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汽车产业在智能化与低碳化的十字路口加速重构时,上汽集团以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进化力量。
从新能源车单月销量突破12.8万辆的爆发式增长,到海外市场30.6万辆的稳居前列,从自主品牌64.4%的占比突破,到智己L6与SAIC尚界的创新突破,上汽集团正以全产业链协同的“大兵团作战”模式,多维度构建起结构性的竞争优势。
自主整合协同,合资智电转型
根据最新数据,上汽集团实现单月销量“同比四连涨”,1-4月,实现整车批售132.1万辆,同比增长10.7%;营业总收入达1408.6亿元,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1.4%。
自主品牌成为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一季度自主品牌销量60.1万辆,占集团总销量的63.6%;新能源车累计销售27.3万辆,同比增长近30%。
荣威品牌4月零售表现出色,整体同比增长19%,其中DMH混动系列车型凭借超高热效率以及超低油耗,成为市场“宠儿”,销量同比大涨110.2%,实现翻番。
智己汽车同样表现不俗,4月交付4366辆,同比增长55%。
在这成绩背后,是上汽集团深化自主板块整合,通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强协同效应,使得旗下自主品牌在研发、制造、营销等方面的竞争力大增,找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密码。
该集团旗下合资品牌积极顺应市场变化,深化智电转型,推进“油电同进”战略布局,同样有目共睹。
4月份,上汽大众燃油车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新能源产品持续扩容,终端销售近8.3万辆,同比上升5.9%。上汽通用别克GL8家族4月终端销量10184辆,蝉联大型MPV市场销量冠军,同比、环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上汽大众大众品牌带来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体现了上汽大众整合中国汽车生态资源的创新成果。上汽通用则力推了新能源MPV GL8陆尚,凭借行业领先的“真龙”插混技术,快速收获订单开门红。
而上汽奥迪更是一连亮相了两款里程碑式新车——全新上汽奥迪 A5L Sportback 与新品牌AUDI的首款量产车E5 Sportback。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层面的重磅发布,更是上汽奥迪在品牌突围上的关键一步。前者代表豪华燃油车的强势反扑,后者代表坚持“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奥迪品牌在智电时代的先锋尝试。
“国民新能源”代表上汽通用五菱,同样表现抢眼,4月销售126455辆,同比增长22%;新能源车型销量达69678辆,同比增长83.2%。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上汽通用五菱在车市的强大号召力。
多擎驱动,锻造立体化竞争力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的产业变局中,上汽集团通过“技术深水区攻坚+场景化创新”的双引擎,构建起差异化的产品竞争力。荣威纯电D6以9.125kWh/100km超低电耗,配合撒贝宁的国民化营销,实现科技价值与情感共鸣的双向破圈。
智己L6以21.99万起预售,800V超快充+灵蜥底盘实现220km/h爆胎稳控,防晒天幕0.1秒切换99.9%紫外线隔绝,AI座舱支持无图NOA,潜艇级车身24小时零自燃,重新定义都市智能出行新标杆
SAIC尚界的诞生,堪称中国智能汽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上汽集团与华为的深度联合,将工业制造与数字智能的基因重组,这种融合创新迸发出的协同作战能量,有望重塑智能汽车的产业价值链。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上汽百亿级研发投入构建的护城河。从固态电池实验室的突破性进展,到800V碳化硅电驱系统的量产装车,上汽在核心三电领域已形成众多的国际领先技术储备。这种技术纵深布局在市场竞争中转化为显著优势。
双向赋能,全球化路径更进一步
车展期间,上汽正式发布海外战略3.0——“Glocal战略”,即“全球+本土”的组合战略。这一战略旨在利用上汽的市场先发优势,深入挖掘本土市场需求,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大海外版图,持续向世界输出“中国智造”的优质产品与服务。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有系统、有规划、成建制“走出去”的汽车企业,上汽已经建立了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车等为一体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产业链,产品和服务进入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上汽在海外拥有超过100个海外零部件生产基地、超过20个销售服务中心、超过3000个海外经销商网络,打造伦敦等3大研发创新中心,以及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个生产制造中心,海外出行公司和金融公司,还建成了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整车物流运输自营船队。
本土化深耕与全球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正在显现。这种“双向赋能”的全球化路径,也在推动上汽海外业务持续提升,并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国际化道路。
从技术破壁到生态重构,从组织进化到全球突破,上汽集团正以惊人的创新活力,证明传统车企在智能电动时代的多维进化可能。毫无疑问,上汽集团新一轮的增长曲线,也已经进入了绘制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