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佛山唯一”,杏坛古朗凭什么?

作者 张艳青 2025-10-30 13:09

日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的决定,共1290个集体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授予1990名个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其中,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古朗村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也是佛山市唯一一个入选的村(社区)。

杏坛古朗村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图源公告截图 

杏坛古朗村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图源公告截图 

古朗村,位于顺德区杏坛镇中心城区西北5.5公里,总面积约5.97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小组,户籍人口5779人,外来人员1027人,60岁以上居民共1256人。村内文物保护单位共11个,百年古树达100余棵。古朗也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村里有一座御赐“百岁坊”,记载了清朝乾隆皇帝表彰古朗百岁老人的故事。古朗先后获得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佛山市十大最具乡愁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为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文明风尚,共建老年友好社会,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增进老年人福祉、促进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古朗村不断挖潜“银发”力量。

古朗村的百岁牌坊。村居供图 

古朗村的百岁牌坊。村居供图 

佛山以杏坛古朗村为试点,旨在广泛动员银发力量全面参与社会发展,通过文化传承、志愿服务、乡亲聚力等多种方式赋能乡村振兴建设。2024年10月,杏坛古朗举办了“佛山银发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行动暨古朗村尊老敬贤活动”,通过“一宴三展四活动”,即古朗村尊老敬贤长寿晚宴,摄影书画展、线上线下视频展、银发经济乡村展,徒步长寿行、绿美长寿林、带货长寿瓜、龙凤福寿艇,将古朗村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此外,古朗还将重阳节传统文化、乡村绿美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乡村养老服务与乡村文旅发展相融合,推动形成了“九月九,游古朗”的旅游风尚,进一步弘扬佛山长寿文化,展现长者们“老有所得、老有所乐”的美好生活。

古朗村青云桥。村居供图

古朗村青云桥。村居供图

为抢抓“银发经济”发展机遇,古朗还将目光聚焦于退休老干、当地老农等人力资源,挖掘银发经验和银发人脉,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为鼓励银发群体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古朗创新探索“银发农业”。据了解,古朗农业特色资源丰富,“苏鼠瓜”的百年种植史也让当地老农成为了田间地头的“专家”。

目前,古朗正打造“苏鼠瓜”(长寿果)特色农产品品牌,以数字化农业为方向,通过搭平台、架桥梁、造品牌等渠道,塑造“村民种植+村推广销售”模式,带动银发资源回归田间地头,甚至走向直播镜头,让“夕阳红”成为“新网红”。因此,在带货长寿瓜活动现场,人们得以看到一群古朗老干部、老农主动出镜带货土特产,让更多年轻人听见长寿故事,愿意品尝“长寿瓜”。

如今,步入古朗,街道干净整洁,转角就能遇见风景。和美图景背后,离不开一众银发群体的积极参与。为发挥长者余力,让长者有获得感、参与感,古朗还组建了一支超60人的“红耆”志愿服务队,依托银发志愿者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内容涵盖绿美村居植树活动、文化导赏、反诈知识宣传、礼仪培训、舞蹈表演等。目前,这支“红耆”志愿服务队吸纳200多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450人次。

长者笑容多了,村居更温馨了,也带动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据悉,古朗迎来了越来越多愿意回乡的年轻人,近200户村民选择回乡建房子,村里还开起了网红咖啡店。

撰文:张艳青

编辑 黄逸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