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唐代诗人骆宾王所作的《咏鹅》。相传他年幼时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家中有客人来拜访,指着村外的池塘请他作诗,他只略加思索,便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且音律和谐,意境明快,生动勾勒出白鹅浮水、昂首吟唱的画面。正因如此,《咏鹅》常被收入课本,成为许多人记忆中最早背下的诗句。
然而,相比鸡、鸭,鹅在现代生活中并不算常见,为何古人却如此钟情于鹅?
国历君自制图
国历君自制图
鹅可能是最早驯化的家禽
古人常说“六畜”,即狗、猪、羊、牛、马和鸡。六畜中,只有鸡属于家禽,鹅无缘榜单。但考古研究表明,鹅可能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禽。
家鹅是雁形目鸭科雁属动物,它的祖先是同属的灰雁和鸿雁。究竟是从何时开始,“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的大雁转变为了“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的家鹅呢?
国历君自制图
国历君自制图
2022年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先人在约7000年前就已经开始驯养大雁。位于浙江宁波余姚市的田螺山遗址属河姆渡文化,在2001年被发现后,考古团队一共在田螺山发现了超过两百块大雁的骨骼。通过对其中部分骨骼的细致分析,他们发现,其中部分大雁幼鸟是在本地长大的,而当地并非野生大雁的栖息地,这说明这些幼鸟是在本地孵化的。同位素监测显示,有一群大雁是吃本地食物、喝本地水长大的,体型相当,是人工圈养的结果。
田螺山的考古成果,将中国人驯养家鹅的历史大幅提前,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已与鹅结下不解之缘。
玉鹅
玉鹅
商周时期,鹅逐渐进入艺术世界。商代妇好墓自1976年在河南安阳被发现以来,共出土3件玉鹅。它形态庄重,通体以线刻法装饰,曲颈直立,双目圆睁,颈部有羽毛纹,身体有云纹,造型优美,形象生动,几乎更接近神鸟而非寻常家禽。周厉王的虢公长父虢仲墓还出土了一件写实风格的玉鹅,显示当时人们对鹅已有了深入观察。
玉鹅
玉鹅
到秦汉时期,家鹅的形象又出现在青铜器上。工匠巧妙把鹅的长颈与细颈的器具结合起来,在蒜头壶的器型基础上创造出了不少兼具美学与功能价值的青铜器,例如河南三门峡出土的汉初鹅首曲颈青铜壶,既可盛酒,又具艺术价值。鹅不再只是自然生灵,更成为人类审美与工艺的灵感来源。
文人的缪斯
鹅优美的姿态和灵动的气质,使它成为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除了《咏鹅》,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都曾写下赞美鹅的诗句。不过,他们在晋代书圣王羲之面前都要自愧不如。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
《晋书》专门记载:“(王羲之)性爱鹅。”这里说的“爱鹅”可不是说王羲之爱吃鹅,而是说他爱观鹅。鹅颈灵活,宛如书法家运腕,王羲之因而常常观鹅体悟笔法,甚至到了爱鹅成癖的地步。关于他和鹅的故事,流传最广的有两则:
王羲之听说会稽有一位独居的老妇人养了一只善于鸣叫的鹅,一直想要买到,却未果,于是带着亲友一起去观看。没想到,热情的老妇人听说王羲之要来,专门煮鹅准备款待。等王羲之到时,鹅已变成桌上的一道菜,让他痛心不已,整日叹息。
青玉王羲之爱鹅图意山子
青玉王羲之爱鹅图意山子
王羲之又听说山阴有一道士养了一群好鹅,专门去观看,心里颇为高兴,要请求买下这群鹅。道士想了想,说:
“你如果为我抄写《道德经》(一说《黄庭经》),我就把这群鹅全都赠送给你。”
王羲之欣然写完字,用笼子装着鹅回家去了,十分快乐。“写经换鹅”在历史上成了一段佳话。李白的“山阴道士如相访,为写黄庭换白鹅”和杜甫的“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说的就是这件事。
历代文人都仿书圣“数纸尚可博白鹅”的故事,以鹅为师。到黄庭坚时,好友吴执中为他烹煮两鹅,他写诗调侃:
学书池上一双鹅,宛颈相追笔意多。
皆为涪翁赴汤鼎,主人言汝不能歌。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
鹅在书法传统中,成了灵动与神采的象征。
武力高强的看门鹅
鹅并非只有文雅的一面,它的武力十分惊人。想象一下,你路过谁的家门,突然发现半人高的“吊睛白额”大鹅挥舞着翅膀嘎嘎叫着向你扑来,速度非常之快,谁见了都要赶快逃跑。《南史》载卞彬语:
“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俭而屈。”
