题,我们党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解决了多年来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顽瘴痼疾,有力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二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现了从制度到精神的升华。

中央八项规定以明确的制度规范,为作风建设划定了“铁规矩”和“硬杠杠”。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审议通过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不断完善中央八项规定的制度框架,增强了中央八项规定的可操作性。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现了由具体党内法规到精神理念的飞跃,内涵极大深化,外延显著拓展,价值不断升华。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体系。

三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实践要求。

在执行主体上,由中央政治局拓展到全体党员,通过抓住关键少数,管住绝大多数。在执行时间上,由“八小时内”拓展到“八小时外”,党员、干部工作期间要守好规矩,个人时间也要净化好社交圈、生活圈和朋友圈。在执行范围上,由公共领域拓展到私人空间,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不能用公权接“私活”,谋取不正当利益。在执行理念上,由讲人情转化为重制度,不能碍于人情放弃原则、破坏规矩、违反制度。在执行效能上,由抓作风建设具体问题拓展到深挖本质规律,坚持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做到风腐问题同查同治。在执行方式上,由教育引导拓展到制度构建,深化党员管理机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三)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一场全面深刻、叩问灵魂、培土加固的作风洗礼。广大党员、干部普遍经历了一次集中的思想淬炼、党性锻炼、政治历练,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热情支持,党的作风实现了整体性提升。

——一心为民的意识更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集中整治官僚主义的良方妙药,促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一心为民权力观,过去那种“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现象大为减少。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

——求真务实的劲头更足了。“形式主义害死人”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了形式主义的要害,对那些满足于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重包装轻实效的行为“亮剑”,奏响了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促使党员、干部把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把功夫用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勤政廉政的自觉性更高了。享乐主义如同毒瘤,对党的健康肌体形成极大威胁,不思进取、懒政怠政、贪图享受、追逐名利的背后是革命意志和奋斗精神消减的“毒素”发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瞄准享乐主义的“七寸”痛打,促使党员、干部不断提升革命意志和奋斗精神,形成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勤勉敬业、廉洁自律的高度自觉。

——节俭朴素的氛围更浓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等奢靡之风“下死手”,促使党员、干部体悟“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的道理,自觉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在党内蔚然成风。

(四)

中央八项规定不是只管五年、十年,而是长期有效,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驰而不息地坚持下去。

数据显示,今年3月至7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1万起,批评教育和处理14.5万人。同时必须清楚看到,“四风”问题树倒根存、土壤尚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存量未尽、增量仍然易发多发,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反腐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要拿出恒心和韧劲,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

一段时间以来,“阵风论”“作秀论”“过头论”“见好就收论”“影响经济发展论”“自我抹黑论”等错误观点时常泛起,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总结好此次学习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更高政治站位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自觉同各种错误观点作斗争,牢固树立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持续纠治作风顽疾,自觉养成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好习惯。

永远在路上,要紧盯时间节点,密切关注“四风”新动向新表现,找出可能反弹的风险点,坚决防止回潮复燃。

隐形变异是“四风”问题的一大突出特点。比如,有的潜入地下、由明变暗,转到私人会所、企业食堂,躲到偏远农家乐、周边县市去吃吃喝喝;有的变换花样、改头换面,“不吃公款吃老板”“不吃本级吃下级”,甚至变着法子“吃空函”;有的手段翻新、花样升级,以讲课费、课题费、咨询费等名义变相送礼、拉关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保持高压惩治态势,紧盯节日期间易发多发问题,一个毛病一个毛病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一年接着一年坚守。

永远在路上,要推动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进一步完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提升作风建设治理效能。

在现实生活中,“过关”思想仍比较普遍,“四风”问题仍不时抬头,顶风违纪现象仍时有发生。新征程上,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必须建立健全经常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机制,动真格整改整治,持续释放一抓到底、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既要强化监督执纪,抓实党组织日常监督,有效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对顶风违纪的速查严处;又要增强作风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突出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的教育引导,防止思想松懈、行为失范。

(五)

再过20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将在北京召开,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筑牢作风基石,焕发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更好启新程、开新局,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带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为民造福,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凝聚磅礴力量!

执笔:王高贺 丁建庭 刘艳辉

编辑 朱丽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