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主持开幕式、近距离看特斯拉Cybertruck、机器狗后空翻引外国参展商惊叹……10月31日的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俨然成为大湾区服务贸易创新成果的秀场。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在此启幕,开幕首日即传来捷报:11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金额达11.05亿元人民币。
从加纳的全国性道路监控系统建设与改造到新加坡的无人机设备采购,一系列重磅国际合作项目的落地,彰显出“中国服务”强劲的出海势头与大湾区日益提升的全球吸引力。
国际化能级提升,签约项目聚焦科技赋能
本届服贸会以“服务外包新引擎,数字贸易加速度”为主题,吸引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320个发包项目,累计发包金额达239.31亿元。
开幕式上,珠海互通微电子公司与中国驻加纳总商会达成的AI夜视监控系统合作尤为引人注目。
加纳道路与交通部智能交通系统高级顾问Raphael Ampedu博士表示,该国将引入互通微电子的AI视觉技术,改造覆盖6万公里的全国路网,以解决夜间事故高发、交通效率低下等痛点。“这一合作不仅是技术采购,更是非洲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他特别强调,中国企业提供的边缘计算方案能有效适应非洲基础设施条件,降低对高带宽的依赖。
“目前与加纳的合作已成为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样板,我们已成功打通迪拜、阿联酋、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通道,期待此次合作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奠定扎实基础。”互通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水仟表示,“大湾区服贸会为像我们这样的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直接而高效的平台。通过本次展会,我们直接接触到了多个海外地区的客户,这为企业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出海同样在机器人领域成效显著。智元机器人展出的“远征”“灵犀”系列拟人机器人,凭借多模态交互、AR技术成为焦点。珠海智汇元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凯透露,产品已应用于康养、安防等场景,未来也将在政府公共服务场景中逐步应用。“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机器人本体,更核心的是具身智能这一新兴方向。它深度融合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是产业升级的关键载体。当前我们聚焦本体研发与系统开源,希望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生态建设,共同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千行百业。”
港澳协同深化,“一会三地”模式释放动能
大会延续“一会三地”联动机制,香港及澳门分会场此前已率先启动。香港分会场发包金额创下52.36亿元的历史新高;澳门分会场则依托“MIF展”举办116场洽谈,初步达成32项合作意向,为大湾区企业对接葡语国家市场搭建快车道。
粤新链(琴澳)产业出海服务平台CEO汪千皓认为,横琴的税收政策与澳门的国际化桥梁优势,正成为制造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支撑。“平台今年5月启动后,已服务十余家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推动工业制造领域海外战略落地。”
为强化产融结合,大会设置35场路演活动,吸引中国服贸基金、云锋基金等58家投资机构参与。线上线下一体化匹配机制则促成超800场B2B洽谈,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数字平台等前沿领域。
在“粤港澳会计师行业护航企业出海”专题分享会上,毕马威、香港会计师公会、ISSB等机构的专家围绕出海合规与可持续发展展开研讨。与此同时,在会上发布了“粤港澳出海财税护航联盟”名单及《热门投资区域洞察系列研究》蓝皮书。
在“AI+出海营销”等专题活动中,钛动科技、东学西用、萌啦科技等行业专家深入解析TikTok Shop运营逻辑与品牌出海策略。在会展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上,大会发布了广东省会展业绿色发展行动倡议,备受关注的“会展项目百强”名单也同步正式揭晓。
版权、航空维修、法律服务、游戏IP等主题专场也依次举行。在版权专场活动上,专家们围绕构建大湾区“教育生态系统”,零距离体验“计算机+教育”版权服务,信息网络新生态等议题展开讨论。跨境法律服务产品大赛优秀产品推介会上,多家律师团队进行了产品展示宣讲。“航空维修服务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则聚焦航空保税维修与绿色再制造,推动大湾区航空服务产业链升级。
此外,“内地企业香港出海座谈会”“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交流座谈会”等闭门会议,以及跨境电商法律服务供需对接会、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交流对接活动、粤港澳大湾区游戏出海与IP赋能分享会、机器人高校院长研讨会、粤港澳会计师行业创新成果发布专题分享会等专题活动也将陆续开展,为企业提供从市场准入、技术标准到跨境合规的全链路指导,推动形成“会展+产业+服务”融合生态。
从加纳路网改造到机器人生态建设,从港澳资源联动到资本技术双轮驱动,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不仅在规模、国际化程度、项目成交额等方面实现突破,更通过“展+会+谈”三位一体的平台机制,构建起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全球资源的立体合作网络。
采写:南方+记者 张紫微
摄影:南方+记者 钱文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