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美湛江住进孩子心田!湛江三十六小开讲“思政第一课”

作者 林日清 2025-09-03 22:15

“抬头看,我们拥有几乎全年都湛蓝如洗的天空;放眼看,我们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蔚蓝的大海;我们的脚下有被誉为‘海上森林’的红树林,那里是无数候鸟和小鱼小虾的家……”

9月3日下午,在湛江市第三十六小学的教室里,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在上演。孩子们在党支部书记、校长黄秀娴的引导下,轻轻闭上双眼,想象着家乡的碧海蓝天。这堂以“守护环境,共建绿美湛江——跟着‘百千万工程’学环保”为主题的2025年秋季开学校长“思政第一课”,是湛江全市教育系统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湛江市第三十六小学的课堂上,环保的种子正通过一场沉浸式的教学体验,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从认识家乡的生态环境到了解环保政策,从课堂学习到社会实践,孩子们正在用自己稚嫩却坚定的行动,为绿美湛江生态建设注入新生力量。

一堂沉浸式环保课

从视觉震撼到心灵共鸣

“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在脑海里画一幅美丽的画面。”黄秀娴温柔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引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特殊的环保之旅。随着她生动的描述,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湛江的碧海蓝天之间,脚下是绵延的金色沙滩,眼前是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一张张小脸上不禁漾起了会心的微笑。

然而,课堂氛围陡然转变。当画面切换到海洋生物受塑料污染伤害的景象时,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视频中,一只小海豹被废弃渔网死死缠住,脖颈处勒出的深深血痕触目惊心,每一下挣扎都让伤口更深一分。孩子们瞪大了双眼,几个女孩不忍地捂住了嘴巴,教室里弥漫着沉重的气氛。

“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垃圾涌入海洋,相当于每秒钟就有一卡车的垃圾倾倒入海。”这组震撼的数据让每个孩子都陷入了深思。六年级学生王泽语课后感慨道:“这节课让我真切体会到乱扔垃圾的危害。一个随手丢弃的塑料瓶,很可能就会夺走海洋动物的生命。”

“我家里也养了一只小狗,它是我的好朋友。”六年级学生李馨悦动情地说,“每当我难过时,它都会安静地陪在我身边。看到视频里的小动物受到伤害,我心里特别难受。希望大家都能爱护环境,保护这些可爱的生命。”

黄秀娴还分享了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某社区志愿者周末在小区绿化带清理垃圾时,短短两天就捡拾了整整20大袋垃圾。“这些长期堆积的垃圾不仅让小草枯萎、花儿凋零,连小鸟都不再来做客。雨天时还会堵塞下水道,严重影响整个社区的环境。”黄秀娴的话语让环保的意识更深地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多维教育体系

从课堂渗透到实践体验

这堂精彩的思政课背后,是学校精心构建的立体化环保教育体系。黄秀娴向记者介绍,课程设计遵循“四重考量”原则,即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充分依托湛江滨海城市的地域特色,主动呼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政策要求,着力厚植学生爱家乡、护环境的深厚情感。

语文教师李桦详细介绍了学科融合的实践:“我们深度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环保元素,语文课上会拓展讲解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等我国环保成就;美术课引导学生用超轻黏土创作环保主题作品;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开展红树林保护调研;就连劳动课也会开设‘环保小妙招’分享环节。”

“最让人欣慰的是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李桦笑着说,“课后常有学生主动查阅其他环保成果,争相要求在课堂上分享。”更让他自豪的是学生们的行动力,“现在大扫除时,孩子们都会自觉分拣可回收物,将塑料瓶和废纸统一交给老师处理,这已经成为校园新常态。”

该校通过“课程—实践—协同—文化”四维联动,让环保教育真正落地生根。除了课堂教学,学校持续开展“垃圾不落地”校园行动、“环保小卫士”角色体验,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清洁、海滩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使环保意识真正内化为自觉行动。

李馨悦指着一棵长势喜人的广藿香,骄傲地说:“这棵是我一年级时亲手种下的,如今已经长这么高了。每年结果季节,老师都会采摘果实制作成香包,作为给我们的特别奖励。”在她眼中,这棵植物不仅是校园一景,更是她环保成长的见证。

从校园到社会

环保行动的涟漪效应

令人欣喜的是,环保教育的影响正在从校园向外扩散。王泽语告诉记者,现在外出时他都会自带垃圾袋,把产生的垃圾带回家分类投放。“看到小区垃圾桶外的垃圾,我也会和爸妈一起捡起来扔进桶里。”

李馨悦则分享了她家的节水妙招:“洗菜水用来浇花,洗衣水用来拖地。”更难得的是,她说服家人使用表哥闲置的课桌。“这样可以节约资源。”她笑着说。

学生们还将环保行动延伸到社区。不少同学都参加过金沙湾净滩活动,有的还跟随家长参与企业组织的环保公益活动。“看到放在垃圾桶外的垃圾,我们会主动捡起来分类投放。”王泽语说,“虽然只是小小的举动,但每个人都这样做,环境就会变得更美好。”

“环保教育正在产生‘涟漪效应’。”黄秀娴观察到,“通过一个孩子,可以影响一个家庭;通过无数个家庭,最终将影响整个社会。”她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化环保教育,让学生们成为绿美湛江生态建设的生力军。

下课铃响起,但孩子们环保行动的脚步却刚刚开始。正如黄秀娴所说:“我们捡起的不仅仅是一片垃圾,更是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习惯,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从课堂到家庭,从校园到社会,环保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这些绿色的种子正在长成参天大树,终将守护着湛江的碧海蓝天,让这座滨海城市永远绽放迷人的光彩。

南方+记者 林日清

编辑 罗鑫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