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深圳2024年发布引领性地方标准202项,数量为历史以来最高;深圳参与研制国内标准累计7464项、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累计3379项,“湾区标准”累计98项占比45%。近年来,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系列新标准,全域标准化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创新性地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在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中不断推进标准国际化建设。
比如人工智能产业,《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中明确提出,到2026年,深圳AI终端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集聚不少于10家现象级AI终端企业,为标准化落地和产业扩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深圳市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制定了多项标准,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推广的各个环节,并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荣耀在2024年10月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牵头起草的《终端智能化分级研究报告(2024年)》正式发布,这是行业首个覆盖智能等级划分的标准化成果。
为了更好地推动低空经济产业,2024年,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发布了《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V1.0)》,提出构建包括基础与通用、制造与准入、低空飞行物理基础设施等8个一级子体系的低空经济标准体系;今年5月,首个国际性低空经济合作平台“国际低空经济合作联盟(ILCA)”在深圳发起成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全球统一的技术、服务及管理标准。
目前,深圳市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标准化基础更扎实,成立低空经济、卫生健康、养老服务、虚拟电厂等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施新产业标准体系领航、标准国际化跃升等6项工程,发布储能、超充、车网互动三个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河套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成立运行,“三中心”协同创新助力标准出海,集聚标准国际化发展新动能。
在标准服务产业发展方面,深圳相关单位和专家参加超620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力开展39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推动了深圳钟表首饰、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引领电动汽车、应用电器、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
在标准支撑科技创新方面,深圳率先出台法律法规,设立深圳市科学技术奖标准奖,加快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强化前沿领域标准支撑,助力数据通讯、信息技术设备互联等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培育人工智能、细胞和基因、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标准助力对外开放方面,深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先后承担了水回用、纳米发光材料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技术工作,推动5G、新能源汽车、石墨烯等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有6名深圳专家荣获ISO卓越贡献奖和IEC 1906奖,推动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积极建设欧洲标准化研究中心,为深圳打开了更加开放的窗口。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乌尔丽卡·弗兰克(Ulrika Francke)女士率队到深圳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深圳市标准化工作在各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表示将继续支持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期待深圳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撰文:徐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