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人社局:践行“好心”稳定就业 秉持诚意汇聚人才|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

作者 邹祥亮 2025-04-30 15:38

4月30日南方日报《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二周年特别报道》05版。

4月30日南方日报《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二周年特别报道》05版。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源自哪里?它既浸润在群众三餐四季的日常里,又深植于民生保障的肌理中:就业创业有沃土、社会保障有依托、人才发展有舞台、劳动关系更平顺……在茂名,一幕幕民生笔触正勾勒着“好心之城”的幸福质感。

茂名濒临南海,常住人口超600万人,经济总量常年居粤东粤西粤北之首。以冼夫人“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为核心的“好心精神”在茂名传承千年,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和城市精神。

茂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称“茂名市人社局”)以“好心”为笔,以政策为墨,在稳就业、聚人才的民生答卷上书写着温暖篇章。数据显示,去年茂名城镇新增就业超4.8万人,促进创业2900人,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筑牢万家灯火的幸福根基。

稳就业

拓展发展新空间

穿梭在茂名城乡,“好心职通车”成为流动的就业桥梁。这辆满载求职者的大巴车,去年开进多家茂名重点企业,共有67名求职者成功实现“点对点”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去年,茂名市人社局落实“稳就业十六条”,出台实施就业领域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计划等,深入企业开展送资金、送政策、送服务“三送”活动,确保政策精准惠及各类群体。2024年,全市发放就业创业补贴7260.58万元,惠及3.24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91.5万元,政策红利如春雨般滋润着劳动者和企业。

每逢周三、周五,茂名市人力资源市场都会开展专场招聘会,“人社服务专员”二对一服务重点企业拓岗促就业。建成1个市级人力资源市场、15个就业驿站、5个县级“好心零工市场”、7个镇级零工市场和1452个村(社区)就业微驿站……在茂名,覆盖市、县、镇、村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织就“15分钟就业服务圈”。

“以前找工作要坐车去城区,现在村头小驿站就能刷岗位、学技能!”在化州市南盛街道谢村,村民黄姨近日通过“就业微驿站”的零工信息墙顺利找到了建材厂的工作,十分欣喜。

就业微驿站打破传统服务模式,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设置就业信息公告栏、线上发布渠道、就业服务岗、就业困难群体服务群,配备1929名就业服务专员,推出“一站式”服务,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咨询等服务。

今年一季度,就业微驿站发布招聘信息快报51期,公共就业服务端口更加前置、重心更加下沉,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信宜市,建成的粤西首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经入驻企业30多家,园区引进新型互联网劳动密集型企业,新开拓制造业、数据标注、人工智能客服等就业岗位约2000个,充实形式多样的就业机会。目前,全市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41家,2024年举办现场招聘会491场,线上发布岗位信息7.6万条,帮助实现就业、择业和人才流动22.8万人次。

茂名市人社局对接全市六大主导产业需求培养培训技能人才,重点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累计培养认定技能人才81.31万,高技能人才24.78万,2024年,全市新增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动者21948人,涵括电焊工、乙烯装置操作工等82个工种,完成率全省居前,技能提升为劳动者铺就更宽就业路。

聚人才

构筑发展新优势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茂名人社着力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方面下功夫,打通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层次人才是引领产业升级、激发创新活力的核心力量,其辐射效应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岗位增长。全市有专业技术人才333725人,高层次人才603人,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63人。2024年全省评聘“首席技师”14名,茂名市独占6名,获评人数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今年初,茂名出台《茂名市好心人才卡实施办法》,创新设立A/B卡分级服务体系,为各类人才定制涵盖户籍办理、安居保障等12项基础服务,其中A卡人才更享特设岗位聘用、配偶就业安置等7项专属礼遇。

“来了就是茂名人”,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茂名市为高层次人才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配置“专窗专员”,实现政策咨询、补贴申领“一站式”办理。2024年,全市发放人才补贴1387.16万元。

茂名有“南方油城”之称,如今石化产业绿色转型、集群发展,正席卷茂名这座“老油城”。李禄建博士毕业就进入了茂名石化研究院,带领团队研发出超高黏度合成润滑油,打破国际垄断。

博士工作站成为高层次人才的“强磁场”。目前,茂名市有49个博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平台,在站博士后70余名,为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力。

“茂名市全面推进‘五链共建’,石油化工产业、现代农业和建筑业三大千亿级传统产业实力雄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欢迎每一位人才前来大展拳脚。”茂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欧美霖表示,将结合“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开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制造业、教育、医疗卫生、青年服务“百千万工程”等专题招聘活动,为青年人才搭建实现抱负的黄金舞台。

截至目前,茂名邀请动员企事业单位参加“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万企万岗”大型综合招聘会和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累计发动100多家单位参加省级招聘活动,提供优质岗位3615个,其中年薪50万-100万的岗位有10个。

一线样本

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审

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人才支撑

茂名是广东省农业大市,以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罗非鱼、高凉菜等打造了“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农业总产值连续五年超千亿元。

在千亿农业体量之下,活跃了一批农业产业“土专家”。近两年,茂名市人社局聚焦“五棵树一条鱼”等特色农业产业,扎实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工作,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工匠职称评审“茂名样板”,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茂名建立了以茂南区罗非鱼专业、电白区沉香专业、信宜市三华李专业、高州市荔枝龙眼专业、化州市化橘红专业、滨海新区对虾专业为主的评价专业体系。在体系之内,研究制定了18个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覆盖种植(养殖)、深加工、产品经营管理等全产业链,为专业人才的发展和评审明确了标准,推动“土特产”发展壮大。

柏桥荔枝龙眼合作社负责人何达为是首批参选人才,他被评为广东省乡村工匠经营管理(农产品经营管理)专业高级工程师。“农民也能评职称,观念上觉得这个职业很正规了。”何达为笑着说,“写简历的时候还能填高级工程师了。”

在化州,黄春华发展化橘红产业,服务覆盖了322户农户,辐射带动了1万多亩化橘红种植面积,平均每亩实现节本增收1030元,累计为农户增收1200多万元。他因此被评为乡村工匠种植技术专业高级工程师。

职称不仅是荣誉,更是发展机遇。茂名将乡村工匠专业人才列入茂名市“好心英才计划”,每年推荐参与“茂名市领军人才”“茂名市优秀人才”评选。对获得职称的乡村工匠人才,优先提供信息技术、产品推介服务,优先安排技术技能培训、产业技术扶持。

截至目前,茂名已评审出“乡村工匠”812人,其中正高级3人、高级17人、中级226人、初级566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茂名的乡村工匠职称评审以人才为支点的乡村振兴路径,不仅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让每个扎根乡土的奋斗者都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

南方+记者 邹祥亮

通讯员 邹祥亮 冯小燕 杨梅

编辑 朱慧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