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四会“农文旅+”盘活闲置土地

作者 施亮 2025-09-23 12:18

当沉睡的20世纪粮仓建筑遇见青春创意,将废弃的矿坑变身大湾区潜水胜地,四会市正以“点石成金”的智慧,书写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全新篇章,形成“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四会特色经验。

通过全面规划,四会市选中核心项目——城中街道下㘵粮仓文创艺术园、迳口镇蓝湖湾矿坑文旅项目两大标杆工程,通过融合多年文化底蕴,不仅让闲置资源焕发新生,更探索出“农文旅+”“体育+”的乡村运营新路径,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鲜活动能。

从“闲置粮仓”到“文创聚落”

在城中街道下㘵村,几座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圆筒形粮仓,曾因闲置多年蒙上尘埃。如今,一场“修旧如旧”的改造,正让这座总占地5亩的老建筑集群,成为四会乡村美学的新地标。

下㘵粮仓实景图。

下㘵粮仓实景图。

下㘵文化创意粮仓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一期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聚焦“农文旅+青年创业”双核心,在保留粮仓圆筒形建筑特色与乡村文化气息的基础上,打造集艺术创意园、青创工作室、塔楼美术馆、圆仓艺术商店、下㘵会客厅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创空间。目前项目已于2025年9月启动施工,预计10月底完成核心区域改造,11月进入试运营阶段。

项目采用“修旧如旧”理念,粮仓改造保留圆筒形特色外观,承载乡村历史文化风情;周边农房保留红砖外立面的传统质感,巧妙利用灰白边线遮盖外挂管道;通过统一庭院围栏设计、美化房前屋后环境,融入艺术元素打造文艺地标,乡野气息与美学价值在此交融。

下㘵文化创意粮仓项目设计效果图。

下㘵文化创意粮仓项目设计效果图。

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的“校外创业基地”,通过引进艺术设计、新媒体创作、农特产品开发等青年创业项目,形成面向学院师生的“创业+社交”的活力社群。同时,积极拓展四会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设置“粮仓风物市集”,周期性展销乡土特产、手作、文创产品,吸引市民与游客到场游玩消费,以本土农产品、手作文创与咖啡香碰撞出独特的乡村烟火气。

粮文化主题餐厅规划示意图。

粮文化主题餐厅规划示意图。

将来,还将继续拓展开发礼堂、下㘵湖区域,通过修缮礼堂、打造下㘵湖露营公园,打造敞开、多元、立体的群众文体空间,发展乡村休闲业态,在下㘵湖打造亲水步道、喜鹊拱廊等特色景观,营造兼具乡野气息与美学价值的乡村环境,实现“艺术振兴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废弃矿山的“文旅焕新”

如果说下㘵文化创意粮仓项目是“小而美”的乡村文创样本,蓝湖湾特色体育运动旅游综合体项目则是“大而强”的产业融合案例。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1682.5亩,一期计划投资3000万元,目前,蓝湖湾特色体育运动旅游综合体项目正以“1+N”模式,让曾因闭矿而沉寂的矿山,变身为大湾区文旅新目的地。

蓝湖湾特色体育运动旅游综合体项目设计效果图鸟瞰。

蓝湖湾特色体育运动旅游综合体项目设计效果图鸟瞰。

项目以创新构建以大湾区首个一站式矿坑潜水产业为核心,打破传统矿坑开发“单一观光”的局限,集成休闲潜水培训考证、潜水度假、海洋保育研学、乡村旅游、山地越野等多元业态,打造形成“1+N”复合型旅游综合体。项目分三期梯度规划推进,并已于6月开始进场动工,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并在春节前投入运营。

潜水平台规划图。

潜水平台规划图。

聚焦矿坑开发的复杂土地权属问题难点,迳口镇创新采用“台账管理+多方协调”机制,摸排分清土地归属,探索“租赁+后期收益分红”工作思路,将矿山周边土地划分为四个地块,分类施策,涉及多村集体的地块,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实现“项目发展+乡村振兴”双赢。

蓝湖湾特色体育运动旅游综合体项目现状图鸟瞰。

蓝湖湾特色体育运动旅游综合体项目现状图鸟瞰。

更具前瞻性的是,该项目主动打破行政边界,计划与佛山三水区南山镇联动,整合两地文旅资源,与南山镇“蓝眼泪”矿山湖项目实现“客源共享、业态互补”,让项目从“镇级工程”升级为“跨区域文旅IP”。

该项目是为国内少有的规模大、能见度高、水质优,有潜水开发潜力的内陆淡水矿坑,推动打造潜水产业多元业态,打造“一带、三核、三片区”特色空间结构布局,形成“3大片区”十大矿坑特色体验组团,切实挖掘出一条极具市场引领性的潜水全产业链条。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李颖聪

编辑 唐锦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