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州:敢打敢拼的足球之乡|探寻广东21城体育性格,时长共1分10秒)
九月的梅州,足球热情如火如荼。中超梅州客家队激战正酣,省超梅州强民队奋勇争先,五华“县超”赛场人声鼎沸,十五运会男子足球首个竞体项目U16组决赛在这里点燃战火——“足球之乡”正以蓬勃的体育活力向世人展示其独特的足球魅力。
这是梅州,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一座把足球写进基因的城市。
150多年前,梅州五华长布镇种下第一颗现代足球种子。如今,梅州1027块球场星罗棋布,平均每万人2.6块,全省第一、全国领先。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世界五大球王”之一李惠堂,从五华把球踢向全球,1860粒进球至今仍是仰望的刻度。
从“世界球王”到“一县六国脚”,梅州已向国家培养输送300多名国家队教练和运动员,曾雪麟、蔡锦标、王惠良、池明华、谢育新、吴伟英、刘彬彬……名字还在刷新。
在这里,足球是一种全民热爱的运动。从乡间的围龙屋,到专业的足球赛场,足球融入了梅州人的血脉,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村村有球队,户户有球迷,28.3%的足球人口(全省第一)让“四个梅州人里就有一个踢球”成为日常。
在这里,“踢球”与“读书”,同样硬核。147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的“一条龙”升学渠道,25万名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每年5000+校园赛事场次……托举起少年的足球梦。
说起梅州的足球性格,恰似球场上勇往直前的冲锋,永不言弃的坚守。若用MBTI来解读,那便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ESFP”。“E”代表外向热情,梅州人对足球的热爱毫不掩饰;“S”象征着脚踏实地,梅州一步一个脚印夯实足球发展的根基;“F”体现与足球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将整个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P”则意味着灵活应变,梅州足球积极探索创新,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激烈的中超联赛到接地气的 “村超”“县超”“省超”,从 “一带一路”国际足球邀请赛到女足四国赛,近年来梅州的足球赛事接连不断,“足球之乡” 魅力持续释放。
一场场比赛,像一把把钥匙,打开“足球之乡”振兴的密码——
例如,推动“文旅+赛事”融合,梅州加强职业足球赛事资源和旅游景区的组合营销,推出以中超球赛、非遗美食等为核心内容的两日游、三日游主题旅游精品线路,破解“二次消费”能力不强等问题,以“一场球”“一次赛”激活一座城。
从“发源地”到“新高地”,近年来梅州还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等新名片。当苏区融湾先行区吹响发展的汽笛声,梅州把足球场当成新赛道:“赛事+文旅”双向奔赴、“足球+产业”双翼齐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梅州正紧紧抓住十五运会的契机,以足球为纽带,连接起五湖四海的朋友。在这片充满希望的足球之乡,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足球盛宴正在上演,一个个关于梦想与拼搏的故事正在续写。
◎延伸阅读
文案/脚本:马吉池 唐林珍
配音:梁时禹
摄像:杨斐君 何森垚 五华县融媒体中心
剪辑:杨斐君
设计:郑炜良
本期统筹:李强 张盛良 唐林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