《功夫熊猫》中的鹅老爹
《功夫熊猫》中的鹅老爹
这概括了古人对鹅的印象:外表上昂首挺胸,内心也桀骜不驯。家鹅好斗,武力高,古代还有“鹅善斗,好啖蛇”的记载,因此被用于看门守家。苏轼在《仇池笔记》说:
“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粪杀蛇。蜀人园池养鹅,蛇即远去。有二能而不能免死,又有祈雨之厄。”
家鹅粪便能杀蛇的说法给家鹅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鹅武力高强,也非常固执,这种特性使它情深义重,成为古代有情有义的代表。地方志记载,唐天宝末年,武义县沈家的一只母鹅孵蛋而死,它的幼鸟为此悲伤地鸣叫,屡次气绝,喂它水和谷物也没用。等到母鹅气绝,小鹅仰天号叫,它衔来草垫和干草来埋葬母亲,就像人祭奠一样,最后长叹而死。养鹅的家人把两只鹅埋葬在山中,当地人称为“孝鹅冢”。故事可能有虚构的成分,但说明古人对鹅的性格有固执、忠贞的评价。
斗鹅的习俗在朝堂和民间都很盛行。西汉鲁恭王刘余好斗鸡鸭及鹅鴈(雁),还饲养孔雀、䴔䴖(jiāo jīng,水鸟),一年花费超过二千石。唐僖宗喜欢斗鹅,数次到兴庆池和王府与诸王斗鹅,鹅的单价超过十万钱。桓玄年少时因自家鹅斗不过他人,夜入栏中杀掉堂兄弟的鹅,可见斗鹅也曾是少年豪族的“竞技”。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
鹅甚至也登上战场,被用于军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记录:“郑翩愿为鹳,其御愿为鹅。”杜预解释说,鹳与鹅均是阵法名,不过其实际阵型已无从考证。鹅在战场上还曾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唐朝调集军队平定淮西藩镇叛乱,以太子詹事李愬(sù)为唐随邓节度使,李愬计划袭击蔡州(今河南驻马店汝南)捉拿叛将吴元济。
李愬专门选了大风大雪的夜晚出营门,行军途中,靠近州城有个鹅鸭池,鹅、鸭在其中睡觉。李愬下令让官兵叫醒鹅鸭来隐藏军队前进的声音,趁人不注意登上城墙。等李愬进入吴元济的外宅,有人报告吴元济官军已到时,吴元济还没睡醒,以为是俘虏和囚犯在作乱。经此一役,唐军俘获吴元济,全境归降,终结了淮西的割据局面。鹅在无意间助力一场关键胜利,堪称奇功。
国历君自制图
国历君自制图
鹅的礼仪功能
鹅还承载着重要的礼仪意义。《礼记·昏义》记载,结婚仪式中,新婚丈夫要拿着大雁(鴈)作为礼物入门,行礼后献上大雁,以此表示从女方父母手中接过新妇,又称“奠雁礼”。
款彩爱鹅图插屏
款彩爱鹅图插屏
为什么要选大雁作为上门礼物呢?东汉《白虎通德论》解释说,用雁是因为大雁是候鸟,象征女子按时出嫁;又因为大雁飞成行,止成列,对应长幼有序的嫁娶之礼。不过,野生的雁很难抓到,婚仪中的雁逐渐被更易获得的鹅、鸭或木质雁替代,如贞观年间松赞干布求娶公主,就向唐朝进献金鹅。
另外,鹅或雁本身就是较贵重的家禽,烹鹅为庆象征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庄子·外篇》就有庄子杀雁待客的记载。齐高帝时桂阳王刘休范叛乱,诏书无人来写。皇帝引荐江淹入中书省,要先上一只鹅,备好酒菜。大胃王江淹吃完鹅、喝完酒,吃饭的功夫文章就写完了。南朝梁人何远时任武康县令,给太守王彬送行时,送上一斗酒、一只鹅作为临别赠礼。
青玉卧荷叶双鹅
青玉卧荷叶双鹅
说到鹅与饮食,《齐民要术》就记载有养鹅之术。书中介绍了鹅的生育和筑巢等习性,说鹅“唯食五谷、稗子及草菜,不食生”,还记录了当时鹅的烹调方法,说明当时养鹅业已相当发达,古人对鹅的养殖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但是,鹅仍是古代最昂贵的家禽之一。因为其过于昂贵,某些朝代甚至有御史不能食鹅之说。
这种昂贵一方面来自养殖的困难,另一方面还与鹅肉的功效相关。魏晋南北朝时用有鹅肉缓解药石引发的症状的说法,到唐朝发展为鹅肉、鹅血均可解毒。如此一来,鹅价被炒得越来越高,愈发变成了奢侈品。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
国历君自制表情包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养殖推广,鹅逐渐走向民间。明代诗人谈允谦有诗为证:
潜邸曾亲到市廛,民间物价每流连。
西华鹅炙前门鲊,一箸才消半百钱。
说明当时普通百姓亦能偶尔享用。
绿松石鹅
绿松石鹅
从新石器时期到王羲之的书案,从鹅湖之会的美名到今天的看门大鹅,鹅的身影贯穿了中国上千年历史。它的倩影是艺术灵感的来源,又是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利益象征;它是守门御敌的功臣,又能以身入诗入画。到今天,古人精神世界里独特的文化符号已随着那“鹅,鹅,鹅”的吟唱融入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