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封面 | 产才融合“双城记”

作者 蔡沚彦 2025-11-06 09:28

在西安的深秋,汕头带着海滨邹鲁的火热而来。

11月4日下午,在长安大学,“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陕西、山西、甘肃地区重点高校招聘开启首场活动。来自广东的112家优质企事业单位千里送岗,线上线下共释放4286个优质岗位,向高校学子发出诚挚邀请。

今年4月,汕头带队初赴西安,超万名求职者涌入“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招聘活动现场,期待在广东这片热土实现自己的梦想。7个月后,汕头再携热忱而来,深入7所重点高校招揽英才,将这场春秋接续的产才融合推向深入。

一边是千年古都的学术底蕴,一边是经济特区的产业活力,当两种气质交融,映照出两地携手发展的新路径。从春季的初次握手到秋冬的再次相聚,汕头与西安的产才融合“双城记”,正成为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下的生动实践。

城市交响
学科优势契合产业蓝图

在中国沿海开放的城市群像中,汕头从不曾缺席。

作为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汕头曾以“三来一补”起步,充分发挥了“试验田”和窗口作用,为特区发展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汕头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自我重塑。

今天的汕头,不再满足于传统轻工制造业的标签。这里正在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大健康等“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更有海上风电、数字经济等新兴赛道悄然崛起。

“潮汕地区历来重视人才,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第四届汕头人才周期间,广州竞远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殿魁表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已成为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下,年轻的智慧、前沿的技术、敢闯的勇气,成为这座城市需要的新动能。于是,汕头组团出发,在这场“百万英才汇南粤”的引才行动中叩响产业大门。

事实上,陕甘晋地区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材料科学、能源动力、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具有深厚的学科积淀和显著的科研优势。

而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和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则对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极为旺盛。陕甘晋地区高校的学科优势与广东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为双方深化人才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

校企交流
在共建中实现优势互补

城市间的战略握手,在具体的校企合作中落地生根。

今年4月,汕头作为承办方,牵头搭建粤陕人才对接桥梁,以“产业势能+文化动能+服务效能”三维体系为支撑,推动政校企深度协同。随着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6对校企成功签约,一场持续深化的产才融合正式拉开序幕。

近期,彼时签约的多所陕西高校主动来粤,将产才之约从纸上协议落到实地行动,以校地企联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西安工程大学锚定汕头纺织产业千亿级发展目标,与汕头市纺织协会深化战略协作,通过实地调研产业集群,与多家纺织服装企业签订就业基地协议,并计划联动企业入校招聘。

陕西科技大学以“回访+对接”双向发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常态化实习机制落地,为汕头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搭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衔接桥梁。

西北工业大学则与合作企业构建“需求共探—人才共育”模式,通过双向互动精准匹配高端人才需求,推动企业进校园开展招聘宣讲,完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这些合作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招聘,正逐步构建起“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生态。陕粤两地,一边是智力富矿、一边是产业热土,二者的合作本质上是一场结构性的互补,双方在人才共育、平台共建与成果共享中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11月4日起,陕西地区高校招聘活动精选集结875家次广东省知名单位,释放约3.8万个招聘岗位,覆盖本科至博士各学历层次,其中博士岗3841个、硕士岗6205个、本科岗27057个。同时,提供528个实习岗位,为陕西在校大学生提供走进广东、了解广东的机会。

据悉,30万元以上年薪岗位2610个,50万元以上年薪岗位403个,部分头部企业开出50万—100万元年薪,同时配套了覆盖安家落户、子女教育、福利保障的政策大礼包,解决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

人才交心
 从憧憬到成为“家己人”

从西安到汕头,跨越千里,闫美鸿在汕头潮南区两英中学的讲台上一站就是25年。

“这里早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闫美鸿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带着对教育的憧憬南下汕头,期待在这里实践教学理念,感受潮汕文化。初来时,饮食、语言、习俗的差异曾让她感到不适,但包容的潮南用温情接纳了她。

她的故事,是一部生动的融合记——从爱喝绿茶到迷恋工夫茶,从习惯油泼面到爱上鱼丸汤和粿条,从听不懂潮汕话到被亲切地称为“家己人”。“只要你愿意接纳差异、保持开放、发挥所长,一定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闫美鸿说。

这份跨越地域的认同感,正在新一代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在“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会现场,长安大学电气专业学生马帅兴奋地展示他领到的英歌舞积木文创以及潮汕小吃礼包,“广东给我们各种心意,真的是心交心。我觉得以后也可以去广东看看,找一找工作。”

文化的魅力,成为吸引人才的第一扇窗。汕头在招聘会上打破传统模式,以“礼、艺、味”三大维度打造独具潮汕特色的沉浸式体验区,让求职者在求职之余深度感受岭南文化、潮汕文化魅力。

近年来,得益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汕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青年返乡就业趋势更加明显。招聘会上,汕头籍学子林炜斌惊喜发现家乡企业纷纷向他抛出绣球,“企业待遇、工作内容等各方面我都比较满意,希望通过这场招聘会能找到在家乡工作的机会。”

海的召唤,同样吸引着外省学子。高校学子林媛媛已跟汕头企业初步确定了就业意向,对未来充满期待:“我对汕头这座城市从小到大都非常向往,因为它是个海边城市,我又很喜欢吃海鲜,希望能更快融入这个城市,获得稳定的生活。”

从文化吸引到事业平台,从城乡焕新到生活品质,汕头正以多重魅力书写与人才的“双向奔赴”。西北的扎实遇见潮汕的韧性,青春的理想呼应城市的温度,一场跨越山海的相遇,已悄然汇入产城人融合的时代乐章。

南方日报记者 蔡沚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肖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